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综合视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视点 > 正文
活着而名字却被刻上烈士纪念碑的广西籍红军将领利松
2022-07-10 | 来源:广西政协报

活着而名字却被刻上烈士纪念碑的广西籍红军将领利松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在县城西南45公里的猫场镇猫场小学旁边,有一个中央红军第九军团猫场战斗革命烈士纪念园,园内矗立着一座花岗岩纪念碑,碑的正面,是原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题写的“红九军团猫场战斗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的碑文记载:1935年4月16日凌晨,红九军团在猫场宿营,遭到国民党黔军第六军团和当地地主、土匪武装袭击。红九军团领导在敌情不明、地形对我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临危不惧,一边组织力量进行反击,一边整理队伍向梯子岩撤退。战斗十分激烈,红军指战员奋勇冲杀,突出重围,继续长征。战斗中,八团副团长李松、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尹自勇、九连连长严林雄等壮烈牺牲。副团长李松又名利松,他当时并没有牺牲,是活着而名字被刻上烈士纪念碑的红军。



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的罗炳辉。红九军团以擅长奔袭、作风勇敢顽强、单兵能力强著称,被周恩来誉为“战略奇兵”。遵义会议后,从1935年3月底开始,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开始独立承担大范围佯动,牵制川、黔军和中央军,掩护红一方面军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的战略任务,直至5月21日才重新与大部队会合。

4月初,红九军团圆满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的任务后,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挥师向毕节、大定(今大方)进军。4月15日,部队到达猫场。

猫场是一个较大的市镇,食宿问题易于解决,但地形却不好,整个镇子都在一条深深的峡谷里,背后仅有的通道叫梯子崖,又名鸡飞崖,是从陡峭的石壁上硬凿出来的,有100多级阶梯,窄得只能容下两个人并行走。如此地形,一旦遇到敌军袭击,被堵住退路,摆脱困境很困难。军团首长察看地形后,感觉在这里宿营不利,但因连续行军,战士们十分疲惫,许多战士已经开始淘米做饭,加上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有轻敌的情绪,因此决定就地扎营。考虑到安全问题,在街道入口东北面俯瞰整个猫场的官家大山,由后卫队第八团派了一个连放哨,并决定次日4时左右出发,早些离开险地。

当晚,红军哨兵发现远处有火光,狗吠不已,放哨连立即向团长崔国柱报告。因行军疲劳,崔团长朦胧中听了报告说,“今夜是阴天,敌人不敢来。”“贵州地气潮湿,容易出现鬼火,你们注意观察就是了。”说罢,翻过身又睡了过去。后来,放哨连又两次向他报告,他都认为敌人不会来袭,不必徒劳兵力。

次日凌晨,红军开始向集合场集合,第八团已将所有的警戒都撤下。敌人趁红军岗哨撤离之机,占领了官家大山及右侧高地,并架设好轻重机枪。其一部随即由官家大山及大路上向猫场街口发起冲击,一部则于东南面抢占白龙庙,对街口、财神庙发起攻击。红军几面受敌,情况十分危急。

军团长罗炳辉临危不惧,急令后勤、辎重、电台、政工部门、直属机关及几十个马驮子,由行动不便的军团政委何长工率领,先行向梯子岩方向撤走。同时命令各团交替掩护,边打边退,向梯子岩方向撤离。

刚离开阵地的利松和第八团指战员发现敌人从后面打来,立即迎着敌人的来路,奋力争夺一个小高地,以阻拦敌人。但敌军已抢先占领高地,居高临下,向我疯狂扫射。第八团反复冲锋,几经搏斗,损失颇大。

因敌人占据有利地形,掌握着主动,红军渐渐被压到了猫场西面的梯子岩附近。由于不熟地形,第七团误退到赖石沟,沟里全是大树林,行动不便,主攻之敌压下来,侧面敌人也发起攻击,形势对我很不利。队伍撤到梯子岩时,因驮马上石级较慢,通道狭小,尾追的三股敌人合为一股,对红军跟踪追击。

危急关头,军团首长动用教导队300多人投入战斗。红军指战员临危不惧,上下一心,终于突破险隘梯子岩。下午,红军全部通过梯子岩,化险为夷,把围攻的国民党军和地主、土匪武装抛到了身后,继续向纳雍方向转移。

