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3-09-02
乡村秋色美如画
2023-09-02 | 来源:广西政协报

  风,是从什么时候飒飒有声的,少了袭人的熏热,它清澈立体,栩栩如生;水,是从什么时候涟漪不起的,它波光如镜,共天一色;阳光,从什么时候开始少了刺眼和焦灼,恰似母亲的手,抚过岁月;大雁,又是什么时候叫着乡愁,飞过了故乡的长空?

 

  没有春一夜之间千花竞发的迫不及待,没有夏朝云暮雨电闪雷鸣的肆意张扬,秋,脚步款款,气定神闲,用氤氲朦胧的雾气,将村庄潜移默化地熏染。

 

  在这个时节走进山野乡村,无疑走进了世外桃源。

 

  山路蜿蜒,两边的柿树密密匝匝,绿与橙黄的交叠与错落,是秋一路涂抹的颜色。它们占据了每条山路,包裹了整个村庄。房前屋后,驿路桥边,柿树像一面面猎猎的旗帜,让农人们底气充足。沉重的果实压弯了树枝,触手可及的色与味让我们垂涎欲滴,顺手摘下的甜腻里,咂摸出秋日的殷实。

 

  一个大伯挑着担子走下山路,颤巍巍的脚步里,颠簸出收获的欣喜。外来的客商述说着价格的高低,沉甸甸的食品箱,将山里人的劳作运成山外的甜香。正在采摘的大嫂热情好客,一定要把最大最甜的果实与游人分享。在古人的解释里,柿即“仕”,这些朴素古老的村庄,用一种观赏和食用价值都颇高的植物,传达着祖祖辈辈的企望。

 

  山路是最有意思的,本以为已到尽头,拐一个弯儿,却又是一番柳暗花明。

 

  山楂,这小小的果实,如璎似珠,挂满了一棵又一棵大树。农人们挎着手编的篮子,一粒粒细数收获的殷实。这个时节,板栗已经归仓,郁郁苍苍的樱桃正在为明年的丰收做着酝酿。

 

  在漫山遍野的成熟与收获里,秋,占据着季节的高地。山路如带,挂在秋的深处。在高处不胜寒的秋风萧瑟里回望,我们看见了秋的俯仰生姿,凹凸有致。长的,方的,圆的,直角的,弧度的,它占据了大地的边边角角,从散若群星的小花,到风中摇曳的蓬草,都匠心独具地站出了自己秋的姿势。

 

  这是一角斜斜的菜园,萝卜刚刚扭起青翠的腰身,脆生生的缨子在秋阳里茁壮。经过一秋的酝酿,它们,在等待冬日的窖藏。

 

  这一角,是一片红薯地,长长的秧苗在秋日里泛着白光,像浅浅的波浪。深埋地下的果实,不会轻易展露自己的模样。想像的力量让我们匍匐在地,轻嗅泥土的芬芳。

 

  走进田野,秋的层次让我们目不暇接。从山脚那棵结满果实的酸枣儿,到山顶那株已经落光了叶子的大树。原来秋天是最好的画师,山,是最易渲染的画布。土壤的赭石,柿子的橙黄,山楂的胭脂。秋天,用一幅生动的中国画,涂抹着关于温暖的写意。

 

  打开调色板,秋,展开长长的手臂,绵延着村庄的丰腴。花生的收获有些繁复,一棵棵的挖掘与采摘,房前屋后的堆积和晾晒,农人用辛勤的劳作诠释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豆在秋阳下摊开胸怀,将收获的欣喜彰显得汪洋恣肆;年轻人的镰刀揽过谷穗,娴熟的动作收割出米香;剥玉米的老人手脚麻利,朴素的笑容和斜阳一起,将天地映成满目金黄;棉花绽开笑脸,它为城市和乡村,蓄谋一冬的温暖。玉米黄,高粱红,成熟的板栗破开包裹的青。秋的书写长篇累牍,不吝笔墨。

 

  最恰如其分的,是午后的秋阳。像一双岁月的温柔手,轻触门前独坐的老人。旁边的柿树果实通红,干净的枝桠伸向湛蓝的天空。悄无声息的构图里,几声狗吠生动安静的柴门。牛们气定神闲地咀嚼,享受午后的片刻小憩。秋日里,它们要走出圈养的棚屋,辅助农人的劳作。溪水穿村而过,在碧空如洗中流淌出秋的闲适。河底的青苔,沾染岁月的苍绿,河边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在略带寒意的秋高气爽里,唤醒了属于童年的记忆。

 

  可以在某个小雨淅沥的日子,回到久别的老家。石砌的短墙呈现着母亲一样的安详,收获后的土地露出父亲一样坦荡的胸膛,新一轮的播种在潮湿中伴着牛哞和机动车辆,轰鸣成村庄独一无二的交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离家再远,也不忘故乡是根。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就让我们在这如画的秋色里,感受如画的乡村!□ 李风玲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