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3-05-30
冯敏昌的家风传承
2023-05-30 | 来源:

冯敏昌的家风传承

□ 米 方


钦州人冯敏昌是清代乾隆进士,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成为五岭鸿儒。

“忠、孝、志、仁、勤、和、廉”,是冯敏昌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家风。57岁时,他总结一生为官为人之道,留下了修身养德戒律“十一耻”。

忠孝两全。翁方纲是乾隆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型书家,在当广东学政时发现并提拔了冯敏昌,赞他是“南海明珠”,冯敏昌也视其如父。冯敏昌去世后,翁方纲为其撰写墓表,称赞他的人品,特别是他的忠孝两全。溥仪的老师温肃,对冯敏昌高度赞扬,他曾为收藏冯敏昌的一幅山水画追寻10年之久,在画的题跋中,表示佩服冯敏昌高超的画技和自谦的品格,还赞扬冯敏昌的忠孝。

志存高远。冯敏昌教育后人志存高远,树立“治国”的远大理想抱负,寓理于诗教,诲人至深。他视“功名蹭蹬”为人生一耻,任端溪书院山长时写《励志诗告院中诸生二首》,将读书人功业与工农劳作对照,反省鞭策自己,指出“日夜不待人,寒暑如掷梭”,叮嘱学生珍惜光阴,抓紧攻读。与弟弟同游广州镇海楼,作诗共勉,立志报效祖国。他仕途短暂,前后仅有6年,始终以岗位为舞台,行报国夙愿。他担任四库全书校书官、会试同考官、户部主事、刑部主事,官职并不显赫,但夙夜在公。

仁人乐友。冯敏昌对待友人仁爱为怀,至真至诚。在京时他为僮仆方德才遍访名医治病,方德才死后,他筹资将方德才的灵柩运回上思安葬,还写了悼文。他与同乡李勺海、林浣云、黄药樵等谈诗论艺最多。赴京应考尽管乡关迢遥,仍音书往返不绝。冯敏昌不吝财物,慷慨解囊,在家乡捐款办义学、捐谷设义仓,急人之所急。

勤学成才。冯敏昌13岁作《短长篇》,从日月、天道等自然规律悟出须珍惜学习时光。冯敏昌求学时十分艰苦,但他依然带领弟弟们日夜攻读。成名之后,冯敏昌以做学问的热忱认真勤奋工作,凡事亲力亲为。编撰《孟县志》时,实地考察须爬山涉水,冯敏昌不图省事,也不假手他人,实地勘探考证。冯敏昌勤奋敬业,使《孟县志》成为清代四大名志之一。

家庭和睦。冯敏昌视“家事削弱”为耻,留给后人的“福寿魁鹅”4字木刻牌匾,寄托中国家庭的美好愿景,体现冯敏昌“齐家”思想。他倡导共建礼仪之乡,对高龄长辈要尊敬,同辈之间待人接物要态度和蔼,言行举止要谦和,财物让给他人的多留给自己的少,他希望同乡同里百姓“守望宜相助”“邻里宜相恤”。

廉名立世。嘉庆皇帝查办和珅,抄出的家财相当于5年多的国库收入。冯敏昌在京时为官清廉,与贪官和珅老死不相往来。嘉庆皇帝诰命授冯敏昌奉政大夫,其妻潘氏诰命封为宜人,表彰他的忠君廉洁。冯敏昌曾写下一系列廉诗,讴歌廉士高品嘉行。乾隆四十九年,冯敏昌被皇帝钦点为会试同考官。冯敏昌拒绝任何私人拜访,公正选拔,录取的结果让大家心服口服。冯敏昌清正廉洁,钦州人向朝廷请求将他入祀乡贤祠,呈状《合州呈入乡贤公祠申文》称颂:“十载为郎,别无长物;半生作宦,剩有空囊。”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