创作也是“体力活”
有人做过比较,以每天八小时计,写作消耗的精气神,是体力劳动的十倍。
有过体力劳动经历的人都知道,头一天无论多么劳累,到了晚上只要吃好喝好,美美睡上一觉,第二天便元气复活,可以继续劳动。只要身体健康,报酬足够丰厚,持续工作十天半个月,不成问题。
而写作却多半不能这样干,头天写十个小时,第二天还能接着写十个小时的人可能有,但连续十天半月每天写十个小时的人,当属人中龙凤,少之又少。
长期从事创作的人,对每天的创作数量,都有一定的计划,可以少,可以慢,一般不会突击式创作,智力和思考跟不上,身体也承受不了。万一身体染恙,一场小伤风,可能耽搁一个短篇;一场重感冒,可能直接毁掉一部长篇。
创作是一桩持久的事情,有心、有智还不够,身体得帮你。细心的读者,很容易从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身体状况,同样一个作家的作品,身体健康跟身体虚弱情况下的创作不一样,用词、语句、段落、陈述的方式、谋篇布局等等,都能看出。
作者身体的健康状况,关系作品的“体魄”和“精气神”。一个体格健壮的作者,纵使写缠绵的美文,也自有其筋道和气力。
大唐盛世“以胖为美”,即以健康为美,其诗文,自有其阔大壮美的魅力。到了宋朝,男性词人写的相思诗、怨妇词,自比妻妾,阴柔凄迷,阳刚不足,到了末季,北方大兵压境,投降的投降,做俘虏的做俘虏,偏安的赶紧逃跑去偏安。
一个“体格强壮”的时代,绝不会去追逐纤细孱弱的“奶油粉”,脸孔好看不顶用,狼烟一起,还得靠身强体壮的血性男女。
作家比到最后,拼的是情怀,是对世界和人类的悲悯和体惜。作家在抵达最后之前,靠身体,靠体力。坐在电脑前写作,不仅仅靠天赋,天赋占 1%,还得靠体力,体力可能占99%。
写作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你没有创作灵感、创作冲动,也不是你没有组织文字、谋篇布局的能力,而是你的身体不配合你,刚写个开头,你便元气虚脱,写下去,上气不接下气,勉强再坚持几页,便生不如死。写作成了身体的酷刑。为留一口气迎接明天辉煌灿烂的黎明,不得不放弃理想和追求。
不仅文学创作是体力活,所有艺术创作都是体力活。不仅艺术创作是体力活,科研、表演、职场,等等,都得靠一副好身板儿。
- 第 1 版:要闻 自治区政协党组召开第六十七次(扩大)会议 孙大伟主持并讲话
- 第 2 版:要闻 厚植书香底色 激发履职活力 ——桂林市雁山区政协开展委员读书实践活动小记
- 第 3 版:要闻 数字人民币顶层制度设计将持续完善 确保“可控匿名”有效落实
- 第 4 版:要闻 重温红七军“小长征”精神 同心走好新长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