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理论 · 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实践 > 正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思考
2022-01-29 | 来源:广西政协报

谈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时,我们要将它看作一个有待诠释的量变过程。铸牢意味着要“铸造”和“牢固”,共同体意识达到钢铁般的精神意识,这就需要从各要素入手,提升品质,优化运作。在此,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当前,我们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4个方面重点贯彻好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一以贯之,狠抓落实:铸牢“一条主线”,主线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要在“铸牢”二字上下功夫;促进“两个共同”主题,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即牢固树立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也离不开的思想;巩固发展“四个关系”,即巩固和发展团结、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这个目标任务就是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梦。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要求,既要解决56个民族共同实现全面小康问题,也要大力推进和实现56个民族的共同复兴这一伟大目标任务。

抓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间传承的民俗文化常常是用来促进民族认同的工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广泛弘扬,文化自信要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大幅度提升。广西各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通过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增进民族团结和睦。例如,地处左江流域的崇左市,流传上千年的侬峒歌圩,依然成为壮族民间最盛大的文化娱乐活动。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仍盛行的歌圩点达207个,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的侬峒歌圩,成为壮族地方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机会,相互接触、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增进友谊,对壮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规模较大的大新县下雷和天等县向都的“霜降”歌圩、宁明县的“纳利坡”、龙州县的“龙州歌坡”、江洲区的“金山节”“壶关坡”等歌圩参加人数均达到3万人以上。文化交流和传承发展,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大力促进了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着积极影响。

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没有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地实施乡村振兴,特别是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必须强化举措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区域平衡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系崇左市民宗委原主任)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