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理论 · 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实践 > 正文
全区政协系统“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推荐会发言摘登
2023-12-07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全区政协系统“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推荐会发言摘登

 

聚合力 兴产业

助推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

政协防城港市委员会

 

  防城港市政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防城港市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以“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为契机,聚焦服务全市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和促进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2+1”工程,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聚合力、兴产业,在助推项目引进、落地,培育发展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聚焦“准”字齐发力

 

  一是响应号召迅速部署。自治区政协发出“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号召,市政协迅速响应,向全市委员发出倡议,制定《防城港市政协“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实施方案》,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掀起委员投入到全市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的热潮。二是紧扣中心精准发力。紧扣服务中心大局,成立由市政协副主席牵头,各委(办、室)负责和县(市、区)政协参与的“海鲜粉发展、千亿级粮油、文旅康养、预制菜、铍及铍合金”等11个协商专班,对各工作专班中所涉及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开展跟踪协商服务,引导广大委员坚持在项目一线调查研究、排忧解难、协商助推。三是多措并举有力推进。今年以来,共召开协商座谈会11次,提出意见建议121条,其中有60多条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采纳。向全国政协、自治区政协及区内外兄弟市政协来防城港市的调研组成员及港澳客商等宣传推介了防城港,全方位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效”字抓落实

 

  一是在项目攻坚见真行。领导班子带头率先垂范,分别担任全市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八大产业发展专班副班长,提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成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着力推动项目建设,助推互市贸易提质扩量、优化工业园区体制机制与营商环境、深化产城融合等,主动作为,全过程助推防城港市“小米粉大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打响防城港海鲜粉品牌;在上海市太洋科技有限公司铍及铍合金新型材料产业项目中,助推实现从洽谈到落地开工建设仅历时33天、建成投产仅历时89天的“防城港加速度”。二是在招商引资见真招。念活“谈、恋、黏”三字诀,广大政协委员“四面出击”,北赴北京、南下海南儋州、西至甘肃金昌、东往上海,全市外派有政协委员参与的四支招商引资队伍常年驻点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和西南四大片区定点招商,参加广西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招商会等,招商硕果累累。成功招引江苏国强镀锌实业有限公司签约投资25亿元建设的新能源及安全材料智造项目,广西正琰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签约投资7个亿建设八万吨装配式钢结构项目,等等。积极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助推惠禹公司生产线作技术升级改造,吸引上下游粮油企业落户;助推广西太洋科技有限公司持续推进铌钽铷铯锂等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项目落户。今年以来,市政协领导班子、广大政协委员共引资34.66亿元,深入项目一线协商解决项目建设要素保障36个,推动22个项目落地见效。三是在献计献策见真言。紧扣产业振兴的重点难点大兴调查研究,通过会议协商、提案、大会发言等方式提出许多精准意见建议。积极配合自治区政协“发挥政协优势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调研汇报材料获得自治区政协孙大伟主席阅批。《加快钢铜铝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竞争力》汇报材料,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常委会会议上引起关注。不断助推党委政府决策落地生效,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以协商成果转化助力产业振兴。

 

  三、聚焦“专”字搭平台

 

  一是以创新赋能。在全区首创省级政协专业报刊和地市政协的合作方式,联合广西政协报社举办“助力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建设”理论研讨会,聚焦“以‘政协之能’服务‘发展之为’助力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建设”交流研讨会,围绕我市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建设分析问题、交流意见、凝聚共识,会议取得热烈反响,广西政协报社刊发会议理论文章共17篇。二是以载体赋能。以界别工作室为载体,建立文化艺术、经济、农业等18个界别委员工作室,参加委员148人,不断将委员履职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为基层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注入活力。三是以合作赋能。积极谋划和推动线上协商议政模式,扩宽协商议政渠道。“打造现代化临港工业集群 助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商议题入选《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节目,围绕构建“全链条”产业集群,加速前沿产业集聚进行现场访谈,场外连线委员企业嘉宾建言献策,助力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建设。

 

 

 

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作用

助推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政协柳州市委员会

 

  柳州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协“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号召,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优势,紧紧围绕中共柳州市委关于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的决策部署,聚焦柳州产业振兴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为助推柳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力量。

 

  一、坚持领导带头,切实把产业振兴工作抓紧抓实

 

  一是加强领导,广泛凝聚共识。及时发出倡议书,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由市政协主席挂帅的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责任分工、进度安排,发动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广泛参与。近期围绕自治区党委、中共柳州市委关于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召开市政协常委会议,研究通过《关于以深入开展“四项委员行动”助力全市“四个专项行动”的倡议书》,其中部署围绕“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减负增效”,深入开展“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科教振兴 委员行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举办委员讲堂。二是明确任务,推进项目落地。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市政协领导全都联系有重大项目和企业,定期深入走访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市政协主席会议定期听取工作进度汇报,研究推进措施。组织县区政协交流经验,抓示范带动。三是带头实干,推动产业跃升。市政协主要领导带头率部门县区和企业家委员到长三角和福建省开展考察对接,宣传推介柳州营商环境和发展商机。市政协积极配合全市招商工作,推动智能家电产业累计引进超40个项目,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力提升,“三大电”基本实现本地配套,国轩、瑞浦赛克、鹏辉、法恩莱特、中车等核心项目落地,推动形成动力电池90GWh、电控11万台套、电驱25万台套的产能布局;新引进优必选机器人,填补广西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空白,增强我市机器人产业竞争力。

 

  二、发挥政协组织作用,瞄准强链补链推动产业升级

 

