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深入崇左调研并主持召开协调会
- 钱学明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厚植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推动边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活动举行
- 费志荣在自治区政协相机协商会上提出 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 全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进会暨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体会议在桂林召开
- 自治区政协召开“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工作专题研讨暨播出100期座谈会
“政协智慧”赋能助攻
“幸福忻城”加速崛起
——忻城县政协助力“强富美”幸福忻城建设纪实
初冬时节,红水河畔的芝州大地,满目青翠,万物勃发,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大道,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桑田,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大棚,都在释放着崭新的活力,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动听旋律。
与如画美景相呼应的是忻城县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区乡村振兴优秀县”称号名副其实,“自治区级生态县(市、区)”美誉绽放异彩,“全国第二大县级桑蚕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全国知名金银花之乡”招牌愈发闪亮,“南方牛都”品牌唱响八桂……
这一系列成就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县人民的众志成城和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县政协和广大委员的倾情助推和主动作为。
胸怀大局,所以步履铿锵;情系发展,所以矢志不忘。去年以来,忻城县新一届政协坚持与县委齐心,与县政府协力,与人民同行,开拓创新、双向发力,用铿锵的履职足迹,刷新着政协助推“幸福忻城”建设的“页面”,谱写了一曲曲履职为民的时代赞歌。
拧紧“政治螺丝”
擦亮“履职品牌”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党的二十大为我们在新起点上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要紧扣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2022年11月9日,忻城县政协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县政协“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正在举行。大家热情高涨、踊跃发言,在深学细悟中坚定信仰、升华思想、砥砺品格。
学习是共识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重视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
忻城县政协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工作开展的“压舱石”,把打造“书香政协”作为强化学习、增长能力、推动工作的重要途径。
县政协建立健全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和政协常委会会议学习为常态,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学习为支撑的学习体系;健全完善全县12个乡镇委员联络站,搭建好“委员书屋”学习阵地,推动委员理论学习、阅读分享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打造来宾市首个山歌传唱基地——忻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传唱基地,通过“山歌宣讲+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组合套餐”的形式,组织委员“走到”群众身边、“唱到”群众心里。
自去年换届以来,县政协组织召开党组学习会、理论研讨会、专题辅导课20场次;县政协机关、各乡镇委员联络站、委员活动小组开展读书实践活动60多场次;政协委员山歌宣讲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多场次。
除此之外,县政协还开展“党旗在履职一线高高飘扬”“歌颂红色英雄 传承红色基因”“党员委员讲党课”、党史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
随着一个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渐次展开、逐层深入,政协机关干部和广大政协委员在理论学习中强化政治引领、增进思想共识,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推动“读书+履职”深度融合、相互赋能。书香落到笔头,变成资政的“金句子”;落在心头,化为创新的“金点子”;落到实处,就成了履职的“金钥匙”。
不骛于虚声,不驰于空想。县政协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动工作质量大提升,致力打造“履职品牌”,交出了一份份党政认可、委员称赞、群众满意的履职“成绩单”——
2021年7月16日,在全区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上,忻城县政协作为全区唯一的县(市、区)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以建设“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为目标,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为中心环节,在“引”上做文章,在“聚”上见成效的“忻城经验”在与会人员中产生了强烈共鸣。
2021年12月8日,来宾市政协系统“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交流现场会在忻城县举行,来宾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全市6个县(市、区)政协负责人与来自全市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深入忻城县看成果、谈经验,对忻城县政协把履职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的履职实践赞赏有加。
