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党史博览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博览 > 正文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2019-11-15 | 来源:文史春秋

       他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新中国成立,走过了从普通士兵到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传奇旅程。数十年戎马倥偬军旅生涯中,既有反“围剿”、反“围攻”、爬雪山过草地、反“蚕食”等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也留下了四平保卫战、长春围困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著名战役的功勋,更留下了“清河三杰”的美誉。解放战争中这位开国中将在山海关打响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以1个师的疲弱兵力抗击国民党两个美械装备军的疯狂进攻,掩护了关内后续2万干部和数十万部队官兵迅速安全进入东北,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进军东北、争取东北”赢得了宝贵时间和机遇。


蒋军发起试探性进攻

        1905年,杨国夫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洪家集镇会馆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的杨国夫家贫无力上学,9岁开始就给地主家放牛糊口,13岁进入蚌埠织纱厂当学徒。1929年杨国夫加入红军,先后参加了黄安、苏家埠、漫川关等恶战,并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斗中多次负伤。1934年3月,杨国夫跟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入川,先后率部参加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

        抗日战争爆发时,杨国夫任陕北红四师十二团团长。1938年6月,他奉命到山东清河区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期间,杨国夫是山东清河区、渤海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凭借非凡的胆略智谋和独到见解,杨国夫指挥部队和民兵粉碎了日军对清河地区无数次“扫荡”和“蚕食”,为创建巩固渤海地区抗日根据地和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积累了丰富经验。

        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后,中共迅速调集了大量军队和大批干部开赴东北,先机控制了东北。面对如此被动局面,心急如焚的蒋介石任命爱将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率几十万精锐部队前往东北进行“军事接收”。1945年10月底,国民党第十三军和五十二军先后由美国军舰运抵秦皇岛登陆,并沿北宁线向山海关进犯。当时毛主席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我军独占东北,计划在山海关至锦州一线层层设防,将蒋军阻在关内。然而,主观愿望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我军在山海关的守军只有率先出关的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第十九旅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和第二十二旅六十四团两个营不足6000人。而前来进犯的精锐蒋军兵力有7万之众,特别是第十三军清一色的美式军械,火力强大。

        10月31日夜,蒋军先头部队一个营向我山海关守备部队发起试探性进攻,被我四十六团击退。11月2日,敌军再派一个团兵力,向山海关北山高地发起猛烈进攻,企图占领山海关以北的石门寨、九门口、角山等核心制高点,然后再向城内进攻。经过一场激战敌军得逞,居高临下的敌人甚至可侧射第十九旅指挥所,大大地威胁我军整个防守阵地。于是,第十九旅旅长张鹤鸣严令四十六团团长龙水文,带3门迫击炮反击敌人,务必夺回阵地。在龙水文的指挥下,迫击炮打出200多发炮弹,精准炮火覆盖下山头几近削平,敌人无法立足士气锐减,我军乘胜以一个团兵力冲至山头以抵近白刃战将关北阵地夺回。随后敌军使用美式武器,在猛烈炮火掩护下轮番发动进攻,均受到我第十九旅英勇阻击,迫使敌人在石河以西不能前进一步。


疲惫之师仓促应战

        第十九旅浴血阻击间,中央电令正在向东北开进的山东渤海军区第七师3个团7000多人火速增援山海关。第七师于1945年10月初挺进东北,在路上已步行一个多月,接令后昼夜兼程于11月3日晚赶到山海关,未及休整立即投入战斗。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任命山东军区第七师师长杨国夫为山海关守军总指挥,第十九旅旅长张鹤鸣为副总指挥。4日,蒋军第十三军向山海关我军阵地发起进攻,国共争夺东北的第一仗之山海关保卫战全面展开。经过长途跋涉的山东部队在极度疲劳状态下虽仓促应战,但指战员发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个个精神抖擞,迅速投入到出关第一仗中。由于部队从山东出发时把重武器都留下了,战士们只能靠步枪打仗,常常被敌人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时值11月已是秋风萧瑟,但战士们却仍穿着破旧的单衣、单裤,加上初至辽西没有群众基础,老百姓早已躲藏起来,没人送饭、送水、送弹药,甚至连给伤员抬担架的人都找不到,山东兵第一次打这种无群众支援的仗甚是吃力。在这种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山东军区第七师的士气仍然非常高涨,面对数倍于己的蒋军,各阵地英勇战斗,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蒋军数次进攻受挫后,国民党第十三军军长石觉忽见对阵的东北人民自治军队伍中又多了一路人马,不敢恋战急忙撤兵,全力构筑起工事。一连过了两天,石觉还是没动静,敌人在搞啥名堂?杨国夫终于忍不住了,凭着多年打游击培养出来的战斗经验,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疾速翻腾。