  一是发挥政协作用,为全市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柳州市政协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项目招商,推进新材料(镁合金产业集群)、新能源(氢能产业链)、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成功引进上海优势资本、上海婷伊美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杭州拾焰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助推柳州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市政协主动作为,围绕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这一柳州市头号工程,多次组织委员开展主题调研,持续推动总投资约11亿元的上汽通用五菱纯电汽车精益智造工厂项目建设落地,打造具备全球领先能力的纯电百万级生产平台;协助总投资约100亿元的瑞浦赛克动力电池项目解决用电成本过高问题。

 

  二是发挥政协委员独特优势作用,助力招商引资。1—9月,全市累计新引进项目519个,总投资1041.22亿元;其中市政协委员直接或间接参与投资和引进项目312个,总投资680多亿元。如政协委员吴佐生投资3.5亿元打造广西珑龄汽车电子产业园,首批签约入驻26家企业,涉及汽车零部件、汽车后市场服务、新能源异形电池等新兴战略产业,积极为柳州市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政协委员洪益清投资2亿元建设白莹·科创产业园(服装),产业园以现代服装产业为主业态,汇集一大批采用数字化生产系统、服装CAD制版系统等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智慧服装生产企业,目前已入驻企业19家。

 

  三是发挥县区政协“生力军”作用。县区政协领导大多担任项目指挥长、招商组组长,与党委、政府奋战在产业发展“一线”,坚持高位推动,成效显著。以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柳江区为主战场,狠抓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产业招商,突出面向大企业大项目;以柳北区、鱼峰区、柳南区为主要载体,狠抓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旅游装备制造和现代服装、金属精深加工等专业园区、特色园区建设,增强园区标准厂房招商活跃度和入驻率;以城中区为主要载体,聚焦总部经济,围绕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开展项目;以柳城县、鹿寨县为主要载体,加强高端医药中间体、特种功能电化学材料、功能性涂料、高档胶黏剂等化工新材料项目落地;融安县、融水县、三江县重点打造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特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三、围绕中心助推发展,紧扣柳州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6月和9月,分别围绕“加快柳工智能国际工业园建设”“聚焦‘一二五’工程建设,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议题开展常委会议专题协商议政,为柳州重点产业工程建言献策。此外,还围绕打造柳州钢铁冶炼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促进柳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柳州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柳州新能源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议题深入调研,积极协商议政,相关协商成果得到党委政府重视采纳。按照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开展“四下基层”的活动部署,市政协领导深入柳南区洛满工业园、柳药集团等联系园区、企业调研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今年主题教育以来,先后开展面对面协商活动50多场,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走访联系企业和委员企业70余家,深入企业面对面协商议事,为经济稳进提质提供有价值、有分量、有操作性的实招硬招80余条。

 

 

 

履职尽责 凝心聚力 主动作为

以高质量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

政协桂林市委员会

 

  桂林市政协在自治区政协的关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协“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部署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发挥政协职能作用,有力助推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中心,精准选题建言献策助发展

 

  一是围绕“一个”中心。我们把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助推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的中心任务,迅速组织召开全市政协系统“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动员大会,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并发出倡议书,助推产业振兴。

 

  二是做好“两类”建言。我们将重点课题调研和专题协商会有效结合,先后开展了《充分释放RCEP利好,助推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环象山景区周边经济带,变景区“免费”为扩圈“增收”》《大力发展桂林油茶文化产业,为世界级旅游城市添味“中国咖啡”》等重点课题调研并召开了相应专题协商会,分别从不同领域为助推产业振兴、助力桂林高质量发展建良言、献良策。

 

  二、主动作为,推动提案办理连年取得新突破

 

  我们提出并推动《关于推进灵渠保护提升工作打造广西历史文化旅游新亮点的提案》列入自治区重点提案。信息专报《桂林市政协狠抓漓江环保类提案办理出成效》《寻找桂林文史的力量 挖掘桂林文史的价值》分别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震、邵鸿的肯定性批示。同时,将“做大做强桂林油茶品牌 助推产业振兴”作为年度第一提案,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亲自挂帅督办。

 

  三、搭好平台,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市政协创新开展“两个会议”“四个走进”工作为委员发挥作用搭好履职平台。我们按照“市委想什么、政协就议什么;政府做什么,政协就帮什么”的原则,以企业家委员恳谈会和委员协商座谈会“两个会议”为抓手,组织委员开展“四个走进”即委员走进经济部门、委员走进企业、委员走进县(市、区)、委员走进高校活动,搭好委员履职平台,及时整理委员建言,形成《经济发展,政协有声》呈报市委、市政府,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采纳。

 

  二是县级政协建立“一专班五专业队”服务体系为委员发挥作用搭好服务平台。县级政协建立“一专班五专业队”服务体系,强力推进“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促成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协调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问题等。同时,还为委员搭建产学研用桥梁,引导委员参与博士讲坛、创业沙龙、科创论坛等活动,推动5家委员企业获评自治区级“专精特新”相关奖项。

 

  四、真抓实干,推动“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走深走实

 

  一是自治区政协对桂林“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的精准指导成效显著。5月28日,自治区政协钱学明副主席到桂林指导“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推动成功引进9家企业落户园区。10月12日,自治区政协经济委领导出席指导市政协召开招商引资洽谈会,推动成功与中冶交通建设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特别是10月26日,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桂林召开,为我们推进“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明确了方向,坚定了的信心。

 

  二是桂林市政协系统扎实开展“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成效显著。市政协组织专项行动组,赴佛山、广州、汕头、厦门市积极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桂林市政协系统协助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累计签约项目81个,投资总额356亿元;开展服务企业工作协调解决170个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抓好“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聚力玉商回归 助推产业振兴

