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区政协机关召开2025年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暨2024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议
- 何辛幸赴桂林、百色调研时提出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助力托举幸福“夕阳红”
- 彭健铭赴梧州市调研时提出 强服务 抓机遇 担使命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费志荣出席全区政协“科教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经验交流会暨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全体会议
- 黄俊华深入柳州、来宾调研时提出 以改革发展夯实民族团结之基
- 刘咏梅深入钦州市调研时提出 科技赋能传统工艺升级智慧制造
让“金点子”转化为决策“施工图”
——岑溪市政协建言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本报通讯员 陆此伟
“市政协汇聚委员智慧形成的18份建言,围绕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等重点领域形成系列调研成果,充分彰显了政协委员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务实创新精神。”近日,岑溪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市委书记赵春雷对委员作的大会发言和13篇书面发言给予充分肯定,批示要求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研阅,研究破解制约岑溪高质量发展难题,把政协委员的智慧结晶转化为推动岑溪发展的实际成效,为这场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盛会写下生动注脚。
集众智可定良策,合众力必兴伟业。2024年,岑溪市政协积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聚焦党政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开展视察、调研,提出了100多条务实建议,得到市委书记批示13项。随着这些“金点子”转化为党政决策的“施工图”,一幅广大政协委员助力产业兴旺、科技赋能、民生幸福、文化繁荣新岑溪建设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正如市政协主席韦学文在大会上发出的号召:“建言永远在线,责任始终在肩,我们要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实干家,努力以‘政协之能’服务‘发展之为’。”
向“新”而行建真言
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新一轮发展竞逐中突围制胜?会上,委员们以向“新”而行的视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竞献真知灼见。
工商联界委员洪帅龙将履职目光聚焦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他建议,依托岑溪区位优势,加快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规划集无人机研发制造、低空旅游、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低空经济与社会经济深度融合,有效做到“空中一张网、地面一盘棋”,为岑溪经济发展开辟全新的赛道。
经济界委员曾婵深耕新能源产业多年,结合岑溪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独到见解,建议大力布局光伏、储能产业链项目,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依托“跨省物流走廊+新能源产业基地”双轮驱动,打造辐射桂东、粤西的绿色交通能源枢纽,将绿色能源转化为发展新优势。
“让‘工业维生素’释放更大价值!”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谢斌围绕稀土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强资源保障、创新驱动发展、链式发展提升价值的建议。他呼吁,通过打造“稀土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冶炼分离综合回收利用+下游产业延伸与应用”一体化的完整产业体系,逐步建立配套全、层次高、效益好的稀土新材料产业链,打造全国稀土产业新高地。
科技“画笔”绘新图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人工智能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也是当前广西谋划的新赛道。
“应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助力初创企业成长发展;支持石材、纺织、稀土等产业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龙头企业泰森纺织‘5G+互联网云平台’,提供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解决方案。”科学技术界委员韦金华深知“智改数转”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建议市政府推动“六大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让企业在科技赋能下实现优化生产和降本增效。
针对陶瓷产业“大而不强”的痛点难点问题,工商联界委员黄艳洁此前深入全市5家陶瓷企业走访调研,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她提出,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技术创新,形成“原料开采—深加工—生产—废料循环利用”的产业链闭环,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同时,加快开展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工作,创新性推出“陶瓷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强支撑。
教育界的黄健委员聚焦创新人才培养出谋划策。他建议,优化“岑溪市创新人才培养中心”管理架构,组建精英管理团队;引入前沿科技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强化师资建设,打造金牌教育团队,为岑溪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科技创新厚植人才沃土。
情系民生献良策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中共党员界委员程吾同聚焦“一老一小”,建议从完善普惠托育体系、提升婚育保障水平、增强养老服务能力、培育新型婚育观念四个方面织牢“老青小”民生保障网,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积极构建医防与养老相融合的服务体系,优化养老供给,稳稳托起幸福‘夕阳红’。”医药卫生界委员钟里军结合当前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出打造“中医药+旅游”结合的特色康养基地、拓展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培训等,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妇女联合会界委员杨丽则把目光投向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在《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发言中提出,建设县级物流中心、镇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网络,让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户更畅通。
“加大工作经费投入,强化基层食品监管队伍建设。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完善监管机制,健全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农林界委员杨北华建议守护好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共青团界委员周家通长期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他建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建设岑溪市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培养“懂技术、爱劳动”的新时代少年。
文化传承谋新篇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让传统文化与时代共鸣,守住精神家园的根与魂。”文化艺术体育界委员廖秋明以“牛娘戏”为切入点,建议实施“五个一”工程,成立牛娘戏申遗专项工作专班,实施“牛娘戏新秀计划”,创新曲调和打造精品剧目,建设数字资源库,开发文创产品,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活起来”。
农林界委员李珊长期致力于深挖茶文化内涵,努力用“一片茶叶”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她提出,深入挖掘茶历史文化,全面收集整理本地茶历史资料,修改完善市政协修编的《岑溪茶历史》;丰富现代化茶事体验和茶文化内涵,促进茶文旅融合发展;树立尚茶之风,普及和推广茶文化知识,营造岑溪人饮岑溪茶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