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团参观“翰墨丹青绘同心 携手奋进新时代”书画展
- 自治区政协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8次专题学习进行集中研讨
- 彭健铭在东兴市调研时提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 王乃学在自治区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提出 以有力的举措推动平陆运河绿色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 自治区政协组织委员赴防城港开展专题调研
- 自治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8次专题学习进行集中研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缅怀杨靖宇将军
● 顾少俊
我曾经两次到江苏丰县采访东北抗联老兵张敬在。在我所采访的抗战老兵中,他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他在杨靖宇的部队中待了两年,打过好多仗,身上多处负伤。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脸颊穿进、左脸颊穿出,嘴里的牙被打掉好几颗。第一次见面,他用手中的拐杖做了一个瞄准开枪的动作,说:“(我)当年就是这样和杨靖宇司令一起打鬼子的。”
“抗联”老兵张敬
张敬在老人年过九旬,发白如雪,皮肤黝黑,让我不禁想起东北长年积雪的兴安岭、长白山,想起那里肥沃的黑土地。他那满脸的沟壑分明是陡峭大山间的深谷,疲惫的眼神藏着熊熊战火、滚滚硝烟。
加入“抗联” 初识杨靖宇
张敬在是徐州丰县人,出生于1920年代,1930年代到东北谋生。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城在一夜之间被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在3个月内全部沦陷。1932年,日本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当时在东北,老百姓不能提“中国”两个字,学校里只能唱伪满州国歌。
一年冬天,大河边上,停着一辆带蓬子的卡车。张敬在看到十几个中国老百姓拿着铁锹敲打着河里的冰,岸上站着几个端着刺刀的日本兵。天冷、冰厚,十几个人好不容易在冰上敲开了一个大窟窿。日军从卡车上拉下几个中国兵,打死后全部推到冰窟窿里。有老百姓悄悄告诉张敬在,那几个中国兵是抗联部队(东北抗日联军)的,他们的领头人叫杨靖宇。这是张敬在第一次听到杨靖宇这个名字。
丰县当时志愿联合会赠与抗战英雄张敬在的纪念牌
1938年,张敬在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连长张念祖见张敬在为人机灵,把他留在身边做勤务兵。那时,东北的抗日形势很严峻,日军在东北的兵力达8个师团,全力“围剿”抗联部队。张敬在参加抗联部队的第二天,就被一伙日军包围在一个山沟里。面对汹涌而至的日伪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临危不惧,手持两挺机枪守住山口,日伪军一时攻不上来。趁此机会,杨靖宇命令张念祖带人从后山撤退。下了山,只要穿过一条峡谷,进入原始森林,日伪军就无可奈何了。
日伪军预先在峡谷两边的高地上设下了埋伏,居高临下,严阵以待。日军的小炮打得非常准,冲在队伍前面的抗联战士倒下一片。张念祖组织敢死队冲了几次,都被日军密集的炮火击退。当张念祖准备亲自带领敢死队再冲一次时,杨靖宇从前面山口赶过来对他说:“看来从正面直接冲出去困难很大。”张念祖说:“冲不出去,我们会全军覆没。”说话间,几发炮弹落在他们掩身的巨石前爆炸,飞溅起的沙土簌簌直下,杨靖宇抖了抖身上的尘土镇定地说:“别慌!肯定冲得出去。正面佯攻,组织两支精干的小分队,从两侧迂回上去,消灭两边山头上的敌人。”说完伸手拿过一个士兵手中的步枪,看着山谷前的日军机枪手,略一瞄准,“叭!”的一声,远处日军的机枪手头一歪倒了下去。一旁的张敬在看呆了,因为那个日军机枪手的距离很远,在张敬在眼里他的脑袋只有苹果般大小,可是杨司令一抬手就把他干掉了,枪法可真神了!
张念祖将敢死队分成两路,自己亲率一路,翻山越岭,插到右翼日军山头的背后。先是一阵手榴弹,接着机枪扫射,日军没有防备,招架不住。几乎同时,攻袭日军左翼山头的另一路敢死队也顺利得手。山谷中的抗联战士们顺利冲出包围圈,躲进了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里古木参天,古藤缠绕,不见天日,枯死的大树横倒在地上。满地尽是树叶和枯草,四周不时传来野兽的吼叫声,听得人心慌。杨靖宇对这一带很熟悉,他和警卫部队走在前面,不时地回头提醒后边的人:“这里不能停!千万不能掉队……”在一片灌木丛林里,张敬在发现了许多鲜红的草莓,口渴的他随手摘了一颗。杨靖宇看见了,急忙制止:“这种草莓有毒,不能吃!”
