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区政协机关召开2025年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暨2024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议
- 何辛幸赴桂林、百色调研时提出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助力托举幸福“夕阳红”
- 彭健铭赴梧州市调研时提出 强服务 抓机遇 担使命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费志荣出席全区政协“科教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经验交流会暨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全体会议
- 黄俊华深入柳州、来宾调研时提出 以改革发展夯实民族团结之基
- 刘咏梅深入钦州市调研时提出 科技赋能传统工艺升级智慧制造
凝聚智慧力量 谱写田园新篇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协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 本报通讯员 黎显东 覃定当
2024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协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引导全县政协委员积极投身履职一线,以务实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在农业农村领域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精准发力
让委员行动“落地开花”
为更好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县政协积极组织各界别委员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充分利用委员及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地方实际明确帮扶重点,一年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项目41个,覆盖农业产业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帮扶、文化振兴等多个领域。
在产业帮扶上,农林界廖万合委员借助其创办的小蚕共育公司,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价值3万元的共育小蚕及技术服务,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产业向好发展。全年委员和委员企业共捐助乡村振兴资金265万元,通过“农市大集”消费帮扶106万元。
在教育帮扶上,县政协委员发起了爱心助学活动,一年来,委员和委员企业累计为科教振兴公益捐助28万元,为困难家庭子女提供奖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为乡村发展储备人才。
这些行动精准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基础设施、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为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度调研
为农业产业“把脉开方”
县政协紧紧围绕“产业强县”的发展目标,结合县域农业产业特色,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为产业发展“号准脉搏”。
2024年,县政协重点关注肉牛产业的提质增效,组织政协委员及相关专家围绕“加大肉牛品种改良力度,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展开深入调研。调研期间,委员们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线下,委员们一头扎进县内各大肉牛养殖场,实地查看养殖规模、品种改良情况、饲料供应状况,与养殖户促膝交谈,倾听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线上,借助网络平台,与区内外肉牛产业发展先进地区沟通交流,学习成功经验。经过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大肉牛品种改良力度,促进肉牛产业提质增效》专题协商报告,从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培育专业人才、加大资金支持、塑造品牌形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为环江肉牛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助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些调研成果不仅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充分展现了政协委员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智慧和担当。
技术下乡
助农业科技“结出硕果”
县政协借助农林界政协委员专业优势,开展技术帮扶,助力农业现代化。依托委员资源,组织“联站到家进室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委员行”活动,打造“一专委一精品、一界别一特色”履职品牌。
活动期间,桑蚕养殖专家韦善教、韦朝东、廖万合等县政协委员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田间协商·技术服务·蚕桑织就‘新丝路’”委员讲堂活动,围绕科学种桑、病虫害防治、优质蚕种选择等方面开展蚕桑技术服务和培训72期,受益群众4200多人次,有效提高群众种桑养蚕水平,产业收益稳步增长,为全县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础。
提案助攻
促民生难题“迎刃而解”
县政协委员扎根乡村一线,紧扣发展痛点,深入调研,撰写提交高质量提案,为党委、政府决策出谋划策。2024年,农林界政协委员围绕乡村振兴与民生热点,提交12件提案。
林木产业作为环江农业“重头戏”,但长期以来,良种培育体系不完善,制约了产业发展。农林界委员实地走访林区,与林农深入交流,提交《关于建好环江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议》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推动相关部门实地考察、论证,如今项目已纳入政府规划并稳步推进。
针对农民反映强烈的甘蔗砍运难题,委员们调研后提交《关于合理安排甘蔗砍运的建议》提案,被相关部门采纳,促使糖厂改进服务,为甘蔗产业发展扫除障碍。
这些提案聚焦民生,委员们用实际行动彰显履职为民的担当,为环江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助力乡村发展行稳致远。
下一步,县政协将持续拓展委员履职渠道,创新协商形式,深度聚焦农业现代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关键领域,以更扎实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为环江农业农村发展书写新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