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党史博览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博览 > 正文
东兴汇路 烽火侨批
2019-09-15 | 来源:文史春秋

        在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的年代,家书尤显珍贵,正如唐代“诗圣”杜甫《春望》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二战时期,在中国抗日战争后阶段,侵华日军封锁了海路航运,致使中国粤、闽、桂等地区邮路中断,广大华侨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当时侨批作为“信、汇合一的邮传”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中国侨批挡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现存的侨批实物见证了那段特殊年代的厚重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世界意义,在这个方面来说,亦可谓:烽火连汇路,侨批抵万金。

        东兴汇路,架起了侨批的新桥梁。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封锁了海上通道,依托海路运营的“东南亚——潮汕”侨批业务被迫中断,而一向依赖海外侨批款接济赡家的上百万潮汕侨眷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侨乡满目疮痍、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一批有识之士,为了挽救数以百万计的侨眷于水火煎熬,不顾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竭力探寻寄送侨批的新汇路。边陲小镇东兴沿边沿海,与越南芒街仅一江之隔,是水陆交通的要冲,也是商贸要地。当时,东南亚国家许多货物通过越南芒街进入中国东兴再运往中国各地,大量的中国特产也从东兴出口,销往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地,东兴因此有“小香港”之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各口岸多被日军占领和封锁,东兴成为幸存下来的中国西南沿海唯一对外口岸,当时国际支援中国的军需品和救济物质,大部分是通过越南海防转运芒街进入中国东兴再运往中国内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东兴, 也使东兴汇路应运而生。

        本期“中国侨批·东兴汇路专刊”文章,体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奋斗精神。一封封泛黄的侨批物证,记载着海外侨胞的移民创业历史,见证着侨乡社会的历史变迁,延续着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一个个鲜活的侨批人,怀着对祖国无比忠诚的赤子之心,对家乡无限眷恋的火热之情,为世界和平做出不懈努力。《百万潮汕侨眷的“生命线”》记录了侨批人陈植芳开辟东兴汇路的艰难历程,为了探索新的邮路,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次越过越南芒街,到中国东兴“探水”,并在东兴试汇了两笔款,可行后,他又致信越南、柬埔寨等地的侨批局、馆,终于引得一批侨批人前来东兴设点转汇,当时开设的侨批局、馆达20多家,来者遍及越南河内、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新加坡、老挝、印尼等地,东兴汇路应运而生。《寻找“赵开针”的个中曲折》通过林惠江老人对东兴汇路历史的追溯,讲述了抗战时期河内侨批经营者赵开钳、伍如英夫妇艰辛的从业历程。《铁肩担道义  危难显真情》讲述侨批水客们所走的艰辛之路,杰出的水客有许允生、吴字顺、伍清莲、潘得勤……他们顶着日军的炮火,翻山越岭,走村过寨,冒死运送侨批,拯救了无数在战乱与饥荒中苦苦挣扎的侨眷。侨批还对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东兴汇路输入的侨汇和黄金给抗战以有力的支持。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过往,可以照耀未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笃诚守信、廉洁自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侨批精神”既有深远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现实意义,它将极大地鼓舞、鞭策、激励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进取,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为世界和平发展、共享繁荣作出贡献。文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