政协玉林市委员会

 

  今年以来,玉林市把推动“玉商回归”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得到自治区党委刘宁书记充分肯定。玉林市政协同心聚力玉商回归,共同助推产业振兴,先后引进或参与、合作的项目(企业)166个,投资总额640多亿元,有力助推玉林高质量发展。

 

  一、多维度协商,为产业振兴精准建言

 

  一是全媒体协商建诤言。联合玉林电视台创新推出“玉事好商量”全媒体协商,已聚焦产业振兴议题举办协商节目8期,今年围绕“打造陆川猪全产业链”等议题举办的4期节目全部入榜全国政协系统“政能量榜”前10名。联合自治区政协围绕做大玉林香料产业,举办1期“桂在协商”节目,进一步打响“南国香都”品牌,1至9月玉林中药材及香料进口增长52.8%。

 

  二是重点协商献良策。为服务拼经济大局,市政协围绕“打造预制菜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5个产业方面议题开展了专题协商,报送的调研报告全部得到市委书记批示肯定。7个县(市、区)政协协商提交产业方面调研材料19份。

 

  三是专项协商见实效。根据市委的交题,针对玉林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和“文化塑城”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度调研协商,报送的2份调研报告均得到市委书记批示肯定和高度评价,一批高质量的建议有效转化为我市发展举措。目前,玉林高铁新城一批建设难题得到解决,高铁站房开始装修;全市文化塑城工作全面推进,特别是“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火爆出圈,激发了城市经济新活力。

 

  二、多举措发力,为玉商回归添能加速

 

  一是全系统参与招商。市政协与市委市政府同行发力,先后赴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玉商聚集地区参与招商引资,共同助推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156亿元。各县(市、区)政协全力参与政府招商、主动走访招商,广大委员积极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吸引推动一批玉商回乡投资兴业。目前7个县(市、区)全部揭牌或开工建设玉商回归产业园分园。

 

  二是高质量献计出力。将市政协全会分组讨论情况形成玉商回归、向海经济等方面建议37条,专题报送市委市政府阅参。召开“聚力玉商回归,助推产业振兴”协商座谈会,组织委员企业家、玉商代表和有关部门协商建言,专报材料得到市委书记批示推动办理。

 

  三是大宣传凝聚共识。依托政协网站、公众号和各级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介玉林“玉商回归”、投资政策等内容,助力形成玉商归巢、企业入玉的浓厚氛围。将“玉事好商量”协商议题同步在人民政协网、新华社网站等媒体刊发深度报道文章,宣传推介玉林特色产业发展,总点击量达320多万。玉林政协微信公众号两次入榜人民政协报“商靓榜”前10名。

 

  三、多渠道服务,为企业发展纾难解困

 

  一是调研服务助推项目落地建设。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市政协共联系服务重点企业90家、重点项目27个、重点园区8个,7个县(市、区)政协共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项目100多个,有力助推华友锂电项目、预制菜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和建成投产。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助力产业发展。大兴调查研究,市政协共选取“构建玉林临港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产业方面课题11个,已全部完成调研报告,并协调解决一批发展难题。广大委员提交经济方面提案54件、大会发言43篇。

 

  三是加强联系服务凝聚发展共识。利用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委员工作室、协商议事室等平台,围绕玉商回归、产业振兴等开展微协商、界别活动,每月编报1期社情民意信息。进一步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积极参与《玉林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协商,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玉林营商环境保持在第一方阵,连续4届获评“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下一步,玉林市政协坚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玉商回归”和“产业振兴”,持续建言出力、担当作为,以更大的履职成效助力谱写新时代壮美广西的玉林篇章。

 

 

 

深化活动开展 彰显政协作为

助推百色经济提质提速发展

政协百色市委员会

 

  今年前三季度,百色市生产总值(GDP)1318亿元,同比增长7.2%,高于全区3.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2位。其中,第二产业增长10.8%,高于全区7.6个百分点,排全区第2位;第三产业增长4.9%,高于全区0.8个百分点,排全区第3位。在这份靓丽的成绩背后,也凝聚着百色市两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力量。特别是自“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活动开展以来,百色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为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聚共识、谋良策、出实招、做贡献,掀起了为产业发展献计出力的热潮,有力地助推百色经济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领导作用发挥,以上率下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百色市各级政协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活动开展,切实做到亲自谋划、亲自参与、亲自推动,为广大委员参与活动起到了榜样和示范的作用。百色市政协主要领导作为百色市实施第二产业暨工业振兴攻坚行动工作组组长,率先垂范,经常深入一线,协调各方,推动项目落实落地,并亲自参与了产业发展重要课题的调研活动;分管领导结合市委项目工作分工安排,协调服务所联系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政协领导以上率下,主动介入,积极作为,在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两级政协组织领导成员已参与活动达500多人次,“领头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聚焦产业发展重点,努力实现精准献策

 

  紧紧围绕百色市实施第二产业暨工业振兴攻坚行动的战略部署,突出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产业发展重点,推动年度重点协商活动开展。今年全市政协围绕产业经济发展方面开展专题协商的议题达42个。“整合林产资源利用,促进现代林产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积极探索永久基本农田压覆铝土矿资源利用,推进铝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专题议政性协商等活动开展,为党委政府推动产业振兴发展精准献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

 

  三、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为重点,引导委员针对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强化民主监督,推动问题整改,督促部门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田东县政协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调研、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监督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累计走访企业49家,帮助解决融资难、用电贵等问题37个,助推兑现各项扶持奖励资金392万元。今年以来,全市政协围绕产业发展,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政策落实方面共开展活动400多人次,形成提案95件,提出建议121条,较好地推动了相关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有力地助推营商环境建设和发展。

