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党史博览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博览 > 正文
与国民党分庭抗礼的苏区邮政——中共中央邮政总局溯源
2020-09-10 | 来源:《文史春秋》

与国民党分庭抗礼的苏区邮政

——中共中央邮政总局溯源

● 许圣义 席晓庆 张改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最高邮政领导机构,1932年5月1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成立,局址在叶坪中石村。它的任务是统一领导和管理苏区的邮政工作,同时发行“苏维埃邮政”邮票。中央苏区的邮政组织机构,是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的领导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邮政的诞生,是中国人民邮电史上光辉的一页。


成立背景


1930年3月到10月,赣西南和闽西苏区虽然先后建立、健全赤色邮政机构,制定运作章程和发行条例,使用赤色邮政邮票,但章程内容各不相同,组织机构也不统一,加上两地间币值上的差异,造成很多矛盾和工作上的失误。

特别是在1931年,中央苏区邮政面临被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掐断”的危险。当时,以江西瑞金为中心,分布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根据地规模最大时,辖有21座县城,总面积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50万。这片被誉为“红色摇篮”的地域令蒋介石坐卧不安,为配合国民党的军事“围剿”,1931年初,蒋介石下令停办根据地内的邮局及邮班。为打破敌人的封锁,搞好根据地内的通信和对外联系,中央苏区逐步创建自己的赤色邮政,成立管理机构——中央邮政局,专门为驻叶坪附近的中央机关服务。

为了统一领导中央苏区邮政业务的开展,中华苏维埃政府在1932年1月开始整顿中央苏区邮政工作,筹备印制统一的邮票,建立和完善邮政组织机构。4月24日,中央内务部在瑞金召开闽赣两省县邮政局以上交通负责人联席会议。经过3天充分酝酿和讨论,确定了对中央苏区邮政机构的整顿和管理办法。在此前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发布由代部长何叔衡签发的《关于统一苏维埃邮政问题》的第一号布告和《整理苏维埃邮政统一组织统一办法》的训令。布告和训令指出,为了统一中央苏区邮政,决定从5月1日起,建立中央邮政总局和在各省设立邮政管理局,各县和各交通要道分设甲乙两种邮局,非交通要道设立邮政分局及邮政代办所,原闽赣两省所设的赤色邮政局按章更名;制定邮件寄费新章程和新式邮票4种,自5月1日起实施和使用,原闽赣两省所定的章程和邮票宣布取消;今后凡机关和个人投递的邮件一律按章贴足邮票,否则加倍罚款;对窃盖红军免费印记的信件,一经查出,加倍处罚。

上述布告和训令颁发后,在闽赣两省苏区得到迅速贯彻执行。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以下简称中央邮政总局)在瑞金正式成立。

中央邮政总局局址设在叶坪中石村。中央邮政总局内部设有总务处、财务处、邮务处等。杨岳彬、赖昭尧、王醒才、汪奇峰在中央邮政总局先后任局长。在总局下面,各根据地分别设立粤赣、江西、福建、闽赣、闽浙赣、湘赣、鄂豫皖等邮务总局。局下面设有中心县局或县局。县局管辖若干分局和代办所,这些邮政机构大部分都是以原有的交通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与此同时,原福建省总交通局和江西省赤色邮务总局分别改名为福建省邮政管理局和江西省邮政管理局。在中央苏区内开始发行、使用的苏维埃邮政邮票,按规定其币值一律以大洋为计算单位(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暂行章程》第3章第16款),解决了闽赣两省长期因币值差异而存在的矛盾,奠定了中央苏区邮政统一的基础。


机构章程


1932年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瑞金正式成立后,颁布实施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暂行章程》(以下简称《邮政暂行章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各类邮件寄费清单》(以下简称《邮件寄费清单》)。《邮政暂行章程》共17章79款,分别对苏维埃邮政性质、组织、经费和工作时间,邮件种类、业务处理、红军信柜、禁寄和无法投递邮件,欠资、免费、撤回等邮件,邮件损失赔偿以及与白区邮局的关系等规定作了明确、详细的阐述。


