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综合视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视点 > 正文
守住历史记忆 接续文化薪火——忻城县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2022-06-07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守住历史记忆 接续文化薪火

——忻城县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来宾市忻城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2020年,忻城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司文化之乡;忻城县“中秋节·小马仔供月赏花灯节”获评“新时代·中国最具特色旅游节庆”奖项。

忻城县运用现代科技力量,破解保护难题,实现活态传承,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局面。


立项目  建场馆

留住文化根脉

忻城县收集民间文学、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18项,其中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个、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个。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忻城县不断推进文物保护“四有工作”,组织开展历史文化保护线划定审核,梳理完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完善记录档案,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和片区开发项目文物普查工作,加强重大建设项目中的文物保护。

2020年,忻城县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莫土司衙署进行智慧安防建设,实现对文物建筑场所的实时监控。

强化文物保护修缮和“三防”项目落实,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推动考察点文物保护修缮和环境的整体提升工作。同时,加快都宜忻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开展展陈改版,推动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


上舞台  进校园

提振文化自信

组织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在活动开幕式现场集中展演忻城壮族悲歌、忻城壮师剧、忻城壮族山歌等非遗项目,展示忻城十二生肖小马仔制作技艺、忻城壮族织锦技艺等非遗项目,同时还在县城老街举办非遗文化专场文艺演出,通过组织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践行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让市民和游客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活动期间,开设线上直播平台,结合展演展示活动对非遗产品、传统工艺制作流程、非遗传承人故事进行直播宣传推广,并设立“非遗好物”购买产品专区。

县文旅部门与教育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共同推进非遗普及教育工作。目前,有3个非遗文化项目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忻城壮族织锦技艺传承人梁恒源、兰培文走进县城各中小学校给学生传授忻城壮族织锦技艺,并到区内外高校给大学生传授忻城壮族织锦技艺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进一步提高忻城非遗文化项目知名度。

研究印发《忻城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宣传工作方案,组织编写红色文化系列丛书,拍摄党史故事电视专题片和红色微电影,多种形式传承红色文化。


促消费  带就业

激发文化活力

历史文化保护强调的是保护,既要注重其存在价值,更要激发其使用价值。忻城县启动“织锦计划”,创办大夫地壮锦技艺传承基地,由县文化馆、博物馆和壮锦技艺传承人共同对壮锦文化爱好者提供免费培训服务。“织锦计划”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建立文化发展基金,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和民间艺人开发文创产品,通过专业培训、包装策划、产品营销等方式,做大做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项目。并积极组织推荐本县代表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国内外大型博览会、非遗展演、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扩大非遗项目对外影响力。

为了激活文化产业拉动消费,忻城县做好“文化+”融合文章,催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地域特色文化景点,举办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融合发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拓展“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乡村旅游、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相融合。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