 

  四、聚焦生产难题痛点,强化精准发力精准服务

 

  积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融资难、用工难、用电难、劳动力成本趋高等突出问题,精准服务,为企业纾困发展献计出力。靖西市政协持续深化“扶企业、保就业、促增收”暖企助企活动,共走访服务企业196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招工用工、降本增效等各类问题56个。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广大委员共参加服务企业活动近1000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问题700多个,为企业纾困发展贡献了力量。

 

  五、聚焦政协优势发挥,助推招商引资工作开展

 

  百色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优势,引导广大委员积极投身招商引资工作。平果市政协主要领导积极作为,亲自组织外出招商36次,助推完成项目对接66个,计划投资总额40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19亿元。田林县政协经过发动界别委员共同努力,2023年新签约引进项目32个,总投资62亿元。今年以来,全市政协成功助推引进项目(企业)130个,总投资额618.87亿元,为百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下一步,百色市政协将在自治区政协的关心和指导下,按照本次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开展“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为推动百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大动能。

 

 

 

集众智 汇合力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协藤县委员会

 

  今年以来,藤县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协“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的倡议,紧扣县委打造“4321千亿产业强县”县域发展定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汇聚强大合力,为助推我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一、建言献策,助推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藤县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开展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议、提案办理等多种形式协商,努力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常态化的协商格局,助力产业振兴。一是聚焦打造“千亿强县”的目标,围绕钛白、陶瓷、金属新材料、林产林化、造船、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发展,制定了年度协商计划,围绕开展了“全面推进工业振兴,争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等8个专题协商,深入企业和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召开4次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创新性意见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参考,助力县域经济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89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位于全区前列。二是围绕县委“三年三工程”、重大项目服务活动,组织委员深入委员企业调研座谈,共同探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提档升级、不断壮大发展献计出力,助力推广西金茂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蒙娜丽莎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广西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进入2023年广西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中和陶瓷园区跃居全国(县级)第六大陶瓷产区,获认定为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充分发挥委员联络站、“求同茶室”等履职平台作用,加强与委员的沟通联系,凝聚共同发展的思想共识。同时,还争取自治区、梧州市政协的支持,通过自治区政协“桂在协商”全媒体平台,围绕“藤县经济如何腾飞”,开展协商议政,为我县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二、发挥优势,助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紧盯着力打造“南国新陶都”“钛白之乡”招商引资名片,多种形式宣传藤县的投资优势、营商环境,推动聚链成群产业发展策略实施。围绕园区经济以及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把主导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县政协主席带领委员积极参与“一把手招商”,外出江苏、山东、四川等地开展钛白、林产林化等项目招商。充分发挥广西建晖纸业有限公司、广东宏宇集团有限公司等头部委员企业桥梁纽带作用,由副主席带队参与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实施产业链“驻点招商”和“靶向招商”,助推我县经济发展“东融”。引导县招商局、工信局、陶管中心等单位政协委员成为县招商团队骨干成员,积极发挥招商引资行家里手的作用,带服务部门、政策信息、招商诚意,主动上门拜访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制化的高位高效对接,吸引上、中、下游相关企业到我县投资,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效应,为助推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政协委员参与外出招商引资31次,走访企业45家,全县累计签约项目总投资金额约208.4亿元。其中,在今年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约了50亿元的藤县陶瓷原料绿色加工项目。

 

  三、担当作为,助推绿色经济加速崛起

 

  陶瓷产业是我县支柱产业之一,但行业普遍存在能源消耗高,企业转型慢等问题,离国家“双碳”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急需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陶瓷产业存在的问题,委员积极通过提案、社情民意、调研报告等方式提出精准意见建议,助推协商成果转化,助力全县产业振兴。依托委员联络站,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围绕“绿色能源发展”等主题开展履职活动10次,上报社情民意信息12条。如围绕陶瓷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陶瓷园区委员联络站站长殷晓春,组织委员、园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专家人才等开展“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做大做强我县陶瓷产业”等专题调研座谈会5次,共同探讨如何推动陶瓷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产品创新、数字化转型、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撰写了《关于构建绿色低碳陶瓷产业体系的建议》等提案9件和《关于保障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区企业供电稳定的建议》等社情民意信息3件,助推陶瓷园区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今年,蒙娜丽莎、新舵两家企业新获评为“国家绿色工厂”,目前,我县获评为“自治区绿色工厂”和“国家绿色工厂”的企业各有3家,构建了绿色发展新格局。同时,共推动了9家陶瓷企业签约安装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屋顶光伏面积达216万平方米,逐步实现减污降碳目标,我县陶瓷产业园区屋面光伏发电规模已成为全国陶瓷产区之最,促进发展绿色经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四个模式+四个一线” 助力边境地区产业振兴

政协大新县委员会

 

  今年以来,大新县政协充分发挥政协凝聚力量、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渠道畅通独特优势,以“四个模式+四个一线”推进“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积极引导委员投入服务实体经济建设的浪潮中,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有力地展现了政协一线担当作为。

 

  一、推行“领导驻点服务”模式,在“产业振兴一线”展现政协担当

 

