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4-08-24
创作源头是故乡——长篇小说《大山飞舞》后记(上)
2024-08-24 | 来源:广西政协报

 

颜 色

 

  【颜色,本名班源泽,瑶族,大化瑶族自治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著有3部长篇小说《市长秘书马苦龙》《阳光起舞》《大山飞舞》,曾荣获广西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大山飞舞》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度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出发原点是故乡

 

  我的家乡好山水,山似雄鹰欲高飞。

 

  点滴之水成美酒,让人迷醉不思归。

 

  古文乡良美村茶除屯是我来到人世间发出第一声叫喊的宝地,也是上大学之前居住时间最久长、记忆最醇香的胜地,萦绕于心灵深处的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音、乡情、乡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曾经在都安“摸爬滚打”十三年时间,我的青春我的爱情我的生命以及我的小说背景都打上了故乡的烙印。更多的时候,峰峦叠嶂的大山、奔腾不息的红水河、质朴厚道的父老乡亲、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和浓郁鲜活的文学氛围,就像一道道鲜美的佳肴,诱惑着嘴馋的我扑向其中。三十多年前我曾经创作一部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题目叫《大山告诉我》,文稿相当粗糙,躺在抽屉里好几年时间,后因数次搬家,文稿也弄丢了。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席卷全球,我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创作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大山飞舞》(原题目《命山运水》),并按照中国作家协会关于2020年度定点深入生活项目申报的通知要求,将构思大纲、实地走访、完成时间等作了大致的安排,及时进行申报。到6月公布的名单上竟然出现了本人名字,这是意料之外的好事,给我写作注入了强大的兴奋剂。这是中国作家协会鼓励作家们潜心创作采取的一项硬“作业”,而“作业”是非完成不可的!由此,我在拼命工作、勤勉努力的同时,又是利用三年深更半夜时间挑灯夜战、“龙飞凤舞”,终于艰难地完成了“作业”。我觉得这是一部与夜晚抢时间、与病魔作斗争的生命之书,更是献给故乡的苦心经营之作。

 

  劳动最光荣,工作最美丽!

 

  在机关单位,工作永远排第一,做好份内工作是职责所在、天经地义。这是根本,容不得半点马虎。与此同时,我也想在自己的文学花园里添上些芳香久远的花果。这就给自己设置了一道坎,如何迈好这道坎并非易事,弄不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打压的“铁证”。当然,也并不惧怕,凡事努力去做,就是开心快乐,而且文学创作不是说能写就写得了、写得好的嘛。业余创作就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着的事情,自我加压、自我挑战,磨练意志、考验毅力,如同一次次大战,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

 

  由此,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故乡不放。我深知,故乡永远是作家创作灵感的出发地。著名作家凡一平先生在《文艺报》撰文:“家乡是我创作的源泉和宝藏。”拙作《阳光起舞》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我利用周末时间,先后六次深入大化老家实地采访,与农户拉家常、话致富,与朋友找素材、觅灵感,还多次走访了曾经在乡镇担任一二把手的领导干部们,了解到一些闻所未闻的情况。表弟韦建珠经常放弃周末难得的休息时间,跟着我在农户家里找乐,我们就像沙里淘金一样不知疲倦地寻觅着、忙活着。罗盛怀、唐加勇、潘毓川、覃高峰、苏法泉、黄启先、韦志师等谈起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让我如获至宝、心生感动。当笔记本上记满密密麻麻的鲜活事例,当自己脑子里装的全是创作素材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一个作家,只有把故乡作为创作的“聚宝盆”,才能使灵感源源不断。

 

与病魔挑战

 

  山乡巨变数不清,变化最大是人心。

 

  奋楫笃行向前走,共筑美梦是复兴。

 

  这是我花了近四年夜晚时间带病写出来的长篇小说《大山飞舞》的结束语。本人平时喜欢跑步,也把写作作为人生的又一个赛场。可是赛跑本身需要康健的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本人却是命途多舛,一年之中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段,先后被无情的病魔接二连三折腾了四次,成为医院的“常客”。先左脑出血,后患心肌梗死,到脑梗,又是右脑出血,可怕可恨可憎的病魔轮番上阵,企图得寸进尺地折磨我的肉体、瓦解我的心灵、击垮我的意志。住院短则十几二十天,长则一个多月,绝非好玩。面对苦不堪言的多种重病,我则遵从医嘱,放下包袱,泰然自若,坦然处之。我深知,一个人一旦生病了,可怕的不是病情,而是人的情绪、斗志和意志力!

 

  住院期间,我特地找来了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路遥先生写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再次品味。这是路遥去世前躺在医院病床上写的《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他写道:“故乡,多么好,对一个人来说,没有故乡是不可思议的;即使是流浪的吉普赛人,也总是把他们的营地视为故乡。在这个创造了你生命的地方,会包容你的一切不幸与苦难。就是生命消失,能和故乡的土地融为一体,也是人最后一个夙愿。”此文我之前浏览过,如今病中再次拿来细悟品味,才深知生命之宝贵与脆弱,更感要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路遥先生写的50节5万多字的随笔,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读得很投入、很用情、很伤感。读着读着,我像个伤心十足的小孩子,纸巾湿了一张又一张;同时也意识到打开故乡这扇生命之门,就能找到打开通向文学之门、精神之门、美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也是性情中人。回想着自己近四年夜晚的拼命劲,就像一位淘金者发现脚底下处处是金矿一样,激情涌动,其乐无穷。拙作题目入选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后,我静下心来思考,感到“压力山大”:其一,只能利用8小时以外的空余时间进行创作,拉长的是时间记忆;其二,只能选择深更半夜之时零敲碎打,考验的是执着与毅力;其三,只能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之下得以动笔,打拼的是康健的体魄;其四,只能在心情舒畅、环境叠佳的氛围之中伏案写作,凸显的是美好的心境;其五,必须继续深入故乡再次实地采访,收获的将是更多鲜活的故事与细节!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千多个夜晚漫长而短暂,一千多个夜晚奋笔疾书,一千多个夜晚夜不能寐,我正是在这样的心境里完成了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初稿。随后又断断续续花了三个月时间对拙作进行删减修补。期间还举办个人小说打磨会,著名作家、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鬼子,房永明、覃祥周、黎学锐、韦云海、李兴山、黄文富、杨国伟、李富庭、黄灵海、黄圆等几位作家、博士和编辑对拙作提出了很好的修改建议,我又用一个多月的夜晚时间再次推敲打磨、斟酌润色。高山与流水激活了个人的灵感与创新力,时间与夜晚见证了个人的辛勤与付出,病魔与毅力成就了一部长篇小说,这也算是个奇迹吧。而文友春天般的温暖与鼓励、犀利的评说与点拨更让我对拙作修改完善充满了敬意与激情。

 

  在极其艰难的创作过程中,我深深感悟到,故乡就像温暖的港湾,躺在这样一个港湾里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与病魔抗争非常需要顽强的毅力,写作更是如此!正如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双料得主东西先生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所言:“坚持!我觉得写作写到最后拼的都是毅力。我们在写作长篇小说的时候,写到快要崩溃了,有点支持不住了,有时候我们写个长篇就发誓说,写完这个长篇我再也不想写了,但是休息一阵之后你得重新上路,重新捡起笔来或者拿起电脑来写,坚持很重要。”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