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能源加快发展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陈 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冶金行业作为制造行业中碳排放大户,尽管千方百计进行改造,但在原有冶金工艺框架内实现真正的低碳化还是困难重重。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冶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当前冶金行业最清洁的能源来源。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非碳质能源,使之成为“无碳”制造过程。如能实现大量新能源电力供给,将为我区短流程冶金工业生产真正实现低碳化找到突破口,形成循环产业经济。面对全国新一轮能源生产、消费的重大调整,我区能源保障供应与结构优化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十四五”期间,我区电力能源紧张短期内不可避免。电力供应在“十四五”时期呈现初期缺口较大、中期稍有缓解、后期缺口快速拉大的趋势。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全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快速增长,新能源发电对全国电力供应的贡献不断提升。
我区因地理区位优势,可将大量来自区内及珠三角地区的废旧钢铁、有色资源,通过短流程冶金生产不锈钢、普碳钢、优特钢等钢铁制品及铜、铝、锌等有色金属产品。短流程冶金产业具有避峰生产的优势,是消纳电网谷段多余电量的优质行业,可减少火电使用量。发展使用绿色清洁能源,打造长期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是我区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加快新能源绿电建设,助推光伏产业发展
大力推广新型储能、厂房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智慧能源系统等技术应用。根据不同地域、地理条件,合理布局风电、核电项目。全面利用建筑屋顶、立面等适宜场地空间,安装光电转换效率高的光伏发电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建设连接光伏发电、储能设备和充放电设施的微网系统,实现高效消纳利用。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以“绿电”助推短流程冶金产业低碳化发展。
二、推广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大力推广工业园区建筑光伏发电系统,及时掌握光伏发电量、余量上网情况和电站的运行健康状态,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气候环保目标。鼓励园区光伏发电量自发自用,供给优质大工业企业用电。支持统筹推动跨建筑类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发电收益按投资额或约定方式进行分摊,提高运维效率,进一步降低建设成本。
三、加快建立新能源供给保障机制
以工业企业生产总产值、税收和万元工业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考核储备部分产值高、能耗强度低的工业企业,如短流程炼钢、短流程有色金属冶炼、废钢加工回收等企业,列入绿色电力重点供应保障企业,同时对部分企业进行动态调整,符合条件的可优先供应绿色电力能源。在提高经济贡献的同时,更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四、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出台相关政策,对新建风电、核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给予贷款贴息;加大对既有住宅建筑设置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工业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核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的补助。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及安装部分纳入光伏补贴专项资金结算,基础及屋面改造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并纳入老旧住宅小区财政补助资金结算,对并网的建筑屋顶光伏项目给予补贴。
五、推动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根据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积极创新我区的体制机制,通过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全社会形成主动消费绿电的共识,为市场主体提供绿电交易服务,全面反映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一是推动生态环境、能源部门政策联动,加快推进绿电零碳效果在碳市场得到认可。企业能够提供绿电采购证明,就可认定为对应电力排放为零,实现绿电减排效果在碳市场得到具体落实。二是妥善处理与配额制的矛盾,促进绿电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新能源占比更大规模增长以及电力市场进一步推进,配额制消纳新能源逐步过渡到以市场机制为主。在绿电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实现全局资源最优化,逐步放松配额制的地区考核。三是加快实行“证电合一”和“电—碳”两个市场联动,有效推动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交易。结合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趋势,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将绿色价值和电量价值并轨到绿电交易市场统一体现,激发新能源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推动电力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作者系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桂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