2022年11月15日,忻城县政协在全区设区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忻城县政协“主动参与协商、推动创新社会治理,务实开展民主监督、助推依法行政,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所呈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赢得了来自全区各地政协同行的称赞。
2022年11月21日,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何辛幸到忻城县调研,对县政协在打造乡村振兴“政协样板”,推出做得实、唱得响、传得开的乡村振兴“委员品牌”中涌现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给予高度评价。
……
助推“项目建设”
赋能“产业振兴”
2022年10月19日,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之际,城关镇六华村古香屯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无人机视角下,古香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绿树、花草错落有致,整齐的养殖厂房格外壮观,总投资2亿元、占地359.66亩的古香国家级黑山羊种羊核心示范基地项目尽收眼底。
“时隔一年,环境更美、产业更活、人气更旺了。”
“强烈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民生情怀,真切感受到了政协建议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一村一品’更加清晰,特色优势更加突显,产业升级更加坚定,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强、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
当天,忻城县政协组织全体委员深入城关、思练、古蓬等乡镇,开展以“加快项目建设 推动产业振兴”为主题的年度视察活动,在走现场、探项目、访企业中感受产业发展“忻城成就”,通过找问题、看变化、问成效评价政协履职“年度作业”。
地处大石山区的忻城县是个农业大县,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特色农产品既能“墙内开花”又要“墙外飘香”,一直是县政协持续关注和强力助推的重点。特别是去年以来,县政协紧跟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智慧破解难题、用行动点燃热情,推动项目建设,助力产业振兴。
头顶“桑蚕之乡”“金银花之乡”“糯玉米之乡”等光环,忻城的特色农业究竟发展得如何?产业振兴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没有?影响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主要有哪些?这些问题,都要在脚步的丈量中找寻答案。
“产业兴则经济强,县政协和广大委员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助力打好投资项目‘突破战’,助推重点产业加速崛起,合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县政协新的领导班子很快达成共识。
头雁领飞,群雁齐追。县政协主席、副主席除了为所联系的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乐滩竹海”国家湿地公园等重大项目办实事、解难题外,还围绕各自承担的课题,带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翻山越岭、挖掘典型,走村窜户、倾听民意,深入企业、察看实情,外出考察、学习取经,通过走访调查、解剖麻雀、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多措并举,形式匹配内容,时间服从质量,身至心入问计于民。
通过调研,县政协共梳理出10类30余项问题,并多次组织召开协商座谈会,为破解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协商议政,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壮大、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等10个方面,提出“盘活优势资源,做足‘特’‘优’文章,以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增强产业内生动力,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等30多条建议,助力桑蚕、金银花、糯玉米、百香果、糖料蔗等优势产业齐头并进,推动牛、羊、鱼、猪、草等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县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喜报频传——
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
作为广西乃至全国第二养蚕大县,全县桑蚕企业年加工蚕茧量达1.5万吨,带动12万多农户实现增收。
总投资50亿元的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项目建设正酣,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改写忻城无真丝绸生产、广西无真丝绸智能化炼染印精加工生产的历史,推动丝绸纺织产业提质发展。
总投资14亿元的“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总额将突破40亿元,年创利税超5亿元。
总投资1.3亿元的澳湖肉羊全产业链项目,预计年可养殖、销售3万只种母羊。
首期总投资4.5亿元的忻城县陆基集装箱循环水生态养殖项目,将打造成全国示范性休闲渔业基地,达到荒地利用、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增长极,一幅产业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芝州大地徐徐展开。
情系“民之所向”
倾力“强村富民”
冬日暖阳,花开正艳。走进由县政协委员侯理资助援建、位于遂意乡弄江村的养蜂基地,随处可听到蜜蜂“嗡嗡嗡”的声音,村民正忙着清理蜂箱中的垃圾、查看蜂蜜生长情况。
当打开蜂箱时,只见密密麻麻的蜜蜂紧贴在蜂盒上,刚采的蜂蜜依稀可见,在太阳的照射下“泛着光”。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蜜蜂,每个人心里像是抹了蜜一样甜。
2022年7月27日,忻城县政协委员企业结对扶村集中签约仪式在县政协会议室举行。当天,共有32家委员企业结对帮扶32个脱贫村。县政协引导委员企业通过发展产业、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帮扶脱贫村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强村富民”。县政协委员侯理在集中签约仪式结束后,立即到自己的结对帮扶村——遂意乡弄江村开展实地调研,并支持弄江村100箱蜂种,建立两个养蜂基地,带动整村养蜂产业发展。