当部队穿过原始森林时,天已近黄昏了,杨靖宇指着面前一座山说:“再加把劲,密营就在前面。”抗联官兵们翻山越岭,攀藤附葛,走过一条坎坷的羊肠小道后,眼前是一片开阔地——这地方就是抗联的密营。部队到密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在东北,没有太阳气温立即就降下来了,张敬在感到身上冷飕飕的。杨靖宇在路口安排了岗哨,让炊事班升火烧饭。
密营里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房顶铺的是结实的原木,原木上覆盖一层碎石,碎石上面是厚厚的泥土,泥土上长满了野草,伪装得和自然山体一样。日军一直怀疑这一带有抗联的密营,派出侦察机多次超低从密营上空飞过,都没有发现这里。这个密营较大,是杨靖宇精心设计的,设有枪械所、药房、仓库、医院等,可以容纳千人。密营周围是一大片高高的枫叶树,树上挂满了火红的枫叶,抗联战士们为此地取名“枫树密营”。
营地空地上有几口大锅埋在地上,灶台下面有暗管,这些暗管全部通往一个山洞。山洞很深,出口通往另一座山的半山腰,密营这边烧饭,远处山上的森林里起烟雾。密营东边有一棵高大的古树,爬上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山下的情况。山下有一条公路,经常有日军的卡车来回经过。
密营的医院里有两名女医生,一个姓姚,30多岁,大家叫她“姚姐”;还有一个姓王,20岁左右,是姚姐的助手。细心的姚姐把伤员分散安置,一处安置几名伤病员。姚姐和小王在抗联部队好几年了,救治过很多抗联战士。
炊事员在烧饭,战士们原地休息。杨靖宇看望伤员后,又到部队中转转,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杨靖宇在张敬在身边停了下来,张敬在是新兵,看到杨靖宇会有点紧张。杨靖宇伸出大手,摸着他的头说:“东北是个好地方,山里的野蘑菇、野山菜非常好吃。但并不是所有的野蘑菇、山菜都能吃,红色的野蘑菇不能吃,野芹菜有毒也不能吃。”然后杨靖宇给张敬在详细讲了哪些植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能做药。张敬在认真地听着,不断地点头。在他眼里,杨靖宇司令不但会打仗,还是一个大学问家。
英勇受伤 获杨靖宇鼓励
晚饭后,营地上点起一堆堆篝火,火中的木柴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每一个人都尽可能把冰冷的身子靠近火光,一张张青春的笑脸被炽热的火苗映红了。杨靖宇站在一颗大树下,神色威严,看到杨靖宇司令要讲话,立即全场寂静。杨靖宇指着周围的枫树说:“这个密营建在这里,除了因为这里地势好外,还因为这一片枫树,这些枫叶经霜打过后会更加鲜艳。我们抗联战士就要有枫叶的这种精神,不怕打击,不怕挫折,不怕困难。虽然现在咱们势单力薄,但我们个个要尽心竭力,为国御侮。哪怕受到更大的牺牲,也要坚持下去。”“现在东北抗日的形势对我们不利,但请大家不要忘了,我们是抗联的队伍,没有任何退却的余地。抗日,就是要坚决斗争到底,直到把日本鬼子全部赶出中国!今天我们损失不小,牺牲了好几个同志。明天,我们要敌人加倍偿还!”
杨靖宇将军
第二天中午,杨靖宇带部队赶到伏击地。张敬在埋伏在山沟东侧的一块大石头后面。日军就要到了,杨靖宇命令士兵们就地隐蔽,不要挖工事。西北风在沟谷间呼啸着,一棵粗大的枯树枝被刮断,砸在张敬在旁边的岩石上。张敬在不明白杨靖宇司令怎么会选这样一个地方伏击敌人,而且还不修挖工事,要如何防御敌人的炮火呢?张敬在带着疑问悄声问身边的张念祖,张念祖指着沟底说,这地方当地人叫“冰趟子”,春夏秋三季泉水经过沟底,流到远处的大河里,到了冬天,山沟里的水就结成冰了。张敬在想起小时侯家乡的小河里结冰,人们在冰上行走时滑倒的情景,恍然大悟。
谈话间,前面的枪声响了。杨靖宇派出的小分队诱敌深入,把日军引进了“冰趟子”。“冰趟子”的进口处很窄,杨靖宇在入口两边都作了埋伏。日军全部进了“冰趟子”后,杨靖宇立即下达作战命令,信号弹一响,山沟两边的枪响了。日军企图冲出去,但走不多远就纷纷滑倒。张敬在见沟底的日军像皮球一样滚来滚去,他手中的步枪开始“点名”了。“叭!”一个日军不动了——“打中了!”一连几枪,张敬在连续消灭了好几个敌人,他兴奋地把身子从岩石后面直起来瞄准,这时一颗子弹飞来,从他的右脸颊穿进左脸颊穿出,嘴里的牙被打掉好几颗。张敬在用手捂着嘴,几乎同时,一颗炮弹呼啸而至,在他旁边的岩石上炸响。他的脑子里“嗡”的一声,恍惚中听到杨靖宇司令大喊:“快!把敌人的炮手干掉!”之后张敬在就晕倒了。
当张敬在醒过来时,已躺在密营的医院里了,姚姐用山里的野草自制了一个“土药方”敷在他脸上的伤口处。杨靖宇到医院看望伤员,姚姐指着张敬在说:“脸上的伤十天半个月后就会好,腿上的弹片必须立即取出来。目前麻药用完了,我担心他受不了疼。”杨靖宇上前握着张敬在的手问:“你是抗联战士吗?”张敬在坚定地点点头;“怕死吗?”张敬在摇摇头,杨靖宇果断地一挥手:“立即手术!”
