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确保每一位群众都安全转移!”——这不仅是抗洪救灾的军令状,更是靖西市政协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面对台风“博罗依”“麦德姆”接连袭击导致的河水暴涨、道路中断、村庄被淹等严峻险情,靖西市政协闻“汛”而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员投入抗洪一线,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誓言。
靠前指挥,领导干部冲锋在前
“哪里有险情,我们就往哪里冲!”在地州镇欣村村,洪水已漫过膝盖,市政协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冯修凡和工作队员黄逢庆毫不犹豫冲进积水,抢在档案资料和电脑被淹前将其全部转移至二楼。
“人命关天,一个都不能少!”市政协主席陆海第一时间奔赴地州镇,实地排查堤防隐患和山体滑坡险情,现场召集应急、水利等部门会商排险。他走遍每个安置帐篷,关切询问群众冷暖温饱;在倒伏的稻田边,他立即组织人员利用雨歇间隙抢收玉米水稻,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其他班子成员同样坚守一线:有的在齐腰深的水中疏导群众撤离,有的冒雨翻山核查地质隐患,有的在帐篷旁为老人递上热饭热汤。“坐在办公室听汇报,不如亲自踩一脚泥。”这是他们共同的行动。
挺身而出,党员干部昼夜奋战
“洪水不退,我们不退!”靖西市政协迅速组建“政协应急救援小组”,全部由党员干部和驻村队员组成,始终出现在最需要的岗位。
冯修凡刚从洪水中脱险,衣物未干便重返欣村村,“我是党员,也是驻村干部,这时候不回来,对得起群众的信任吗?”这支“政协铁军”昼夜连续作战,清淤搬物、巡查值守、消毒防疫、登记灾情……有人累得靠墙即眠,但一有险情便立即起身。“因为我们离群众最近,群众需要我们。”他们用朴实的话语道出坚守的初心。
心系故土,政协委员千里驰援
洪水无情,委员有爱。远在广东中山的梁国香委员看到家乡灾情视频后,立即在靖西籍企业家群中发起募捐,带头捐出6000元。短短两天,善款筹集达10万元。他连夜联系家乡政府,精准落实物资采购,确保每一分善款都用在刀刃上。
在靖西本地,魏元剑委员成了众人眼中的“救灾突击队长”。自10月3日起,他几乎未眠,协调调运大米、面粉、饮用水上百吨。中秋临近,他想到受灾群众吃不上月饼,立即联系爱心企业捐赠200盒。面对道路中断,他创新采用“无人机+冲锋舟”接力投送,让孤岛村落的村民过上了一个别样的团圆节。“来不及想,也不要去想!干就完了!”他在朋友圈的这句话,道出了政协委员的担当。
细微见情,暖心实事传递希望
“大妈,您别急,我们这就给您送炉具来!”王秀芬委员在走访时发现许多家庭灶具被洪水毁坏,群众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她迅速协调筹措一批煤气罐和炉具,组织人员挨家挨户送达。当一位老人用新炉具烧开热水,捧着温热的茶碗时,感动地说:“终于能喝上一口热水了!”
这仅是市政协“微心愿”行动的一个缩影。送来干爽棉被、协调捐赠药品、帮助翻晒湿粮……一桩桩看似微小却关乎民生的实事,如缕缕暖阳照亮受灾群众的心,传递着“你不是一个人在扛”的温暖力量。
同心协力,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洪水退去,满地淤泥,但人心愈坚。
在欣村村,村民自发互助:年轻人清淤,妇女晾衣,老人看护孩童。80岁的李阿婆行动不便,邻居小张天天背她换药买菜,“这时候不帮啥时候帮”成为全村共识。
市政协组织委员成立“重建智囊团”,勘测损毁设施,提出“修旧更要提质”的专业建议:道路加高加固、推广耐涝作物、常态化应急演练等。委员们表示,要将一线的声音转化为社情民意,助力家乡科学重建。
从紧急抢险到安置群众,从物资驰援到重建规划,靖西市政协在风雨前沿、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合格答卷。(本报通讯员 杨柳青 韦晓燕 潘 涛)
- 第 1 版: 要闻 旅途不再是匆匆路过——荔浦市政协推动“人在旅途 书香荔浦”全民阅读走深走实
- 第 2 版: 精选 石榴花开运河畔 同心掬得满庭芳——钦州市政协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委员行动”
- 第 3 版: 关注 百载共守护 一城尽风华——写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
- 第 4 版: 导读 百色:政协委员与爱心人士捐赠18.15万元支援防汛救灾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