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武阳话变迁
老 万
武阳之名,始于开皇十一年隋朝高祖文帝杨坚在今罗城县境增置武阳、临牂二县。当时,武阳县治在今罗城龙岸镇三灵村巴台屯,临牂县治在今罗城东门镇一带。
之所以说是增置,是因为当时罗城境内已经有县了。南朝梁中大通五年,梁武帝萧衍就析潭中县地置黄水郡和黄水县,治所均在今黄金镇一带。这是罗城县境内最早的行政设置。
当滚滚的历史车轮前进到唐初,武阳县迎来至暗时刻,被废了。这也许令很多人难过,甚至想不通好好的怎么忽然就没了呢?
值对武阳有感情的人还在怀念它之际,唐高宗李治为有利于收拢人心,在龙朔二年并黄水、临牂二县重置武阳县。一方面,唐高宗要安抚对武阳有感情之人,另一方面,李治要借合并黄水、临牂二县这事,高调宣示现在坐皇位的是他李治,而不是他爷爷唐高祖李渊。
凡事都难十全十美,重置武阳固然让一部分人高兴,但黄水、临牂二县的被撤销又让另一部分人悲伤。这真是众口难调,几家欢乐几家愁。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皇帝轮流做,来年到别家。坐庄了二百多年的唐朝终结之后,宋代开始了。宋开宝五年,北宋太祖赵匡胤析武阳、融水等县地置罗城县,属融州。罗城始得其名,武阳身边多了位兄弟。
事实上,赵匡胤以后在全国多置的县想必是不少的,以致于冗官冗费最后成了宋朝官僚政治的毒瘤。
宋神宗赵顼即位时,北宋的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治平二年的时候,宋朝财政亏空已达1750余万。宋神宗幼时,便“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立志“雪数世之耻”,到十多岁时,他就“慨然兴大有为之志,思欲问西北二境罪”。在东宫读书时,他便十分崇尚法家学说。在法家之中,他尤其喜欢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素有雄心大志、勇于革新的进取精神的赵顼,继位之初就将他改革朝政的理想付诸实施,支持被他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远大抱负所折服的王安石变法,力求“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其政治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其他被撤销的县一样,武阳、罗城二县于熙宁七年俱被废被省为镇并入融水县。即武阳、罗城在那一年变成了融水县的镇。从此,武阳不再以县之名见于世人。
宋崇宁元年置武阳寨,同时置罗城堡,隶属融州。翌年罗城堡旋被废。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始分融水县地复置罗城县,武阳寨隶属罗城。随后武阳寨又改为武阳镇。武阳镇旧在龙岸巴台村,乾隆十三年始迁黄金墟附近的太安村。民国二十四年版《罗城县志》载,明朝罗城“县治领三镇四堡十三里六百八十八村。”三镇就是莫离镇、武阳镇、通道镇。清时仍袭明制,领三镇四堡,编户十七里。宣统二年莫离、武阳两镇被裁。旧时武阳镇所辖的区域大概就是现今龙岸、黄金两镇的绝大部分地区。民国二十三年罗城被改划为凤山区、武阳区、三防区。民国二十四年凤山、武阳两区被撤。
《柳州府志》载,“武阳镇巡检司署旧在平西里,乾隆十九年移驻太安村。”清朝,平西里是现今龙岸的。巡检司始于五代,盛于两宋,元、明、清时为次县级的基层组织(类似现今的公安派出所)。民国二十四年版《罗城县志》载,“明置罗城县,而以武阳地为分镇,设巡检属焉。”武阳司巡检自此开启了它的使命。目前有据可查的武阳司巡检的长官,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到任的(此前无考)黎绅至清朝道光二十三年复任的浙江顾登云,登记在册的共五十三任。
道光二十四年版的《罗城县志》记载武阳巡检司在黄金太安村,但此县志及民国版的县志均无“武阳”村只有“太安”村。2023年6月27日,鄙人专程赴黄金镇武阳巡检司遗迹考查,拍到了清道光五年泰安村立的“古波社坛碑记”。在其旁边另立有“功德碑”。此碑载,“吾武阳村原古美名泰安村也乾隆三十三年吉时修建一座社坛名古波社由于当时建造古朴年代久矣道光五年即一八二五年在武阳司操持下重修也十分简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为了保护武阳司遗产让当代村民永远纪念祭祀现村民捐资献工又重新修建装饰面貌焕然一新……”。鄙人断定“武阳村”这村名肯定始于清末武阳巡检司被撤销之后,或者说,以“武阳村”或“武阳屯”为现今的村名最早始于1910年左右。泰安村改名为“武阳村”,想必是借武阳巡检司的威名提振该村的名声,当然这也使得昔日的武阳县、武阳镇、武阳区、武阳巡检司更久远地铭刻于世人记忆里。
昔日的武阳县到来,不仅使当年县治之地的巴台屯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使罗城多了一处古县治遗址与待开发的旅游景点,而且给今天的罗城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武阳江。这是罗城的母亲河,她的许多河段两岸翠竹葱葱,景色迷人,蕴藏着极大的旅游资源。小长安的武阳江景区就是其中之一。当然,旧时的武阳县将县治定在东江的巴台河段,对我们反思现今的罗城县城的选址是颇有启示的。一个没有河流的县城不会是滋润水灵的……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世事变迁,由不得人。从最初的县治名称一直变到自然村的屯名,武阳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不管它经历了多少的变化,武阳还是武阳,只是此武阳非彼武阳罢了。随着城镇化的到来,中国大陆的自然村消失的越来越多,谁能保证武阳村未来不会消逝呢?这世上从来就没有永恒存在、永远不变的物质。但不管武阳是县还是镇或村,它都是我们的家乡,我们都要一如既往地记住它,热爱它,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就像爱自己的母亲那样趁她健在时多孝顺她,多陪伴她,多惦记她,否则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