“杨司令的手好大呀!”70多年后,已过鲐背之年的张敬在坐在天井里,看着远处的天空喃喃地说:“他的大手把我的手全包住了,我感到心里暖烘烘的,跟着这样的司令,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敢往前闯。”
张敬在躺在手术台上,姚姐的手术刀朝他腿上的弹洞探去,黏稠的血随着手术刀的一次次探入,一股股往外挤。张敬在额上的汗水一层层冒出来,颗颗汗珠汇聚成一条条细流往下淌,他顽强地不吭一声。弹片不止一个,有一颗弹片还夹在了骨缝中,手术的时间超出了预想。当最后一个弹片被取出扔到搪瓷盘上时,伴随着“叮当”之声,张敬在终于疼得昏了过去。
恻隐之心 “枫树密营”暴露
张敬在养伤期间,杨靖宇在“枫树密营”附近又一次成功伏击了一伙下乡“扫荡”的日伪军,俘虏了1名日军和3个伪军。杨靖宇身高近2米,力气大、武功好、枪法精,抓到伪军从未杀过,对于受伤的伪军,都给他们治伤。杨靖宇认为,伪军也是中国人,中国人不能杀中国人。每次抓住伪军,他都耐心教育。放伪军回去时,杨靖宇总不忘叮嘱一句:“中国人不能出卖中国人,要不然对不起祖宗!”
这次,杨靖宇照例也没有为难抓到的3个伪军俘虏,命令医护人员给他们包扎了一下就放了。杨靖宇见那名日军俘虏年龄很小,动了恻隐之心,想了想也放了。放回去的那个日军被关东军的一个头目丢到火里烧死,另外3个伪军吓得连连求饶,并保证一定在3个月里,帮助日军抓住杨靖宇。之后这3个伪军积极活动,终于找到“枫树密营”的地址。日军并没有贸然出击,他们在“枫树密营”周围安排了眼线,为的是要抓到抗联将领杨靖宇司令。
一天,当日军获得杨靖宇到“枫树密营”的情报后,调集了上千兵力前来“围捕”杨靖宇。一时间,密营的南边、西边、东边同时枪声大作,只有北面没有敌情。杨靖宇心中一惊,密营暴露了,他立即命令警卫员帮助姚姐收拾药品,带不走的东西通通烧毁。当时,杨靖宇身边能作战的人员只有200多人,有人建议从北面转移出去。杨靖宇摇摇头:“北面可能是个口袋,大批日军在那里等着我们往里钻呢。”他一边命令士兵们在南边阻击,一边派张敬在到北面去侦察情况。
张敬在养伤期间在密营生活了一个多月,对这里的地形相当熟了,他手脚并用,很快爬上密营北边的山头。这时红日已从白雪覆盖的群山背后升起,把东方的天空染成一片桔红色。张敬在向前方仔细观察,发现远处森林里的树枝不断地晃动,在朝阳的照射下,隐约可见一个个闪亮的日军钢盔。他赶紧报告杨靖宇:“北边森林里有大批日军。”杨靖宇立即下令:“从密营东南角的一条小路冲出去。”杨靖宇亲自带着警卫排断后。部队离开密营后,天空开始下雪了,刺骨的寒风卷着雪花,在山谷间飞旋咆哮。
抗联战士们在风雪交加中行军,手上、脸上冻得红肿开裂,露出一条条血口子,呼出的水气很快就在眉毛上结成白霜,感到舌头在嘴里都冻直了,话也说不出来。步行在前面的队伍靠到一座陡立的山崖下边躲避风寒。“快离开这里!防止雪崩。向东,奔老虎山!”杨靖宇从后边赶过来大声下着命令。
队伍刚离开悬崖,山顶上的积雪迸裂,排山倒海而下,转眼间,山谷口就被崩塌的雪填满。走在队伍后面的十几个抗联战士被大雪冲倒、掩埋,幸亏埋得不深,很快被救了出来。如果部队在山崖下多待几分钟,就全完了。
几十年后,张敬在谈起雪崩仍心有余悸,他说:“雪崩比海啸还要可怕,人埋在雪下边,有天大的本领也出不来。”
损失惨重 突围路上遭遇狼群
部队顶着寒风又走了两个小时,有人提议休息,杨靖宇指着前边隐约可见的大山说:“天黑前,必须赶到老虎山密营!到了那里才能休息。”
在老虎山密营住了几天,杨靖宇派亲信孙建全到山下太平镇上买药。孙建全在太平镇上碰到表哥王伯如。王伯如原来也是杨靖宇部队的战士,在一次战斗中被俘,很快叛变,王伯如遵从日军情报机关的命令,在太平镇上开了一家药店,暗中收集抗联部队的情报。王伯如从孙建全处探听到杨靖宇的落脚点后,日军大队很快包围了老虎山密营。杨靖宇决定兵分3路,分别从北、东、西3个方向分散突围。张念祖带的部队向东移动,吸引日伪军的主力;杨靖宇的警卫排战斗力强,冲开一条血路;突围出来的部队在野狼谷会合后,撤往濛江境内的密营。这次,抗联部队损失惨重,人员伤亡了一半以上。
