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3-11-11
滇黔桂消费维权联盟发布消费提示: “双十一”谨防陷阱 避坑指南请收好
2023-11-11 | 来源:广西政协报

滇黔桂消费维权联盟发布消费提示:

“双十一”谨防陷阱 避坑指南请收好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拉开大幕,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促销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面对各种促销手段和低价诱惑,11月9日,滇黔桂消费维权联盟(云南省消费者协会、贵州省消费者协会、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教消费者见招拆招,辨别“双11”网购各种“坑”。

 

  避坑指南1  直播间购物莫上头

 

  在直播间购物,成为市民当下一个新的消费习惯。由于直播间单向简单直接输出的特点,有明星、网红带货或商家大促销,消费者很容易被“洗脑”而购买商品。

 

  因此,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时,勿听信主播的单方面口述推销,而要查看商品的包装信息如商品的名称、成分、厂家、厂址、生产资质等信息;其次,勿听信主播的“倒计时、最后20单,卖完无补”等饥饿营销的经典话术。

 

  大部分直播间销售的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在购买前不仅要比对不同直播间,还建议消费者跳出直播间,在不同网购平台横向对比,避免高价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避坑指南2  设置三小时冷静期

 

  在选购商品前,消费者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它吗?”“家里还有东西可以替代它吗?”“家里目前的存货能撑多久?”其次,制订商品清单和预算,清单外的商品一律不列入购买计划。保持购物理智,不盲目跟风购买,不无计划购买。

 

  学会“三小时冷静期”,看到喜欢的东西,千万别立刻下单。至少要给自己三小时冷静期,再确定自己是否需要,是否必须买才行。

 

  学会拒绝。不要因为直播间、网购平台的热情推销而感到内疚就去消费。

 

  避坑指南3  促销套路需留心

 

  以“全网最低价”作为噱头欺骗消费者,或是借由“底价协议”打压竞争对手,不仅违反广告法关于绝对用语的规定,更可能面临“二选一”等涉及不正当竞争的法律风险。

 

  在购买商品时,要理性看待经营者的优惠行为,擦亮双眼,甄别“低价”是“真实惠”还是“有套路”,从信誉度、成交记录、评价详情等多方面对卖家信誉进行评估。

 

  买完降价了,那么商家是否必须补偿差价?市场价格取决于市场,商家若无价格欺诈等违法情况,也没有价格保护的承诺,则没有义务补偿差价。因此,消费者切勿听信商家的“最低价”口头承诺,建议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

 

  避坑指南4  商品退换要看清

 

  预售、特价等活动常被卖家作为促销的基本手段,然而部分“预售”“特价”商品明确商品不能退换、订金不退等,商家对于这些规定,显然有悖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享有“网购7天无理由退换”权,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为避免后期网络维权带来诸多不便,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仔细阅读细则,或提前咨询是否能退换商品。

 

  避坑指南5  红包链接不乱点

 

  当收到“免费中奖”“红包领取”及促销短信链接,尤其是页面跳转到其他网页并要求填写个人信息才可兑奖的情况时,消费者要立即关闭页面,以防上当。

 

  要通过正规应用商店下载官方购物软件,不随意点击网页、软件中的不明链接和弹窗进行交易。

 

  非必要不提供个人身份证、银行卡以及各类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及时销毁带有个人信息的资料单据,防止因随意丢弃、使用不当等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避坑指南6  保留小票好维权

 

  相关购物凭证是消费者在与经营者产生纠纷时维权的最有力证据,消费者要注意截取有关宣传网页,保留聊天记录,妥善保管订货单、发货凭证、发票等购物凭证,为后期出现的消费纠纷进行维权提供依据。

 

  一旦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与商家协商处理,也可向网络交易平台投诉,还可以向个人信息保护管理部门或者所在地消委会组织投诉。

 

  在滇黔桂地区发生消费争议的,消费者可在滇黔桂地区任意城市进行投诉,滇黔桂消费维权联盟将依法受理,及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赵劲松)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