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区政协举行2025年离退休同志迎新春团拜会
- 徐绍川到玉林市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 费志荣到南宁市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 黄俊华赴来宾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 何辛幸赴河池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 彭健铭赴梧州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激活“一片叶”的富民效能
——苍梧县政协助力六堡茶产业发展侧记
□ 本报通讯员 张 姬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0.5万亩,可采摘面积10.5万亩,六堡茶公用品牌价值49.73亿元,位居广西第一位;现有茶企24家,规上茶企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116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有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全县近15万人从中收益。
产业振兴,政协践行。苍梧县六堡茶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有县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倾注的智慧和力量。
完善法治保障
做优发展环境
苍梧县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沟通联系,协调司法、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不断优化茶产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推进优势互补,强化保障衔接,凝聚力量服务保障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县政协与法院、检察院协商,找准司法服务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推动法院、检察院出台《苍梧县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服务保障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涉茶纠纷司法服务,在纠纷诉前化解、服务茶园茶企发展、保护茶品牌商标等多个方面深度对接六堡茶产业链,构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法律服务链”,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打造一体化系统化法治服务保障体系,开创法治护航六堡茶产业新模式。比如,经县法院积极向上级法院争取获批设立的六堡人民法庭,紧扣六堡茶产业发展司法需求,配备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2个审判法庭,精心打造“茶道调解室”,为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力量。该法庭设立后已办理涉六堡茶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1件,为商会(协会)及相关企业、农户提供涉茶法律咨询12余人次,提出涉茶法律意见建议105余条。打造广西首家涉茶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诉前化解茶产业发展遇到的土地权属、林地流转、茶园建设、征收补偿等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成立以来,联合司法、林业、自然资源、公安、村委等多部门成功化解了各类涉茶行政争议案件20余件,协调解决涉茶问题纠纷36个。
2024年,县政协组织各界别委员与相关部门联建联动送法到茶企、进茶园,共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25场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8600余册,为茶企、茶农提供法律咨询300余次,受众1.8万余人次。县法院主动前移司法服务哨点,探索茶乡诉源治理新模式,服务团成员深入茶山瑶寨,广泛开展巡回审判、集中调解、案件回访、普法宣讲124场次,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健全协商机制
贡献“金点子”
苍梧县政协立足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大力推动政协工作重心下移,协商平台向基层延伸,为发挥六堡茶产业联农带农富农作用提出“金点子”,激活“一片叶”的富民效能。
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络站、“委员之家”“茶道调解室”“六堡茶产业发展检察服务站”等履职协商议事平台优势,让界别委员到基层“委员之家”报到,深入乡村一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收集民意,解决民忧。将有关茶业的社情民意信息、提案以及委员的意见建议融入或转化到司法解释、法治政策、工作制度和公检法部门执法办案的生动实践中,有力推动苍梧县法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发展。近4年来,县政协组织委员围绕六堡茶产业发展召开协商会38次,提交提案45件,提出建议30条。
委员一线作为
引领产业发展
苍梧县政协把政协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组织和引导全县政协委员一线发挥作用,在助推六堡茶产业发展中示范引领、履职尽责。
县政协深入开展遍访企业委员活动,加强与在外创业成功的委员企业家沟通联系,引导他们返乡投资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县政协委员通过以商引商的方式引进涉茶企业8家,总投资7500元,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比如,吴益操委员在县政协引导下回乡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了智慧茶园,种植六堡茶1000多亩,创办了广西大营六堡茶有限公司,带动200多户茶农增收致富;何卓鑫委员返乡投资500多万元,成立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六堡茶1000多亩,并吸收20多户茶农为合作社社员,共享六堡茶种植、加工和销售信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石濡菲委员探索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六堡镇塘平村发展六堡茶园4000余亩,促进塘平村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户通过种茶制茶售茶稳步增收,石濡菲获“全国十佳农民”项目资助,成为梧州市首位获此荣誉的个人;谭爱云委员发挥六堡茶非遗传承人的作用,2024年组织六堡茶种植加工技术培训16班次,培训学员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