猫场战斗,红军由于对地形不熟,加之是被敌人偷袭,损失较大,伤亡400多人。其中,负责干部如团长刘华香、团政委姜启化、副团长利松等负了重伤。

为了纪念此次战斗,红军宿营地一带更名为长征村,在长征村的北面,当年红九军团阻击敌人的主阵地上,修建了红九军团猫场战斗烈士纪念园。



利松原名利大添,曾用名李松,汉族,1903年出生在钦州市钦北区青塘乡华峰塘村(今属新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丧父,母亲改嫁,由伯父抚养,读过两年私塾,在中药店打工3年。为生活所迫,1923年,利松到广东省参加八属军(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三十四师特务营),加入士兵委员会。北伐战争开始,随部队北征,先后在湖北、江西、江苏等地与吴佩孚和孙传芳军阀作战。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士兵委员会被解散。利松是骨干,受到通缉,被迫与兵营中暴露的共产党员出逃。1927年12月,利松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3月转为正式党员。

1929年夏秋之间,根据党组织决定,何子礽(何莽)、利松等6名同志转入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利松分在特务营。9月底,执掌广西军政大权的国民党左派俞作柏、李明瑞在南宁公开反对蒋介石。失利后,利松随第五大队撤至龙州,1930年2月参加了龙州起义,并在红八军特务营中担任班长兼士兵委员会委员。同年3月,随李明瑞到百色后,奉命调到红七军十九师五十八团二营八连任连长,在贵州、云南等地多次参加战斗,右耳受伤。1931年升任二营营长。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奉命北上,途中战斗频繁,利松带领队伍,一路转战,进入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在江西莲花战斗中,他左脚负伤。

1933年1月,利松进入瑞金红军大学第三期训练班,毕业后留校任教导团二营八连连长兼军事教员。1934年1月调任中央红军第九军八团二营营长。同年9月,在闽西松毛岭保卫战中首仗,利松率领全营利用夜间偷袭,仅10多分钟就歼敌100余人,俘虏15人,我军无一伤亡。但在随后的战斗中,他胸部、肩部两处负伤。

同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总指挥部派担架、战马到医院接尚未痊愈的他归队,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经过江西、广东、湖南、广西入贵州,渡过乌江,冲破娄山关,到达遵义。他伤好后,任红九军第八团团长,参加了沿途多场战斗。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扎西整编,红九军团撤销师、团建制,将所余3000多人缩编为3个大营,对外仍称团,利松为第八团(营)副团长,4月在猫场激战中,左脚再次受重伤。因伤在脚部,无法随部队行军,部队党组织安排他就地治疗。利松伤口刚痊愈,不幸被国民党军俘获,关进贵阳监狱。审讯中,利松称自己是被抓来挑担的药材工人,因对中药性能对答如流,敌人信以为真。关押了119天后,他被释放。出狱后,利松不知红军去向,便沿途乞食回到家乡,从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部队得不到利松后来的情况,以为他已经牺牲了。

1936年6月,为了生活,利松再次参加国民党军,到时任广东海军司令的钦县人张之英的海军陆战队当士兵。次年春,他计划利用部队整编之机发动兵变,因泄密被驱逐回家。1940年又曾设法到陕北找部队参加抗日,可去到桂林后,因缺乏路费,又旧伤复发,行动有困难,只得返家种田。解放战争后期,他与地方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有过来往。

新中国成立后,利松参加征粮、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1956年3月,他写信给原红七军军长、开国大将张云逸,请求他证明其革命历史。因钦州当时属广东省所辖,张云逸致信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东省副省长古大存和广东省委:红七军五十八团二营营长利松过去在红军斗争时期作战勇敢,有功劳;如果他回乡后表现好,没有破坏行为并参加了革命工作,则“须给予照顾”,如他重新入党,“也应承认他在红军工作时期的党龄,以资鼓励”。同时给利松复信,勉励他:“你长征到贵州省境内受伤掉队,又被虏去坐牢,吃了许多苦。正因为这样,人民才说参加革命的艰苦斗争是光荣的。”

利松后来任乡长、农业合作社主任、粮所副主任,1960年调钦县人民政府工作。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退职回家种田,担任大队贫下中农协会主席。1980年12月,中共钦州县委组织部决定给其退休安置。1983年病逝,享年80岁。



与利松同被刻到纪念碑上的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尹自勇,当年在猫场战斗中并没有牺牲,而是4年后遇害。

尹自勇是江西省永新县龙门乡灌冲村人,1914年底生于一个农家,在大哥、二哥、二姐夫的影响和带领下,少时即为儿童团团长。1930年参加红军,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进入师教导队、红军军校学习,历任通信员、传令兵、警卫连长、警卫营长、教导团团长兼政委等职。由于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英勇顽强,表现突出,中共中央主编的《红色中华》、团中央主编的《青年实话》和中央红军主编的《战士报》,先后登载题为《全军积极动员起来,行动起来,向独胆战斗英雄尹自勇同志看齐》的文章,介绍他的先进事迹。他出席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1934年春调红九军团,任青年科科长,后改任青年科科长、军党委委员。遵义会议召开时,通知军团长与军团政委参加,两人因为红九军团担任后卫,军情危急,没有与会,派出尹自勇随同中央代表、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参加会议。由于尹自勇当时年仅21岁,成为遵义会议最年轻的参会代表。凯丰后来说:“自勇同志批评我在遵义会议上没有拥护毛主席,是批得对的。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忆之犹昨。”