  大新县政协紧紧围绕全县产业振兴全局,提出“政协领导驻一线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工作要求,明确政协正副主席每人联系服务1个以上重点企业和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主动参与产业振兴中心工作。班子成员强化“一线”意识,发挥“一线”作用,深入企业,走进项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与县委县政府领导、部门和企业负责同志一起研究策划,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手续办理、征地清障、人才引进、资金制约等问题和困难。同时广泛开展惠企利企政策宣讲活动,预期引导,坚定决心,凝聚发展共识,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和推进项目建设。县政协班子先后深入大新县23个企业,收集到制约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问题30个,提出意见建议35条,目前已协调解决27个问题,其中组织完成项目征地207亩,为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资金775万元,落实扶持企业措施20项,有力地推动了中能建龙门风电、峒那屿湾等21个项目的落地实施,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二、创新“引凤筑巢搭台”模式,在“产业转型一线”展现政协智慧

 

  大新县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和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等决策部署,聚焦打造工业园区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组织精干力量深入调研、广泛协商,着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协商成果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充分发挥了政协协商议政作用,以协商成果转化助力产业振兴。在推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指导和组织深圳籍项目建设运营方罗敏等委员以打造边境地区新材料智造产业园为目标,创新探索出“先引凤后筑巢”厂房建设模式(即先锁定引进目标企业,再按企业建设需求建设标准化厂房)、“EPC+O”园区建设模式(即园区建设+运营管理+协助招商一体化)的招商引资新模式。以“先引凤后筑巢”为主线的“EPC+O”建设模式,大大节省了园区和企业的建设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成功避免了厂房浪费和闲置,促进企业早投产、早收益。今年年底,一期厂房将全部竣工投产。目前已入驻高新技术企业8家,预计到2023年底可实现5家企业上规入统,完成工业产值超7亿元,税收超21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聚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新工业发展平台,成为大新县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提升“委员回乡创业”模式,在“发展实体一线”展现政协力量

 

  大新县政协根据部分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的实际,充分利用政协组织联系面广、委员人脉深厚的特色优势,积极引导政协委员投身“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我们提出了“向委员推介家乡、请委员回乡创业、让委员服务企业”的号召,倡导每位委员年内参与招商引资活动1次以上,鼓励委员回乡创业,在家门口发展实体经济,全力打好“人脉牌”“创业牌”“服务牌”,创设良好的营商环境,让经济、工商界委员愿意来、敢于投、留得住,推动委员回乡创业工作走深走实,为产业振兴注入委员力量。近年来,先后引导政协委员返乡回乡创业147人次,投入1.58亿元兴办企业36家(个),拉动就业1520个,委员扎根大新边陲发展实体经济,成为助力边境地区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如工商联界覃春梅委员回乡创业,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和大米加工企业,实现年均产值约4100万元,带动100多户脱贫户实现增产增收,帮助6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共青团界苏冠川委员创办“青创直播间”,先后助力和扶持大新县内5个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政协常委喻瑜以大新为家,所在的大美大新旅游有限公司经营的那里田园社区和峒那屿湾项目通过开创民宿经营新形式,向当地村民流转土地2360亩,一期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71个,项目全部完成预计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以实际行动助推产村振兴。

 

  四、打造“委员服务招商”模式,在“引资投资一线”展示政协作为

 

  大新县政协号召委员以一线状态追求一线作为,投身招商引资“主战场”,争做优质企业、优质项目来新投资兴业的“引路者”和“牵线者”,当好产业振兴的参与者、实干家。截至目前通过政协引进的意向项目达9个,计划投资超过67.8亿元,助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如今年3月底,县政协班子带队赴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珠海市、江门市等发达城市开展招商引资行动,积极联络老乡企业,宣传大新县的招商优惠政策,通过在广东的老乡老板引荐,拜访了当地企业11个,促使7家企业到大新来考察投资。重庆籍委员、广州籍委员等利用他们在重庆、广州人脉广的优势,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积极对外推介大新资源优势,引进了峒那·屿湾、田园宿集等旅游项目在大新落地生根,为大新注入了招商引资新动能。此外,经济界、工商联界委员均立足岗位,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工业用地征收、招商引资服务等工作,为大新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贡献政协力量。

 

  下一步,大新县政协将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动力,积极主动学习各兄弟县(市、区)的先进经验,主动作为、善作善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为持续推进边境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政协力量,展现政协新担当!

 

 

 

发挥优势 汇聚合力

为助力河池产业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治区政协委员,河池市科技局局长,民建河池市总支部主委 黄兰爱

 

  近年来,我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与经济界科技界委员、民建河池市总支部全体会员和市科技局干部职工一道,在创建自治区级高新区、自治区级经开区工作中担当作为,为助力河池产业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一、全力助推河池高新区成功创建,汇聚产业振兴新动能

 

  高新区是创新驱动的主阵地、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对推动产业振兴意义重大。河池高新区创建工作启动后,我先后10次主持召开会议,抓创建部署,掌握工作进度,专题研究解决难点问题,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主动汇报请示市委、市政府成立高新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出台《加快推进河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先后15次召开部门协调会,研究解决高新区四至范围、管理机构设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明确构建“一区二园”的创建模式。先后9次带队到自治区科技厅专题汇报高新区创建情况,争取自治区科技厅和专家组的指导支持。督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认真对照高新区申报条件,全力补齐短板,按期完成申报并通过专家评审,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年4月17日正式批复设立河池高新区,结束了河池没有自治区级高新区的历史。

 

  持续跟进建设,全力助推产业发展。河池高新区获自治区批复成立后,及时组织召开后续建设工作推进会,协调市委编办完成河池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的挂牌运营。指导6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指导河池高新区申报自治区科技专项,争取科技经费450万元。目前,高新区内入驻企业63家,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2023年前三季度,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60.06亿元,工业总产值39.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37.65亿元,为河池产业振兴汇聚了新动能、注入了新能量。

