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深入崇左调研并主持召开协调会
- 钱学明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厚植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推动边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活动举行
- 费志荣在自治区政协相机协商会上提出 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 全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进会暨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体会议在桂林召开
- 自治区政协召开“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工作专题研讨暨播出100期座谈会
□ 廖 宇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区各级政协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着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各教育部门、学校党组织要注重加强政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责任制,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根基。
建立健全体系机制,一体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各地、各级各类学校要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教育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民族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要求,对各学段落实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出制度化的安排。
加强教学研究和理想信念教育。各地各学校要遵循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规律,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从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出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寓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之中。同时,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增加民族史、建党建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实践教学、体验教学、网络教学紧密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各民族学生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建立健全教育效果评估与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教育效果评估与考核机制,明确教育教学标准和要求,有利于掌握教学情况,提升学习效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心理范畴,可利用基于心理测量学的测量工具,辅助评估教学质量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加强党建引领,优先发展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入党,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党员比例。要重点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发挥思政课教师在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要鼓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德育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工作,并支持一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源头储备。
凝心聚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盯民族地区民生关切热点难点,认真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紧密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机制;创新教育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创新教育方法,形成多维多层的宣传教育格局,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有效性,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自治区政协委员、梧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