1932年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苏维埃邮政红色战士图邮票.jpg

1932年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苏维埃邮政红色战士图邮票


1932年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苏维埃邮政绿色党旗图邮票.jpg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发行的战士冲锋图邮票


《邮件寄费清单》规定:分局间距离15—25公里,每日均由邮递员一名对走,传递邮件,邮件不得中途交接;经办业务有平信,挂号信(单挂号、双挂号),快信(普通快、特别快),稿件,新闻纸包裹,印刷品及汇款等;邮票种类有半分、二分、三分、八分、一角、三角;还发行欠资邮票;工作人员必须穿着绿色制服;使用日戳是木质的,中间嵌有活动的年、月、日;邮递员走班有凭单,封发邮件有清单;邮递员穿绿背心,胸前有“邮政”二字,邮递员装邮件使用绿色邮袋;挑重最多不得超过60斤;无法投递邮件退回原寄局,原寄局再无法投递的邮件,按无着邮件处理,装有财物银钱的无着邮件交由政府处理。

《邮件寄费清单》对各类邮件的标准重量和邮资作了更细的规定:重6钱以内的普通信函就地投递邮资为1分,各局互寄为3分。剪角邮件(限印刷文件)就地投递邮资0.5分,各局互寄为1分。书籍及印刷物类按每重2两为1个计费单位,就地投递邮资0.5分,每增加2两递增0.5分,各局互寄按就地投递计费单位加倍收费。新闻纸类每件重4两以内,无论是就地投递还是各局互寄,邮资均为0.5分;从6两起,就地投递邮资仍为0.5分,各局互寄为1分;从8两起,每增加2两,就地投递邮资增加0.5分,各局互寄增加1分;1斤(16两)以上,每加重4两增加0.5分。包裹类,各局互寄重量在1斤内,邮资1角5分,每加重1斤加收5分;5斤以上每加重1斤加收1角。挂号邮件类,各局互寄每件8分,如内有夹寄现款,按5角加收1分、1元加收2分邮费。快递邮件类,每件除普通邮资外,加收1角2分邮费;特别快递(昼夜兼程),每件邮资3角。《邮件寄费清单》是把《邮政暂行章程》中所列各类邮件的寄费用表格形式一一标明,便于张贴、宣传,且一目了然。

《邮件寄费清单》是对《邮政暂行章程》的重要补充。这两份文件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苏维埃邮政的法规体制,开创了中央苏区邮政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邮票信函


“邮票是邮政的灵魂和脸面。”中央苏区第一套邮票是由黄亚光设计的。


P20黄亚光.jpg

黄亚光


1932年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央邮政总局后,即着手安排邮票的印制和使用等工作。当时在中华苏维埃政府总务厅文书科工作的黄亚光,在为中共中央国家银行设计钞票图案的工作中表现突出,他设计的“苏币”朴实、精美,表现出精湛的艺术水准,受到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因此中央邮政总局的邮票设计也交由黄亚光承担。黄亚光为中央邮政总局最早设计发行邮票一套3枚:半分、壹分、叁分。后来中央邮政总局又发行了一套邮票,共4枚:贰分、伍分、捌分、壹角。邮票及其他收入一律上交中央邮政总局。

1932年5月至1934年10月,中央邮政总局在中央苏区共发行了15枚计9种不同面值的邮票。根据这些邮票的使用性质,可分为两类:一是有资邮票12枚7种面值,二是欠资邮票3枚2种面值。这些邮票票面都标有“苏维埃邮政”字样,故统称苏维埃邮政邮票。邮票无齿孔、无背胶,均由黄亚光设计,在瑞金石版印刷发行。它的使用跨越了土地革命战争的中后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为创立人民邮政事业而留下的历史见证。

中央苏区邮政信函分为4种:剪角信(限印刷品),邮票1分;便信,邮票3分;单挂号,8分;双挂号,16分。各局所每天开班两次:上午6时半,下午12时半。节假日平信停办,普通快信和特别信照常传递;遇有军事要件,随到随送。为鼓励人民群众参加红军,中央苏区对红军指战员与家属间的通信一律免费优待。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今,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对子弟兵的关怀。