 

  二、全力助推河池经开区成功创建,夯实产业振兴新载体

 

  经开区是产业的聚集地,对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河池启动创建自治区级经开区以来,积极推动贯彻市委、市政府历次召开的经开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和部门协调会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河池经开区申报自治区级经开区材料收集任务分解责任一览表》明确的工作责任,主动配合牵头单位,多次到自治区科技厅汇报工作并寻求对我市创建经开区的大力支持,有力助推河池经开区的成功申报。自治区批复设立河池经开区后,我发挥工作职能优势,积极部署推动经开区创新建设。利用好政协委员和科技局领导双重身份,扎实开展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深入经开区对企业进行“面对面”“一对一”服务,广泛宣传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政策,指导规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集中培训11场次,筛选出一批重点培育高企对象。2023年前三季度,为经开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获认定3家,有6家企业待核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3家,占比41.7%;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达到21.02%,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建言助推产业振兴新发展

 

  今年以来,我充分发挥委员参政议政作用,参与“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促进经济繁荣新河池建设”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议政性专题协商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河池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界别协商会以及“河池茧丝绸加工企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等活动,为河池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6条;围绕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河池房地产健康发展、红色资源充分运用等方面提交提案2条,报送《河池碳酸钙产业发展面临三大亟待解决的困难问题》《河池市打造桑蚕茧丝绸千亿产业集群亟需解决三大问题》等社情民意6篇;带领民建河池市总支部课题调研组,组织开展“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河池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深入金城江、南丹、天峨等县(区)实地开展调研,同时到玉林、北海、防城港等市考察学习。在深入分析河池市产业创新发展现状,学习借鉴外市先进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专题报告,从顶层设计、科技型企业、科技人才、产学研一体化、金融保障、科技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分析了创新支撑引领河池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重点措施,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助力河池产业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打通堵点 扫除痛点 突破难点

——美斯达立足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

助推广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美斯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西美斯达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康华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不断推动全区产业规模壮大、产业结构升级和巩固产业分工优势,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培植了坚实的产业根基。美斯达集团充分抓住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在发展中打通堵点、扫除痛点、突破难点,有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打通堵点,开拓海外产业发展新格局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传统制造业升级,特别是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当前,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团结带领全区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在广西南宁成长起来,具备全球视野的制造企业,美斯达立足加快南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与广西的发展同频共振,主动融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们从2019年开始布局全球业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产品已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出海新机遇,面对设备出海难、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上,我们积极探索符合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公共海外仓模式,并与中国外运达成协议,创新成立了美斯达(欧洲)海外仓,不断探索优化出海道路,打通“中欧班列+欧洲海运”的出海新通道,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节省了运输成本。

 

  二、扫除痛点,形成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

 

  产业升级首先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当前,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发挥好市场经济体制,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对于更多的问题,还是要立足于国际合作。这些年我们在发展中充分认识到,解决技术“卡脖子”的痛点,特别是欧美的技术垄断,需要依靠关键核心技术,除了依靠高水平自立自强突破,还需要积极推进国际合作。近年来,美斯达通过国内规模市场优势以及面向东盟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对国际化持开放态度,根据不同的企业特色,打差异化进行SKD、CKD、OEM等多样化合作模式。目前,我们已经和拥有180多年历史的德国Hazemag,在产品销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联合研发生产的设备已经投入到欧洲的工地。除此之外,我们还与英国的Parker、意大利的Komplet以及北爱尔兰的Rapid公司开展合作。其中,与北爱尔兰Rapid公司已完成合作运作,实现了设备在北爱尔兰工厂进行组装,极大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突破难点,开创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

 

  产业集群发展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抓手,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广西现有装备制造企业少、规模小,产业分散,依靠大力招商引资,部分项目落地难、成本高,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本土企业的培育,学习三一重工、徐工等大型机械装备企业的培养模式,发动支持更多南宁本地机械装备企业加入产业配套。当前,美斯达头部效应已初步形成,我们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向自治区及南宁市汇报,建议从顶层设计上支持以美斯达为龙头,在南宁高起点、高规格打造以“核心制造区—协同制造区—基础制造区—市场支撑区”构成的全生态跨境装备产业园,吸引培育一批合作品牌企业和供应链配套企业落户广西、进驻南宁,构建“物料处理设备、新能源装备、跨境特色装备及部件”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努力让全球优势的企业和资源进驻广西。同时,支持通过错位发展新能源汽车,同步夯实先进装备制造的基础,大力发展小型新能源工程机械,按汽车和装备制造共性所需的各类总成配件精准招商,重点推动更多的广西本土制造企业加入到产业的配套体系,共同推动广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挥优势 集群发展 推动产业振兴

北海市政协委员,市工信局副局长 满珊伟

 

  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产业振兴,尤其是工业振兴。20世纪90年代,北海工业产业以传统食品、烟花、制糖、建材、机械及日用品加工为主,工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整体水平较低,可以说北海经济发展输在了“工业化、产业化”的起跑线上。近年来,北海市奋起直追,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实施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全力推进产业振兴和工业化补课,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工业总量进入全区前三位。北海产业振兴,我觉得主要得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

 

  一、发挥资源区位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我们充分发挥北海市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和“以资源换产业”的思路发展产业,谋划发展绿色化工、电子信息、光伏材料、高端纸业、新材料、能源等六个产业集群,以及生态铝、海工装备制造两个新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立足北海主体功能划分和发展定位,重点建设七大产业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国际关键产业关键环节,打造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示范区、面向东盟向海经济示范区。

 