        11月6日深夜,杨国夫派出十九团两个营潜入敌十三军八十九师阵地。这些擅长游击战的战士们机智灵活地从中间地带深入敌军阵地内部,手榴弹爆炸声和枪弹声刹那间响成一片,不知情况的国民党军晕头转向,两侧的轻重机枪向着中间阵地一齐扫射,自相残杀猛打一夜,待天亮才发现是自己打自己,伤亡惨重。这次夜袭我军毙俘敌350多人,缴获炮1门、轻重机枪19挺、步枪50多支。仗虽打到这个份上,山海关战役对敌我来说却仍是一场“懵懂战”,不仅敌人对我军兵力不清楚,我军对敌军部署情况同样也不清晰。11月8日,中央军委在给山海关前线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总司令员李运昌的电报中指示:“速查明山海关附近敌军番号、人数、从何处来,战斗力强弱等项,告我们及东北局;山海关地区我军番号、人数、战斗力、你们如何部署等项亦望即告。”就是在这种互不明了情况下,毛泽东主席要求“山海关地区的作战要尽量坚持,时间越长越好,至少两星期。”因为当时黄克诚的新四军第三师和梁兴初的山东军区第一师还在进军东北的路上。气急败坏的石觉严肃处置了自相残杀的军官,两天后大体查明了我军兵力配置:我军约有1万多人驻守在山海关、角山、九门口和义院口一带,主力则集中在山海关和角山两地,部队装备不全、火力薄弱,而主帅林彪所率部队尚未到达山海关。

        由于山海关防御阵地纵深很浅,此时山海关前线暂时的胜利,并没有改变敌强我弱的被动局面。11月13日,杜聿明亲率十三军团以上军官,前往十三军遭到杨国夫部夜袭的前线阵地视察。此行杜聿明发现我军根本没有炮火支援,阵地上所有的弹痕、弹坑都是手榴弹留下的。返回后他立即下达作战命令:以十三军主力第四师、八十九师担任山海关正面主攻,以第五十四师攻占九门口,五十二军的第二十五师迂回进攻义院口,其余部队为总预备队,总攻时间定在11月15日清晨。最后他重申了蒋介石的“连坐法”:胆敢作战不力、临阵脱逃者必严惩不贷,并将追究各级主官的责任。军令一下,各级军官唯唯听命再也不敢怠慢。11月15日早晨,杜聿明亲自到九门口督战,指挥国民党十三军五十四师运动到九门口率先发起总攻。此时,担任迂回任务的敌二十五师则向义院口进攻,以策应五十四师。在杜聿明的铁腕督战下,这次十三军的攻势异常凶猛,动用了大批重炮猛轰我军的山头阵地,刹那间炮声如雷、枪弹如雨、硝烟弥漫。面对敌人新一轮猛烈的炮火和多路拼命进攻,在强敌面前山东部队表现出坚韧的战斗意志,七师指战员们班自为战,有时甚至人自为战,重点阵地敌我双方反复争夺,几易其手。钢铁七师虽顽强反击,但因双方火力悬殊太大,至15日中午时分,国民党十三军五十四师已攻克九门口、黄土岭一线。这一最险要的关口失守后,其他各关口都受到了动摇。黄昏时候,义院口也被敌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占领。随后敌二十五师以两个团轻装偷越城子峪长城,迂回至绥中永安堡,成功实现了穿插,割裂了山海关我军与锦州的联系。要命的是,此时我军没有战役预备队去阻击这批敌人,敌人很快就会赶到我军的背后,使我军陷入腹背受敌被夹击的绝境。


