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融安金桔走向世界更有底气”
——融安县政协协商建言金桔专业交易市场建设
□ 本报通讯员 覃胜元
近年来,我区各地立足林、果、 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 农业产业集群。
在桂北,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 志协定》保护清单的融安金桔,正是立 足融安特色资源,诞生于特色农业产业 集群中的区域农业品牌。
“金桔作为融安县的主导产业,种 植户达到 3 万户,从业人员超 10 万人, 是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但是,由于融 安没有金桔专业交易市场,融安金桔销 售的核心地位话语权受到冲击,制约了 融安金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初夏时节,金桔花开。近日,融安 县政协围绕“建立专业交易市场,推动 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议政性 常委会会议协商。与会政协常委、委员 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诚交流,深度协商。 为什么要建金桔专业交易市场呢?
“近年来,融安金桔在国内市场上 名声大振,而且从2022年开始出口马来 西亚、越南等国家。但是,40%的融安 金桔是通过桂林白沙市场销往全国。融 安因没有金桔集散中心,本地供应链企 业受制于人,外地采购商更是不愿到融 安,建立金桔专业交易市场势在必 行。”县政协常委覃莉呼吁。
在县政协委员杨进益看来,全县金 桔交易额排名靠前的 30 家企业分布各 地,交易市场过于分散,包装、物流的 配合度偏低,物流成本高于其他市场, 监管成本过高、效果不好,不利于公用 品牌的维护和提升。
“产业聚难散易。如果金桔交易市 场不能及时建立,多数分选场地租期临 近的金桔企业将会自建产地仓,包装、 冷库、物流等配套产业很难再聚集。在 市场的推动下,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果 商分流到其他水果交易市场。”县政协 委员韦小东表示。
如何建立金桔专业交易市场呢?
县政协常委赖园园建言,从融安县 情出发,由县政府落实市场建设用地和 “七通一平”,统一规划后进行招商,交 由本地有实力的金桔企业自建自营金桔 专业交易市场。如此,县政府不但可以 减轻财政负担,还能快速启动交易市场 建设。
“县政府可利用粤桂协作资金、乡 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在统一规划和充 分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完成金桔专 业市场建设。市场建成后通过招商引导 企业入驻,或招商运营企业入驻,由运营 企业进行市场招商。”在县政协委员韦建 勋看来,应采取公建民(企)营的模式建 立金桔交易市场,这样可规避自建自营 模式存在的建设周期长、企业负债高,易 被资金雄厚的企业“收割”的风险。 “专业的事应交给专业的团队打造。”县政协委员韦勋海建议,将金桔 专业交易市场建设项目总包给1家优质 的企业,由总包企业负责融资、建设、 运营和招商工作。
建立交易市场应强化的基础条件是 什么呢? “建立金桔专业交易市场应具备一 定的基础条件,要有足够的产业规模支 撑。按照目前金桔的平均单产,30万亩 投产基地是一个起点,在未来较长时期 内,应向有关方面呼吁推动融安金桔上 体量、上规模,力争金桔种植面积达到30 至100万亩。”县政协常委夏良韩建言。
对此,县政协常委陆峰表示,全县约70%为10亩以下的产业模式,要适应现代农业商品化生产的要求,至少需要3万亩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基地作为支撑,应大力推动金桔标准化生产。
县政协常委张家芳认为,建立金桔专业化市场,关键是统一融安金桔分选标准。目前,融安金桔大部分分选工作由果商完成,全县仅有7套专业分选设备,应引导金桔生产企业引进智能化的采后分选及处理技术。
交易市场建成后重点发力方向在哪里?
县政协委员李燕回建议,金桔专业交易市场需要有实力、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入驻,应培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品牌,走“双标”(地理标志与企业商标)管理路径,提升金桔产业聚集度,形成金桔市场虹吸效应,吸引周边金桔来融安集散,形成全国大型金桔集散地。
“金桔专业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后,县政府应划行归市,加大非农用设施用地整治,引导分散各处的金桔分选企业、产地仓入驻专业交易市场,加大非标分选设备查处和打击力度,引导果农果商进驻市场交易,强化监管和用标管理。”县政协常委刘水昕建言。
委员们还建议,应重点扶持科技型、加工型的金桔企业,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出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5家以上,培育一批走向全国的农业服务、科技、加工、贸易型企业。
会上,县委常委、副县长叶海峰表示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会上的意见建议,加紧筹建融安金桔专业交易市场,把“小金桔”做成“大产业”,牢牢掌握金桔行业话语权。
“今后,还要持续关注融安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让融安金桔名扬全国、走向世界更有底气、更有保障。”县政协主席梁太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