  二、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我们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绿色化工产业着力稳油增化,支持北海炼化满产增效,推动一批化工项目早日上马。光伏材料产业着力扩量增效,统筹推进光伏玻璃和组件项目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着力提质扩量,推动惠科电子达产满产、更多配套企业落户产业新城,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纸业着力强基扩链,推动太阳纸业一期二期扩产、玖龙纸业一期尽快达产,支持太阳纸业和玖龙纸业继续扩大投资,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挖潜纸业供应链。新材料产业着力创新升级,促进北港新材料新产品突破、新技术研发、数字化赋能,拓展下游不锈钢制品生产。能源产业着力多元互补发展,推进一批清洁煤电、气电、风电项目和能源集疏运体系建设。

 

  三、强化产业项目建设,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我们建立多层次全方位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实行周、月、季推进,县区园区包挂领导每周走访一次企业,分管市领导每月召开一次问题协调会,市党政主要领导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会,市政协主要领导经常性开展督导检查,协调推进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实施服务企业攻坚升级行动,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县区,每周至少一天下沉企业或项目一线,服务企业、解决问题。创新开展“企业家日”活动,由每个县区政府双月定期举办。今年前三季度,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63个,完成投资193亿元;推进“双百双新”项目39项,完成投资11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3.7%;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16个,开工27个、竣工18个,完成投资202亿元。

 

  四、强化产业招商引资,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我们围绕主导产业振兴和招商引资“招什么、去哪招、谁去招、怎么招”,印发实施《北海市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开展一把手招商、全员招商。举办“每季度赛马会”,各县区、各部门、各园区拿事实说话、拿数据说话、拿场景图说话,“红榜”单位介绍经验,“黑榜”单位整改表态,招商引资成效与绩效挂钩。组织“一季一推介”,先后举办海上风电招商会、金属新材料产业推介会、中国(北海)—东盟光伏产业发展对接会、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新经济产业暨高端服务业恳谈会,吸引一批企业落户北海。今年前三季度,新签约项目128个,新引进“四类500强”企业项目13个、“专精特新”企业项目18个。

 

  五、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我们加强国际产业合作,结合北海产业优势,初步形成高端纸业、生态铝、海工装备等多条跨境合作产业链。北港新材料、顺应新能源等企业利用东南亚红土镍矿资源,推进“不锈钢+稀有金属材料”产业链创新、绿色发展,实现红土镍矿“吃干榨净”,推动不锈钢产业集群加快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培育千亿级不锈钢集聚区。抢抓自治区立法促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契机,积极发展生态铝产业,引入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铝土矿,推进东方希望铝精深加工、广投北海绿色生态铝项目建设。落实中柬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与柬埔寨商务部签订协议,共建中国—柬埔寨北海产业园。与老挝农林部等签署合作备忘录,扩大木片、纸浆及农产品进口,打造高端造纸原材料进口基地和粮油加工基地。

 

 

 

扬聚智辅政之帆 助产业振兴启航

象州县政协委员,县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 银 玲

 

  根据自治区、来宾市及象州县政协关于“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的工作部署要求,本人作为一名招商引资一线的基层委员,在“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中,充分发挥委员添彩、委员代言、委员服务、委员建言的政协委员优势为象州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一、开展政企党建活动,做产业振兴思想建设的“代言人”

 

  我局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招商引资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全过程,把政治引领、凝聚共识作为推动“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一项中心环节来抓牢抓实。分别与雅居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驰普公司等5家企业党支部开展“政企联合”党建活动,本人以县政协常委身份深入企业一线给企业党员上党课,开展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以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要求进行宣传和学习。同时,本人还多次参与由工商联、经济界别的党员委员企业家组成的功能型党支部活动并代表委员作发言;参加市县两级政协联合举办的产业振兴委员行动企业家论坛,面对面为企业解答我县招商引资政策以及各种惠企政策,成为“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活动中思想建设的“代言人”。

 

  二、发挥职能作用,做产业振兴招商引资的“牵线人”

 

  在工作中,我围绕全县“2+3”五大工业产业生态链进行精准招商。通过开展以政协领导带队招商、委员企业家牵线招商、部门“一把手”委员专业招商“三位一体”模式进行产业振兴的招商引资工作。2021年至2023年,引进企业49家,总投资额达到370.56亿元,有效引领象州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产业振兴,开展产业链招商。我积极开展文旅大健康、工业产业招商工作。一年来共促成了总投资为2000万元妙皇屯村以及九龙湖康养基地等文旅+乡村旅游相结合康养基地项目落地建设。推动行业协会、重点商会、重点客商等前来象州投资考察,促成项目成功签约。近3年,累计开展外出招商活动68次,共对接产业链目标企业、行业协会等企业312家,促成华润电力、锦象新材料等多家优质企业成功落地。

 

  (二)强化与委员单位“一把手”协同招商。强化与部门党政“一把手”政协委员合作,协同招商。一年来,本人加强与文旅、工管委、金融办等界别委员“一把手”的协作,年内共开展23次联合招商,共引进项目18个,总投资128.46亿元。通过联合招商,有效凝聚部门合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全面铺开。

 

  (三)发挥企业家委员作用,以商招商。利用自己的工商联界别召集人身份,发挥委员企业家作用,加强与三江口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及锦江象州东融绿色建材产业园区委员企业的合作,全力推动四大百亿产业园进一步优化升级,其中以三江口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为龙头的企业在委员企业家刘刚的配合下,积极推进“东桑西移”发展,形成桑蚕、缫丝、织绸、印染、服装及丝织品全产业链,推进三江口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已签约的28家入园企业尽快落地投产。木材精深加工绿色家居产业以志光家具为链主企业,在委员企业家韦玉宏的支持下,谋划推动家具长廊绿色产业带发展,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家具家居产业转移,并推动三江口森林工业城19个项目产生效益。为助力象州传统经济向新能源节能环保经济业态转型升级作出应有贡献。