张敬在记得,那一年的雪下得特别大,林中的积雪有1米多厚,雪地行军特别困难,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有一次,张敬在不小心掉到沟里,张念祖用一根长木棒把他拉上来。张敬在浑身上下全白了,冷风一吹,冻成冰雪铠甲,越走越沉,但再累也不敢坐下来歇一歇,因为他亲眼看见一个战友坐在树下休息,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重、轻伤员共40多人,重伤员被用担架抬着行军,轻伤员徒步行走。晚上宿营时,抬担架的士兵们个个都累得精疲力尽。药品没了、粮食吃完了,许多伤员在痛苦的呻吟中死去。抗联官兵们每天都有人饿死、冻死,部队不断减员。日军飞机整天在头顶上飞,看见抗联部队就扫射、投弹,并向日军地面部队指示目标。张敬在和战友们渴了,抓把雪放嘴里;饿了,扒开厚厚的积雪找野菜、草根充饥,大多时候是饿着肚子在和敌人打仗。
杨靖宇司令派出去找粮食的士兵每次都是空手而归,日军为了切断抗联和老百姓的联系,采取“集团部落政策”,强迫小村子的老百姓迁到由日伪军控制的大村,并在村庄外围拉起铁丝网。
杨靖宇为了解决战士们吃的问题暗暗着急。有一天,走在队伍最后面的张敬在对杨靖宇说:“我老感到背后有人跟着,回头看时,却什么也没有。”杨靖宇仔细询问:“你再想想,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张敬在想了想说:“夜里总听到野兽的嗥叫声,那声音嘶哑、阴森、有力,还有点可怕。”杨靖宇眼前一亮:“粮食问题可以解决了。”
一天,在一处山坳里,战士小曹到附近林子里解手,不到1分钟,张敬在听到林子里传来小曹凄厉的呼叫声:“救命啊!”张敬在跃到一块岩石上抬头一看,小曹已被一只大野狼扑倒在地,脖子上流着血。张敬在抬手一枪,大灰狼倒了下去,几乎同时,张敬在的身后传来几声枪响。他回头一看,两只大野狼倒在离自己五六米的地方,是闻声赶来的杨靖宇和张念祖开的枪。枪声一响,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十几只大野狼把他们团团围住。突然,这些野狼的身后响起了一阵爆豆般的连发射击声,十几个身手敏捷的神枪手将野狼全部射杀倒地。张敬在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天,一群野狼一直跟着抗联队伍,寻找最佳的出击机会,想把战士们当成它们的食物,这群凶残的野兽最后还是栽在杨靖宇手里。杨靖宇让士兵们把狼皮剥下,剪成一张张长方形,在长方形的四周戳洞穿绳,然后脚踏狼皮,把绳子系紧,做成一双双狼皮鞋。
士兵们饱餐了一顿狼肉后,士气大振。杨靖宇的智慧又一次让这支部队绝处逢生。
鏖战五昼夜 杨靖宇壮烈殉国
1939年冬,日军组织“三省联合大讨伐”,一开始讨伐的重点就是吉林省境内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日军展开拉网式“清剿”,出动飞机侦察,日伪军烧林搜山,大批特务化装成猎户、农民、生意人,密布山间、森林及各交通路口。大批汽车上满载兵员,一旦接到情报,立即出动。面对日军的不断“围剿”,杨靖宇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一次次打破日伪军的包围圈。但抗联部队内部人员太杂,日军动用大批汉奸,设法与抗联部队的士兵接触,广泛搜集调查关于杨靖宇的情报。密营一处处被发现,抗联部队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小,最后被日军逼入通化县北边的无人区。在一次战斗中,张念祖和杨靖宇被打散。最后,张念祖和张敬在也脱离了队伍,两人想办法混进了城,打探抗联的消息。
