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深入崇左调研并主持召开协调会
- 钱学明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厚植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推动边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活动举行
- 费志荣在自治区政协相机协商会上提出 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 全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进会暨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体会议在桂林召开
- 自治区政协召开“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工作专题研讨暨播出100期座谈会
升腾“烟火气” 点亮“夜经济”
——南宁市兴宁区政协助力夜间经济发展侧记
夜幕骤至,灯光徐起,朝阳广场上音乐响起,“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正上演着精彩的文艺演出;西关夜市街人潮涌动,特色小吃、智力玩具、小商品、包包等摊位前挤满了人……夜色下的南宁市兴宁区,行人如织、热闹非凡。 近年来,南宁市兴宁区政协委员相继提交《兴宁区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建议》《关于将步行街延长至西关路连接西关夜市,点亮“夜经济”的提案》《充分发挥城区地域优势,激活辖区“夜经济”的建议》等多件提案,就加快兴宁区夜间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兴宁区政协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召开加强推进兴宁区夜间经济发展专题协商会,城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落实政协建议,加快推进协商会成果转化,不断促进兴宁区“夜经济”发展。 助推提升夜间消费体验 发展夜间经济涉及城管、治安、交通、卫生等方方面面,兴宁区政协委员聚焦夜间经济良性发展提出许多意见建议,得到城区各职能部门的重视并积极联动落实,多举措改善夜间经济营商环境。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规范、公开和透明的户外商业促销活动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把关督促企业安装和正常运行污水收集排放设施、噪声污染防治设施、餐饮油烟废气处理等设施,督促企业达标排放污染物,为夜间经济活动提供了优良环境。企业和相关街道建立了完善的处理和反馈机制,应对人流高峰带来的夜间管理难题,维持良好的夜间秩序。公安、应急、卫计等部门制定了保障夜间经济安全社会面等级防控方案及旅游应急救援预案,预备旅游应急救援物资和器材,为夜间突发事件提供紧急医疗、紧急情况快速救助等服务。 建言丰富夜经济文化内涵 每当夜晚来临,“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灯火璀璨,流光溢彩,古风古韵的街道受到群众的青睐,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在这里都能找到他们热衷打卡的“风景”。 夜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兴宁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夜经济的传统文化优势。兴宁区政协委员建议,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打造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朝阳商圈经济聚集区,依托“三街两巷”和民生步行街等重点街区,鼓励文化企业开展南宁历史文化题材精品演艺,引进粤剧、观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营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吸引人流和聚拢人气。鼓励南宁百年老店或老字号产品企业进驻,发展具有老南宁特色的餐饮、手工艺商品。 兴宁区政府结合委员提案建议,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的夜间文化产品,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形成城市独有的吸引力。结合城区独特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夜间街市、民歌互动传唱、国风演艺、夜场表演等吸引人气,积极建设夜间旅游项目,让公众有地可去、有景可赏、有乐可寻。 “每到周末和假期,很多身穿漂亮古风服装的演员在这里表演,还有唱山歌比赛、民俗游戏等互动节目。”每次到“三街两巷”,旅客都有不同的新感受,“怀旧风、国潮风与民俗风在这里实现了完美融合。”有些商家将自身特点与民俗文化、节日氛围相结合,推出丰富的活动及周边文创产品,提升了线下消费体验感,得到市民们纷纷点赞。 跟踪夜经济提质扩容 近年来,“地摊经济”成为恢复城市经济活力、助力消费和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兴宁区政协委员多次在提案中建议对“夜经济”实行“柔性监管”,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助力经济恢复。对此,城区城管、交警等执法部门充分采纳提案意见,在“放”与“管”之间实现柔性平衡,在对“地摊经济”进行规范管理、提升城市经济活跃度的同时,也让消费者更安心放心。 兴宁区政协组织委员重点加强流动摊点有序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民主监督,确保有序“放”、科学“管”、精准“服”,协助政府监督商户配备灭火器和油烟净化装置,及时检查、排查安全隐患。组织政协委员对经营户开展安全指导与培训,增强商户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夜经济“既繁荣又有序,既精彩又安全”。引导政协委员开发就业岗位,组织政协委员开展深入调研,了解不同消费群体对夜间经济娱乐场所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培养多元夜经济商圈,助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