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在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指出 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持续涵养优良作风
- 何辛幸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织密应急处置“防护网” 筑牢社会发展“安全线”
- 刘咏梅深入梧州市开展调研时提出 党建引领聚合力 融合赋能促发展
- 以良法善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第八期“委员经济沙龙·微协商”活动侧记
- 彭健铭赴东兴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时提出 聚焦特色产业 绘就边境幸福村新画卷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闭幕 孙大伟出席并讲话
点亮非遗之美
——记百色市政协委员黄海珍
□ 本报通讯员 韦晓燕 潘小妮 张路欣
今年中秋夜,边城靖西市的壮锦大道、龙潭湿地公园和锦绣古镇等街区花灯璀璨、游人如梭,兔子、战车等各式各样的花灯照映出一张张喜悦和幸福的脸。
“中秋花灯的工艺花样百出、五彩缤纷,许多花灯是靖西有独特的制作工艺。”百色市政协委员、靖西市政协委员、靖西市实验小学教师黄海珍介绍,靖西壮族花灯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了解并从事花灯制作的人很少,认真去传承传播的人就更少。
在年轻一辈的眼里,花灯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手工制作,殊不知其中含有很多古技法。面对技艺断层和流失,黄海珍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校园。带领孩子们从幼儿开始接触、了解、学习。为更好保护传承技艺,黄海珍把靖西壮族花灯文化编绘成了一本手工制作的书籍,作为校本课程在靖西市各个学校推广。她还在每年的教师培训会上安排一些手工的培训课,希望更多的年轻老师也能担起这份传承非物质文化的责任。
黄海珍还致力于农民画的传承,也将农民画编写进书籍,并教授农民画绘画。“什么是农民画,为什么叫农民画,农民画有什么特点?”这是黄海珍经常要解答的问题,农民画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画种,它的画面色彩很鲜艳、构图不拘泥,而且人物的动态描绘也不需要很专业。
黄海珍不仅立足岗位,走进各校园,开展培训活动,传授制作技艺,积极投身于靖西壮族花灯传承工作;她还结合自身工作和基层调研经验凝聚成一篇篇大会发言、提案、理论文章——《做好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关于发展特色研学,把非遗项目融入研学课程的建议》《关注学生体质健康 着眼学生未来发展》《进一步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实践与思考》。2023年,黄海珍提交的提案《关于把“非遗”课程融入学校课后服务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建议已转化成了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