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霖
小时候,我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每逢春节来临的时候,便要赶早踏上返乡的归途。在当时,这是一段令人非常煎熬的旅程。
母亲告诉我,那时候,每年过了元宵,便需要整理行囊,坐着乡里的短途班车到县城的老车站去转乘长途客车,前往她们工作的城市。由于交通不便,在外工作一年,唯有要过年时,才会踏上回家的路,回到故乡和亲人们团聚。
当时条件有限,加上通讯并不方便,可以想象,在外漂泊一年,父母的返乡之心是多么急切。然而,当时的返乡之路不仅耗时,还是一项“体力活”。
那时的客车都是硬座,车厢内铺着一排排的木制板凳。然而,就是能坐上这样的木制板凳,也是十分令人羡慕的事。当时长途客车的班次很少,如果时间不赶巧,去得晚了,就得站着开始一段十几小时的旅程。
客车的速度慢且颠簸,有时,母亲和其他女乘客挤坐在木凳上,而父亲和男乘客们则直接坐在了客车狭窄的过道上。但实际上,客车摇摇晃晃,无论是坐着还是站在,都不好受。
客车穿过一座座小城,又经过一个个的村庄,窗外的风土人情随着路途而不断产生变化,郊外的风景也各不相同。然而,旅途的疲倦让父母根本无暇顾及那些风景,对于归心似箭的他们来说,能早一点回到故乡比什么都好。颠簸近一天的时间,父母才能赶回故乡过年。
由于坐长途客车实在难熬,几年后,父母选择了坐火车回乡。不过当时,家乡并没有通火车,父母只能从自己工作的城市先乘坐火车到一座靠近家乡的枢纽城市,然后再转乘长途客车回家。这样下来,在路上颠簸的时间少了,可折腾下来,也得一天的时间,而且火车时常误点,坐票依旧不好买。但相对于全程的硬座长途客车来说,乘坐火车返乡,条件确实改善了不少。
到了九十年代末,家乡终于通了铁路,父母外出工作便能够乘坐火车直达工作的城市了。还记得第一次听到那长长汽笛声、第一次看见那“哐珰哐珰”缓缓驶入车站的绿皮火车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有了绿皮火车的存在,在外工作的父母,便能经常回到家乡和我们团聚了。
进入了新世纪之后,父母回到了家乡创业,家里的生活条件也日益改善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后来家中又添置了一台小汽车,而高速公路网的完善也给我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出远门回家也变得方便了起来。
这几年,家乡终于通上了高铁,我知道,父母时常会想念起当年在外工作时认识的那些朋友们。于是,我带着父母一起乘坐高铁前往他们多年之前工作过的城市。
当我们坐上风驰电掣的高铁,透过减速玻璃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心情无比放松,这样的旅程也着实令人惬意。到了那座城市和朋友小聚,第二日吃过晚饭再乘坐高铁踏上归途,回到家乡时不过晚上九点钟。
下了高铁后,父母在我的耳边赞叹道:“路上的美景还没看过瘾就到家了,当年十几个小时的路程,如今只要两小时,放在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听了父母的话,我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更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
- 第 1 版:要闻 自治区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于1月22日在南宁召开
- 第 2 版:要闻 向历史深处发掘 让古老文明闪光——河池市宜州区政协推进文史资料专题化成果显著
- 第 3 版:要闻 RCEP生效两周年 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大跨步”
- 第 4 版:要闻 每于寒尽觉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