 

  三、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产业振兴的“服务员”

 

  针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局领导一对一跟踪服务,做企业贴心的“店小二”。根据县政协印发《象州县政协“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实施方案》及《象州县政协2023年开展委员联系服务委员企业活动方案》,本人分别联系3家委员企业,不定期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在县委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大调研以及县政协重点委员企业大调研专项月活动中,分别到8家重点企业和重点委员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解决用地、原材料供应、资金、政策及法律等方面问题10多个,协调解决问题7个。如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本人积极协调县金融办、县域7家金融机构为企业纾困,争取“桂惠贷”政策支持,一年来,共协助解决7家企业“桂惠贷”资金达5000多万元,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约800多万元。

 

 

 

真情服务委员企业 助推向海产业振兴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

 

  自贸区钦州港片区(下称片区)现有委员企业28家,其中规上企业19家。28家企业中,石化企业8家,工业企业7家,港航物流企业7家,投资及建设企业4家,服务类企业2家。

 

  今年以来,片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协发起的“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倡议,全力做好委员企业服务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片区GDP完成540亿元,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1450亿元,增长13%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700亿元,增长17%左右;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1.9亿吨、600万标箱,分别增长9.4%、10.9%左右。

 

  一、开展产业振兴工作情况

 

  片区全面落实产业振兴系列政策措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一)抓招商促建设,向海经济基础更加牢固。一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投三期1号机组、中船南翼基地一期等一批项目投产。二是产业延链补链加快拓展。新签约金桂三期、恒逸三期等百亿级项目。1—10月,新签约项目40个。三是产业竞争优势有力增强。预计全年入库科技型企业5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中国石油化工(钦州)产业园获评2023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

 

  (二)抓提升促运营,新通道门户港更加畅通。一是港航设施能力进一步攀升。大榄坪作业区1—3号泊位投运。金鼓江11号、14号泊位开工建设。二是海铁联运体系进一步完善。自动化码头与铁路中心站加快实现一体化运作。全国首列敞顶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一箱到底”模式正式开启。三是贸易航线进一步扩展。新增4条集装箱航线,运营航线达70条。

 

  (三)抓贸易促外资,开放发展格局更加凸显。一是贸易新型业态持续涌现。跨境电商清关中心投入运营。保税研发进出口额实现零突破。广西首票“整报分送”业务落地综保区。二是大宗商品交易持续拓展。上线运营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期现联动交易平台“基差点价交易”业务。成功落地南方首个锰硅合金交割库。

 

  二、服务委员企业工作情况及成效

 

  片区工管委高度重视委员企业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工作。

 

  (一)聚焦重点难点,深化落实,推进委员企业投资项目加快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全面统筹推进中石油广西石化、华谊、恒逸等委员企业投资项目。二是直击问题关键,实施要素保障攻坚行动,全力解决水、电、路、气等问题,力促中石油二期、华谊三期等委员企业投资项目实质性建设。三是拓展产业延链补链,片区管委赴委员企业广西恒逸公司集团总部沟通,积极推进恒逸在钦项目建设。1—10月,促进委员企业完成固投约127亿元。

 

  (二)集聚发展动能,加强服务,推进委员企业稳产、达产、增收。一是落实好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工作,力促中石油广西石化、华谊等委员企业满负荷生产。二是开展“出机关 强服务”等专项行动,深入金桂、新天德等委员企业挖潜增效,推动各项指标平稳增长。1—10月,片区委员企业完成工业产值(营收)约845亿元。

 

  (三)完善政策举措,多管齐下,贴心用情服务委员企业成长发展。一是精准服务,助推委员企业与广西民族大学等院校合作,助力新增到岗800多人。二是释放效力,组织开展金融、科技等沙龙,促成新天德、金桂等委员企业与其他企业在进出口、供应链等方面合作。三是强化保障,协调解决华谊、澄星等委员企业涉及住宿、用电等30多个事项。四是靠前服务,持续为金桂、中粮等委员企业提供商事代办一站式服务。

 

  (四)提高履职效能,担当作为,积极回应委员企业建言献策工作。一是落实好自治区政协关于完善钦州港集疏运体系建设协商议政活动,主动服务北港钦州码头等委员企业,听取新通道门户港建设发展意见,推动大榄坪9—10号自动化泊位投运,优化提升港航设施能力。二是积极落实政协重点提案督办工作。针对王铁成委员关于优化钦州港片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案,片区管委到委员企业中铁联集广西公司,就建立健全企业服务体系与投诉工作机制等事项一一回应。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钟恒钦到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钦州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中心,调研督办提案办理情况,推进片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三是积极落实市政协关于加快构建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链专题协商会主题,围绕委员企业广西恒逸公司在化纤行业龙头带动作用,精准招商,引进昌德新材料等下游企业,推动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四是全力落实好市政协在片区布局的“政协委员招商联络点”工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壮大钦州临港产业,助推片区高质量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多变的形势,片区产业发展稳中求进,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要素保障跟不上发展需要、产城融合深度还不够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一港两区”“向海图强”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向海产业加快集聚,高质量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落实落细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政策措施,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新高地,打造好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同时,我们也恳请广大委员企业、政协委员在产业发展中继续发挥带头作用,共谋良策、共出实招,共同促进片区高质量发展。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