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深入崇左调研并主持召开协调会
- 钱学明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厚植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推动边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活动举行
- 费志荣在自治区政协相机协商会上提出 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 全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进会暨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体会议在桂林召开
- 自治区政协召开“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工作专题研讨暨播出100期座谈会
建言写在田间地头
汗水润泽千里沃野
——桂林市政协“四突出”为智慧农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近年来,桂林市政协聚焦数字农业发展,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早谋划善谋划,激发委员活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建言写到田间地头,用汗水润泽千里沃野,为数字农业发展按下“快进键”,助推桂林数字农业从单纯电商销售农产品,到数字化覆盖大数据预测市场、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整个产业链条的平台整合,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稳收,探索出一条桂林自己的数字农业发展道路。
——突出早谋善谋,以思促干推动落地。市政协早谋划,下好“先手棋”,在自治区政协发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的倡议后,立即行动发出倡议书,把助推数字农业发展作为履职重点工作来抓,组织政协委员、农业农村专家和企业代表召开交流座谈会,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桂林农村三产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市政协党组科学谋划,多次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工作举措,及时制定并下发《桂林市政协2021年“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班子成员率各专委会和所联系的常委、委员深入农村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协调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和数字农业发展。同时,市政协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双联双创”活动,通过微信“朋友圈”、经贸洽谈等多种方式牵线搭桥,确保“助”在需要时、“推”在关键处。
——突出激发委员主体作用,凝心聚智助力科技赋能。市政协动员全市各级政协委员,围绕中央、自治区和桂林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着力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下功夫,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和数字农业发展。广大委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党委政府与各界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积极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服务和引领更多企业和群众创新创业,以科技推动桂林乡村振兴、城乡加快发展。比如,委员企业和记低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9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按照可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自然农法的种植标准,生产各种农作物产品,并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进行产品销售,提供“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冷链配送,24小时到达客户手中,打响了品牌,带活了产业,带富了农民。
——突出龙头引领,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市政协特别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上的带动作用,坚持深入开展调研,找准当下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存在的症结,统筹资源,上下齐心,立足问题,积极出谋划策,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数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桂林吉福思罗汉果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罗汉果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市政协的推动下,两家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健全、综合竞争力强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彰显。
——突出一线作为,让数字农业成果惠及父老乡亲。市政协持续组织调研组深入县、乡镇、村屯开展深入走访调研,把协商会开到田间地头,让共识凝聚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委员作用发挥在一线,助推农村特色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实现市场预测,打造数字化生产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比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在有关部门和“政协力量”的支持下,已经建成对全县农业、气象、水利、交通、工信、冷链物流等数据的有机连接,对全县近2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种植、管护、质量保证等实现有效监测,其中月柿10万亩,实现了月柿产业降本提质、增产增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