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民族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听《长征组歌》
2022-04-23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听《长征组歌》

邓跃华


近来我在重听《长征组歌》。歌词出自亲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萧华上将之手。1964年秋冬,他在杭州养病期间,选取长征中十二个典型事件写成组诗。1965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在聆听过萧华将军的详细解读后,选择从《告别》到《大会师》10首诗谱曲,吸收各地民间音乐曲调和革命传统歌曲元素,汇成大型声乐套曲,同年8月1日在北京首演,一部革命史诗横空出世,轰动京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五十多年过去了,这是继《黄河大合唱》后在中国舞台上演出场次最多、受众面最广的大型音乐组曲,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以前我听过部分唱段,现在一曲曲听来,以文史和阅历为底子,体味更深切,感动更真切。《告别》的悲壮,《穿越封锁线》的紧迫,《遵义会议放光辉》的“飞歌”特色,《到吴起镇》的陕甘西北风,《祝捷》的湖湘花鼓味,长征路上的音韵扑面而来;《报喜》的个别乐句尾巴,让我联想起歌剧《洪湖赤卫队》的经典唱段影子,最后的《大会师》以庄严的交响乐把组歌推向胜利的喜悦的高潮。组曲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最为出彩,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掌握军事权指挥的一场著名运动仗。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四渡赤水乃“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中央红军在三个月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绩。《四渡赤水出奇兵》同样也是《长征组歌》中浓墨重彩的华章。在圆号独奏的引领下,女声领唱“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节奏舒缓,真挚中略带近似哭腔的感觉,突出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正为红军的处境揪心时,B段曲风突转,节奏轻快,女声、男声先后合唱、混声唱“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加上“哎~哎~”衬词,气氛谐和融洽,情绪活跃欢快,洋溢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喜悦之情,展示了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这时,再回到A段旋律变奏,男声合唱“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乐句沉重,突出被围追堵截的险境,但合唱声中蕴含了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随即再一转,一位男中音乐观、坚毅、自豪地唱出了“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的战歌。独唱罢,男女二重唱接上,把刚才的乐段重唱,凸显巧妙周旋、出奇制胜的战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反复咏叹,酣畅淋漓。

 《过雪山草地》则换了曲风。竹笛吹出深沉低徊的前奏,带进“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的女声轻唱,旋律八度下行,一下子呈现出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之严重。“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这两句词真好,既写困厄,也写坚毅,草为毯、泥为毡,露天宿营,古往今来,也难得有这样的军队。这一段旋律极富繁复吟咏之美。抒情男高音的独唱出来,饱含激情,叙说雪山草地上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然后用铿锵的高音,唱出“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华彩主题。紧接着,乐队与多声部合唱跟进,再次渲染,领唱的男高音以漂亮的两句衬词吟咏,直抒英雄主义情怀,真是酣畅淋漓!缺衣少粮爬雪山,过草地沼泽,这是对人类生存极限的挑战,歌曲向革命精魂致以最高的咏叹和礼赞。

《长征组歌》十章,集南腔北调于一体而恰到好处,取中西合璧的手法而雅俗共赏。唯一抱憾的是,红军生死抢渡的湘江战役,只在组歌中一句带过。我曾试作歌曲《湘江红》,以红军行经桂北、血战湘江为题材:“风萧萧,路漫漫,星光幽幽晓月黯。山叠嶂,水清寒,红旗血染过湘江……”遵照萧华将军作品中的“三七句”格式,谨向《长征组歌》致敬,向全州这片红色浸染过的家乡厚土致敬。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