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 闲
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说:“近人学梦窗,辄从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璚蹙绣,毫无生气也。”
梦窗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提到:“词家之有文英,如诗家之有李商隐。”叶嘉莹说南宋后期的作者,欣赏起来比较困难,他们不是用直接的感发来打动读者的,而是用安排思索的方式来写的。更直接一点说,就是比较难懂,表面看起来隐晦艰涩。她还讲正因此而更传达出一份锐感和深慨。
事实上,他们不只在雕琢文字,那只是表达的方式而已。“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这是李商隐的诗句。“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这是吴文英的词。他们能让无数丽字生动飞舞,充满生机,万花为春。
“恃聪明,尤恃魄力。”“唯厚乃有魄力。”叶嘉莹讲此处的“厚”是感情的深厚,即内心感发生命的深厚。她说表达方式的浅白和隐晦并不是一首作品高低好坏的重要因素,而是你的感发生命有多少,用来创作的语言语汇的材料有多少,是不是有一种感发的力量和感发的生命。
叶嘉莹讲诗词时强调的感发,我想也就是我们寻常人所说的感动和共鸣,而能写出打动无数人心的作品必然有着深厚的生命情思。正如李白的那句诗所写“林深时见鹿”,不管从字面意思,还是更深一层来看,一首作品抑或一个句子触动了我们,在那一刻我们就像置身在幽静的林木深处遇见一只灵性可爱的小鹿一样欣喜。从创作者角度来说,正因为那份深厚的生命情思,那样的人世之深爱,遇见了生命中的“灵性之鹿”,才有了文学之美,才能在光阴的长河里不被湮没,熠熠生辉。
歌曲《岁月里的花》中唱到:“亲爱的人间,爱情就像一朵花,想要种鲜花,手上难免沾泥巴,大红喜字铺开乡间田野,让我们住下,听微风吟唱吧……想要开鲜花,总要学会清泥沙,你看总是有人手握尘埃又撒出朝霞,是共生的皱纹让此生无价。在岁月种下鲜花,在寻常烟火人家用漫长慢慢地回答,云会升起雨会落下,不用催促啊……时光啊藏着一种朴素的优雅。想要看鲜花,脚下难免有坑洼,生活永远不会亏待你我认真的刹那……耐心的人才会看见童话……人海的人啊,在岁月种下鲜花,看远远花落花开,再好好接纳这白发,树会挺拔人会长大,都在成熟啊,愿朵朵鲜花装点我们的当下。”
对照着歌词,静静地听了三四遍,听着听着,仿佛看到生活幽林里的那只小鹿在眼前跑来跑去。红尘攘攘,平凡的生活,每个人不一定都会成为创作者,但每个人都会面对生活这张试卷,人生这个大课题。这漫漫一生,每个人都在创作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独一无二的作品。
我们该如何创作出优美而有意义的作品,如何让自己人生的园子开满鲜花,芳香四溢呢?
陆谷孙在《作文难》里,说他教了三十多年书,觉得作文最难教,写作远不只是章法和技巧的问题,而是“气之所形”,是“皮相之下许多深沉主观因素的综合,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养成过程”,从主观因素看,“包括独立的人格,善感的情绪,敏慧的资质,素心烂读的积累,对清浊巧拙的判断,独特的手眼以及强烈的表达冲动和创作快感”。
一个人的成长恐怕比作文更难,更复杂。该如何生活,日子过成什么样子,要一点点摸索,一步步往前走,亲身经历,没有固定的章法和技巧,别人的也只是别人的经验而已,放在自己身上未必就合适。
然而,也不必悲观,李白还有句诗言“天生我材必有用”,细想,正是“林深时见鹿”。想要自己人生的园子充满芳香,那就勤勤恳恳地种花,积累创作的语言语汇,不怕手上的泥巴,不惧脚下的坑洼,云会升起雨会落下,生活不会亏待我们认真的刹那。当人生的花园里万花为春,便是林深见鹿时。
- 第 1 版:要闻 田野上书写履职答卷——南宁市政协健全“四联”机制推进“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
- 第 2 版:要闻 建言献策 办理有效
- 第 3 版:要闻 疑难字考释专家杨宝忠:让冷门绝学代有传承
- 第 4 版:要闻 摄影-翠枝摇曳簇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