坚守山海关12天

        当血战中的杨国夫从地方同志口中得知九门口、义院口均已失守,且敌人已经迂回到了我军侧后的态势下,身经百战的杨国夫惊得脊梁骨一阵发凉,他明白此时仍然坚持正面坚守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一旦敌人形成了大合围,我军在山海关地区的部队就会被全歼。危急关头,总指挥杨国夫需要立刻作出艰难抉择:是继续坚守,还是撤出战斗放弃山海关?当时,混战中的杨国夫与谁都联系不上,既无法向林彪请示,也无法报告中央军委。选择撤退,这明摆着与上级要求长期坚持的命令相悖;选择坚守,与数倍于己前后夹击态势下的强敌硬拼,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全军覆没。撤还是不撤?此时的杨国夫面临一生中最大的难题、最难下的决心。在密集的枪炮声中他努力使自己的情绪镇定下来,满怀深情地注视着眼前这些极度疲惫、衣衫褴褛的战士,有的士兵连鞋都没有了仍赤着脚打仗,战壕里有不少挂彩的伤员仍咬紧牙关举枪向敌人射击。此情此景,令杨国夫眼前油然浮现第七师离开山东前夕那感人的军民鱼水情画面:为壮大主力部队,山东渤海地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扩军运动。一些县区干部带头参军,广九区一位李大娘把3个儿子和1个孙子都送到了部队,仅广饶县周家村的参军青年就组建了一个加强连……慷慨大义的山东父老毫不吝惜地把自己最优秀的子弟交给了七师,如果就这样全部战死在山海关,将来自己如何向山东父老交待?如何向历史交代?严峻现实是,如果再拼死坚持一会儿部队就走不了了,危急时刻杨国夫立即召开师党委战地紧急会议,征询大家意见。在取得大伙理解支持后,杨国夫没有等待李运昌的撤退命令果断下令:各部队应逐次交叉掩护撤退,迅速脱离山海关战场,以后上级追查擅自撤退的责任,由我杨国夫负责!于是11月16日早晨,第七师防守部队撤出山海关向绥中方向退去,只留下少数人担任掩护。与此同时,敌十三军当日早晨向山海关正面阵地发起总攻。留守的自治军人员打了几枪也撤走了,杜聿明轻松获胜。16日下午,敌十三军与五十二军的迂回部队在山海关以东会师,宣告国民党军已占领山海关,打开了通向东北的大门。11月17日,在延安通过新闻广播得知山海关失利,中央马上改变计划,令李运昌、杨国夫部在锦州地区运动防御,且战且退,既不死守又不轻易放弃阵地”;同时命令正在向东北赶来的黄克诚、梁兴初改变路线,绕过山海关迅速到锦西地区打开东北新局面。

        在山海关保卫战中,杨国夫率领1个疲弱之师兵力以伤亡千余人的巨大代价,抗击了国民党两个军的进攻,坚守山海关12天,加上与先期拒敌的冀热辽部队鏖战,我军在山海关共阻击国民党军队22天,极大地迟滞了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速度。在完成任务后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撤出战斗,保存了有生力量,后来不仅没有任何人追究杨国夫“擅自撤退”的责任,七师反而受到中共中央的通令表彰。山海关保卫战,让毛泽东主席和统帅部终于明白了中共“独占东北”是不可能的。四平保卫战后,中共中央根据东北实际情况,果断地调整了在东北的战略部署,变“御敌于关门之外”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历史证明,杨国夫的决定是正确的。第四野战军战史上是这样评价的:山海关保卫战是东北解放战争的第一仗,推延了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时间,打乱了蒋介石争夺东北的战略计划,为东北后来的大决战打下了伏笔。山海关之战后,杨国夫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六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副军长等职,先后参加四平攻坚战和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勋,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文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