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深入崇左调研并主持召开协调会
- 钱学明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厚植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推动边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活动举行
- 费志荣在自治区政协相机协商会上提出 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 全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进会暨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体会议在桂林召开
- 自治区政协召开“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工作专题研讨暨播出100期座谈会
“离群众很近 与群众很亲”
南丹县政协委员工作室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增收
南丹县政协黎凤珍委员工作室挂牌成立以来,在传承民族技艺、助力民族团结、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委员工作室“离群众很近,与群众很亲。” 传承非遗技艺,让瑶族文化“活起来”。里湖瑶族乡的移民搬迁安置点朵努社区,90%以上的群众为白裤瑶。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族群,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其中,白裤瑶的铜鼓文化、婚丧文化、服饰文化等民俗风情原始而独特,别具一格。县政协委员黎凤珍从1978年开始,就跟随其祖母和母亲学习瑶族服饰制作技艺,熟练掌握了纺纱织布、染料采集、细工浸染、绘粘膏画、巧手刺绣等30多道民族服饰制作工序,尤其擅长刺绣、浸染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凤珍秉承着对瑶族民族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经常到社区、村屯、学校指导当地瑶族妇女及学生制作民族服饰,手把手地传授技艺,使年轻一代瑶族女子学习到瑶族民族服饰的制作技艺精髓,也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魅力。今年以来,黎凤珍牵头开展瑶族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展示推广活动20余次,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瑶族同胞成为本民族文化的推广者和宣传者,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力逐步增强。 工作室议民事,让瑶胞心头“暖起来”。黎凤珍委员工作室不仅免费向当地瑶族群众提供民族服饰制作技艺的培训,还成为聚集群众“拉家常”、与留守儿童话“成长”的场所……截至目前,黎凤珍委员工作室聚焦为移民搬迁户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岗位、参与积分管理等,开展协商议事活动9次、参与群众近800人次、提出意见建议23条、建议有效转化为成果21个,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揪心事、烦心事。同时,黎凤珍委员工作室收集社情民意信息近20余条,与广西爱心之桥助学志愿者协会共同帮扶困难学生200多名。如今,黎凤珍委员工作室已经成为“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的有效载体,积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种举措有效促进瑶族群众与其他民族交流交融,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 在家门口就业,让瑶胞口袋“鼓起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帮扶下,黎凤珍委员工作室大力发展白裤瑶民族服饰销售、传统服饰半成品加工、蓝染布加工与销售、土棉布加工与销售、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手工艺体验等项目,吸纳近200名瑶族妇女长期在白裤瑶传统服饰手绣坊务工,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发展白裤瑶传统服饰手绣坊不仅让民族服饰的原始制布技术、刺绣技艺得到提升,还可以通过邀请讲师、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带动安置点和周边乡镇的群众实现灵活就业。黎凤珍委员工作室以群众分散制作、绣坊认购订单、公司销售运营的“农户+基地+公司”灵活模式,有效解决了移民安置点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增收问题,进一步改善了瑶族群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