“强村富民”是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强村是最优美的线条,富民是最温暖的底色。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忻城县政协与县委、县政府同频同振,合力奏响“强村富民”的时代乐章——
积极引导委员围绕“强村富民”建言献策,呼吁坚持因村施策,聚焦农业产业,突出“造血”功能,使出真功硬招,多举措多途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走出一条适合忻城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在全县12个乡镇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让委员和界别群众通过平台直接参与协商解决产业发展、村屯建设、社会治理等民生问题。
深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桉退蔗进’政策 促进蔗糖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把品种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等多课题的调研。
组织召开协商座谈会10余次,对20多件涉农提案进行跟踪督办,推动委员建议落地生根。
争取上级投入资金310万元,设立遂意乡板桐、遂意、弄尧等9个村38个自然屯急、弯、险路段11.738公里护栏,受益群众2000多户近万人。
充分发挥经济、工商联等界别委员作用,通过参与“万企兴万村”等活动,捐助帮扶资金300万余元,并培训脱贫户1300多人次。
争取协调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帮扶村——红渡镇龙塘村和马安村的饮水工程、道路交通、村文化综合楼建设。
通过“党旗领航+”活动,推动政协党建与乡村党建协同共进互促,发挥党员委员在“强村富民”中的引领作用。
引导农业界委员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种桑养蚕、养殖肉牛等实用技术培训37场次,受益群众3000多人次。
“城南四点半课堂·政协委员工作室”每周末安排教育界政协委员无偿为搬迁小区的孩子进行课业辅导、兴趣培养、亲情陪伴等服务,减轻了搬迁群众看管孩子与工作之间的压力,今年以来,共开展服务42场次,服务儿童800余人次。
……
在“强村富民”的大道上,同样活跃着全体政协委员的动人身姿,传颂着委员们感人的故事——
在韦大卫委员的倡导和引领下,“南方牛都”开创了“土地入股种草收益、千家万户养母牛、企业集中育肥牛”的发展模式,目前已带动全县104个村民合作社、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南方牛都”正成为委员企业引领大石山区“强村富民”和政协委员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兰培文委员创办的山歌传唱工作室结合实时政策、紧贴时代特点,不定期深入村屯开展政策宣讲50多场次,受众达3500多人次。
广西开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齐瑛委员大力投资建设“助农车间”,提供770余个岗位,让脱贫户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侯理委员捐赠资金和物质50多万元助力“强村富民”,出资8万元参与资助高考成绩优异、家庭经济困难的忻城籍学子。
韦克照委员牵头成立的忻城鸣发爱心助学协会,经常性开展扶农助农活动,仅今年就为30名忻城籍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14万余元。
蓝善志委员借助互联网打通脱贫村农副产品销售“堵点”,通过不断提高本土商品、特色产业的信息传播力度、广度和深度,使特色农产品销售量比以往提升了20%。
……
在县政协和广大委员的积极助推下,忻城县走出了一条乡村经济异军突起、乡村风貌焕然一新、乡村群众愈加幸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倡导“生态宜居”
添彩“绿色崛起”
站在忻城县红渡镇红水河观景台眺望,乐滩水电站在波涛汹涌的红水河映衬下格外壮观,坐落在红水河畔的乐滩竹海景区活力满满。在不远处的六纳村,绿意盎然的桑地里,村民正忙着采摘桑叶……
美丽乡村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群众家门口有了公园景区,沉寂许久的红水河也变得更加婀娜多姿,大山里的群众边劳动边欣赏美景,幸福感满满。
这是忻城县采纳政协建议、推进“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忻城县政协顺应形势所需、呼应党政所急,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忻城‘绿色崛起’”作为重点协商议题,组织精干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协商建言,做好绿色发展“加减法”,奏响生态文明“交响乐”。
与此同时,县政协引导和动员广大委员争当“生态宜居 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者、践行者、宣传者,通过开展协商调研、专题视察等议政建言活动,提出了《实施生态搬迁,实现绿色发展》《加大饲草种植政策扶持 实现“以草兴牧”目标》《加强石漠化治理,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特色产业》《转型探索林下经济,唤醒林下沉睡资源》等20多件事关“绿色崛起”的提案,呼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实现“强起来”。
忻城县政协发出的“好声音”,得到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全县呈现出了打造绿色产业新品牌、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的火热场面——
通过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打造南方牛都、三江口茧丝绸、澳湖肉羊、陆基集装箱养鱼等全产业链,建立利益联结的合作新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崛起”,让绿色产业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在农户传统种桑养蚕的基础上,引进外来资金做大做强桑蚕产业链,目前全县桑园种植面积达25.8万亩。
大力发展金银花、蔗糖、油茶、柚子、砂糖橘等经济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强村富民”齐抓共赢的发展新路径。
积极引导各乡镇因地制宜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结合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农村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建设,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
看得见山水,记得起乡愁,脚步铿锵的“绿色崛起”正在芝州大地“精彩蝶变”,绿色正在成为忻城人民的幸福底色。
记者 潘照春 通讯员 李海春 覃莉芳 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