这一天张敬在装扮成普通百姓,在一家小店吃了一碗面条,买了几个馒头正往城外走,见路边有人围着一张告示看。他无意中听到“杨靖宇”3个字,赶紧上前去看告示,告示上画着杨靖宇的头像,下边是“击毙恶匪杨靖宇”几个大字。张敬在吃了一惊:“杨司令牺牲了?这样的人怎么会死呢?!”他眼前不断浮现出杨靖宇高大的身影,耳边响起杨靖宇亲切的话语:“小鬼,这草莓有毒,不能吃!”“你是抗联战士吗?”“怕死吗?”……张敬在感到一阵目眩,泪水涌上眼眶,禁不住要哭出声来。他把脸转开,骤然看到城头上悬挂的日军的太阳旗,心头一紧,咬咬牙强忍心中的悲痛,出了县城。
当张敬在把杨靖宇牺牲的噩耗告诉张念祖时,张念祖也像突然遭到雷击,脸色都变白了,轻轻地自言自语:“抗联的部队没了杨司令,以后在东北这样严酷的环境里怎么生存啊!?”
张敬在和张念祖在寻找部队途中,在濛江境内碰上一群日伪军搜山走散了。匆忙间,张敬在逃到曹家屯附近,幸亏得到老房东赵响友夫妇的好心收留。白天,他躲在屋里不敢出来。晚上,就到放柴禾的屋里过夜。躲了几天后,张敬在想:杨靖宇牺牲了,暂时找不到部队,在东北也呆不下去了,干脆先回江苏吧。于是赵响友千方百计弄了一张出城通行证,帮助张敬在混出了县城。
路上,张敬在听说,1940年2月在濛江县境内,抗联司令杨靖宇在无粮无援的冰天雪地中,孤身与大队日军鏖战了5个昼夜。一个个日军倒在他的枪下,最后他被汉奸张奚若开枪击中。日军剖开杨靖宇的遗体,发现他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杨靖宇牺牲后,各地日伪军大肆屠杀支持过抗联的老百姓,他们的口号是:“一人支持抗联,杀全家。”回想起自己躲藏在赵响友家多天,赵响友夫妻还冒着生命的危险为他弄到出城的放行条,张敬在心中倍加感激。
张敬在回到徐州丰县时,家乡已成立了汪伪政府。于是张敬在隐瞒了在东北参加抗联的那一段历史,隐姓埋名生活下来。
质朴老兵的执著坚守
1990年代,电视剧《赵尚志》真实再现民族英雄赵尚志在1932年至1940年带领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的林海雪原中和日军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每天晚上,张敬在就早早守在邻居家的电视机前,边看边流泪,尘封已久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他想起杨靖宇、张念祖和一个个牺牲的战友;想起不顾生死救过他的赵响友夫妇……周围的邻居们这才知道,他是一个抗联老兵。但张敬在的晚年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未向政府要求过什么,从未向他人炫耀过什么,他的家中仅一扇破木门、一张床、一口土灶,但他生命的高度,常人无法企及。
2015年,丰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获知张敬在的抗战经历后,当地志愿者们经常去看望张老,听他讲述当年抗联部队和杨靖宇司令英勇的战斗事迹。2018年4月中旬的一天,张老突然感到胃不舒服,志愿者准备送他去医院,他不同意。志愿者说:“您是抗日英雄,我们关心您、照顾您是应该的。张老摇摇头:“我够不上英雄,只不过为抗战做了点事。你们如果出生在那个年代,也会那么做的。”几天后,张老平静谢世。
国家危亡之际,这位老兵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用稚嫩的肩膀扛起那个时代国家的命运。和平年代,他一直默默生活在农村,经年累月中执著坚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