邮路投递


中央苏区的邮政有一套严密的管理系统和明确的邮路干线。中央邮政总局在内务部具体领导下,各省设邮政管理局,各县城按地域的宽窄、军事交通的需要与否,分设甲乙两种邮局,县以下设分局或邮政代办所。局所间的距离:主要干线15—20公里,支线30—40公里。中央苏区按军事重心和交通要道,以瑞金和长汀为中心。中央邮政总局以瑞金为中心,共开辟6条邮路干线:瑞金至宁都、广昌;瑞金至胜利、兴国、万泰;瑞金至会昌、寻邬、安远;瑞金至长汀;长汀至上杭、永定;长汀至新泉、龙岩。

同时,中央邮政总局还开设了其他邮路支线。邮路干线和支线的开设,保证了中央苏区邮路的畅通。在这些干线上每15公里设立1个邮政分局(或代办所),支线每30公里设1个邮政分局(或代办所)。分局 (或代办所)有局长1人,递信员3—5人。

为适应苏区军事斗争的需要,1932年7月,原来的6条邮路干线扩展为15条特别快线。这些快线的开通,不仅保证了根据地内邮路的畅通,也充分体现了邮政为军事斗争服务的特点。中央邮政总局还设立红军信柜,以满足红军指战员的通信需要。从此,中央苏区邮政组织机构和邮路干线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邮政工作者为了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完成传递邮件和公文的任务,通常采用的办法是:由红军战士护送邮递员穿越国民党军队设置的封锁线,邮递员携带武器冲过封锁线后,再组织秘密邮路,依靠群众掩护运送邮件,如假扮做工、经商等混过敌人的关卡。有时把邮件藏在犁里,牵着牛,装扮成去地里犁田;有时把邮件藏在茅竹里,装扮成挑茅竹。在战争环境里,邮政人员必须一面搞邮政业务,一面参加对敌斗争,既是交通员又是战士。当时,邮政人员无论是内勤或外勤,一般都随身携带枪支、马刀或梭标等武器。


P21国家领导人为邮政事业题词.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为中国人民邮政事业题词


中华苏维埃政府对邮政工人的权益十分关心。1932年,中央苏区正式成立邮政工会,全体邮工订立集体合同。政府明文规定,邮工每月的薪水最低8元,每年递加1元;每天工作8小时,超过工作量,每小时增加工资7分5厘;连续工作半年以上者,规定休息两周,如不休息,工资加倍。政府的关怀,调动了广大邮工的工作积极性。


历史见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制定、颁布《邮政暂行章程》和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邮政组织机构和邮路干线,统一苏区邮政资费,发行苏维埃邮政邮票,为建立集中统一的邮政通信体系、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中央苏区赤色邮政的建立及其发展,不仅为苏区人民邮递信件、包裹、报刊提供方便,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和苏维埃国家机关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邮政组织机构相继解散,部分邮政职工和中央后方办事处一起坚持斗争到1935年1月,后改为秘密交通站,其余随红军长征北上,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邮政事业保留了骨干,打下了基础。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后,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宁苏区。11月, 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在瓦窑堡建立。12月, 西北邮政管理局颁布《邮政管理暂行章程》, 随后发行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邮票,为发展西北红色邮政奠定了基础。西北邮政管理局的业务,无论是章程制定、邮票设计,还是邮递业务管理,都参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的经验和做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是中国人民邮电史上光辉的一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为创立人民邮政事业而留下的历史见证。特别是 《邮件寄费清单》 和 《邮政暂行章程》这两份文件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苏维埃红色邮政的法规体制,开创了中央苏区邮政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也成为后来各解放区邮政业务的遵循。

不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后续如何演进与变迁, 事实上, 它已成为革命前辈心中 “人民邮电” 的源头和前身。特别是在那个“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战争年代, 不畏艰难困苦, 甚至不怕牺牲办邮、通邮的精神早已成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邮政工作人员的精神导航,激励着邮政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办好党和人民的邮政事业而不懈奋斗。文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