为掩护红九军团突围,部队缩编后任军团司令部侦察连政治指导员的尹自勇,与连长龙云贵率侦察连到街口将敌人击退,又率队占领猫场西北部的绝壁梯子岩制高点,架起轻重机枪向敌猛射,掩护军团大部队从岩下通过。等大部队安全离去,他们向纳雍城方向追赶大部队途中,因遭到土豪武装围攻而掉队。

受水城县以苗族为主体的群众性抗暴组织“齐心会”首领王炳安的邀请,尹自勇带领20多名掉队的红军战士前往董地,与王炳安结拜为兄弟,化名杨连长,在“团结千人,打倒土司”的口号下,坚持斗争,成为该会的活动骨干。1936年,尹自勇受邀,到米箩乡任自卫队长。1939年春不幸被水城伪县长和大头目谋害,时年25岁。

利松不是广西唯一与红九军团有关联的人。红九军团政治委员蔡树藩,后来娶的妻子陈书涟也是广西钦州人。

蔡树藩生于湖北汉阳,17岁参加工人运动,曾留学苏联。1930年到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组织部长、红二十二军政治委员等职,1932年底任红五军团政治委员,1933年10月任红九军团政治委员。遵义会议结束,调任军委纵队政委,到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内务部部长。全面抗战与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他先后10次负伤,在井冈山失去左臂。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劳动部部长、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主任、全国总工会主席团委员。1954年,调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兼国防体育俱乐部主任,成为贺龙的得力副手,主持日常工作,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创建者之一。1958年在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53岁。

美国记者斯诺1936年到延安后,在其《红星照耀中国》中说,独臂将军蔡树藩是个很有趣、很可爱、很英俊的青年,头脑机灵,善于辞令,妙趣横生。他在苏留学期间娶了一个俄国妻子,但老担心妻子会不会因他失去一只胳膊与他离婚,再三请求斯诺,回去后寄一只假臂给他。

但后来蔡树藩遇到陈书涟,就完全没有了这种顾虑。

陈书涟1920年生于钦州的一个富裕家庭,初中毕业随兄到广州读高中。七七事变爆发后,广州学校停课,她历时一个多月,于1937年12月到达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蔡树藩任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在太行山区工作期间,陈书涟正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做宣传干事,当时她20岁。他们在接触中,互相鼓励,互相关心,彼此信任,碰撞出了爱情火花。半年后,由邓小平和卓琳做介绍人,两人于1940年夏结婚。1943年8月,中央通知彭德怀、刘伯承等大批高级干部回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因为前方太艰苦和不安定,带孩子实在困难,卓琳把年仅4岁的长女邓林从乡下老百姓家接出来,委托赴延安的蔡树藩和陈书涟,带到延安保育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邓林就由陈书涟代为照看。邓林因此成了蔡树藩夫妻的干女儿。

陈书涟后来在太行区党政军委员会、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任干事、秘书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劳动局保险科科长,国家劳动部干部司干部处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党总支书记,卫生研究所党委书记、顾问等职。

解放后,蔡树藩的工作繁忙,而陈书涟不仅要完成组织上分配给她的工作,还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照顾他们的6个孩子,抚养2位老人和蔡树藩二弟的3个孩子。丈夫因公殉职后,她痛哭了几天,一周后再不哭泣,带着女儿、侄儿和母亲,从部长楼搬到自己工作单位分配的4间小房去住。雇不起保姆,就由母亲和自己承担起全部家务。保险公司付给的赔偿费,她也交给了公家。此后几十年,她从不向别人讲起自己有什么困难。1987年,陈书涟因心脏病严重,住进友谊医院,她把蔡树藩的战友、原晋冀豫军区政治委员黄镇的夫人朱霖叫去,对她说:“你帮助我安乐死去,因为我现在已不能为党工作,而每日住院费要花70元,孩子们也耽误工作,我心里过不去。”朱霖表示不同意她安乐死,她就责怪朱霖说:“我没想到你这么落后,那我自己会处理。”朱霖听了,难过得哭出声,陈书涟还转过来劝导朱霖。3天后,陈书涟要求出院。1987年11月,回到家一周即与世长辞,终年67岁。朱霖感叹:这真正是—个无私、无畏 的人。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