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深入崇左调研并主持召开协调会
- 钱学明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厚植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推动边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活动举行
- 费志荣在自治区政协相机协商会上提出 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 全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进会暨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体会议在桂林召开
- 自治区政协召开“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工作专题研讨暨播出100期座谈会
同心浇灌团结花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政协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小记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政协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倡议,凝心聚力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开新局。
创新宣讲入民心 自治县政协组织宣讲员通过专题讲座、培训、委员讲堂、委员读书实践活动、界别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宗教活动场所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讲,同时,充分利用报刊、网站、墙报、板报,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让“五个认同”根植民心。协调编撰并出版《山乡飘出五彩云》等文集,汇聚民心民智民力,展现自治县各族儿女团结一心、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通过开展文艺汇演、山歌会、民俗文化活动等既接地气,又富有地方特色的宣传活动,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民心。 挖掘资源润民心 自治县政协委员以提案助推国学经典走进校园,培育中华传统文化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治县政协持续开展对地方文化的研究,组织政协文史专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助推仫佬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县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83个(含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仫佬族依饭节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成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张闪亮的名片。自治县政协挖掘整理仫佬族民居的八大特点和仫佬族服饰的四大元素,建议加大对特色村寨的保护力度,重点打造四把镇铜匠仫佬族特色村寨、东门镇石围古村和小长安镇大勒洞古村落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助力发展刺绣、竹编、蜡染等仫佬族传统手工艺,以优秀传统文化润泽民心。 助推产业富民心 自治县政协将“聚焦园区建设和重点产业,助推县域经济提速发展”列为年度专题协商课题,把加快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新引擎。组织动员委员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民族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创建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92个,其中3个获认定为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0多家。自治县政协扎实开展“引企入罗 委员行动”,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引进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业企业。全县糖料蔗、桑蚕、毛葡萄、油茶等特色产业和天然山泉水、酿酒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建言践行暖民心 自治县政协扎实开展“联站到家进室办实事 助力乡村振兴委员行”活动,组织委员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探索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建言资政、献计出力,助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仫佬家园”内安置仫佬族、壮族等各民族群众1万多人,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助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等级公路25条。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在少数民族村寨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 维护团结稳民心 为传承发扬“一代廉吏”于成龙治理罗城时的优良传统,自治县政协创新建立“流动协商议事室”,积极探索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发展新模式,聚焦党政关注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灵活有效地开展协商议事,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架起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2022年上半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群众安全感达99.34%,在河池市排名第一位。自治县政协鼓励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主动融入微网格的治理服务工作,助力基层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这“五治”的融合发展,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