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团参观“翰墨丹青绘同心 携手奋进新时代”书画展
- 自治区政协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8次专题学习进行集中研讨
- 彭健铭在东兴市调研时提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 王乃学在自治区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提出 以有力的举措推动平陆运河绿色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 自治区政协组织委员赴防城港开展专题调研
- 自治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8次专题学习进行集中研讨
八步尖峰山石刻背后的故事
● 马素丽
在中国古代,每每有重大的事情大都会通过石刻来做记录,石刻成为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在广西贺州历史遗留下来的众多石刻中,八步尖峰山石刻颇有特色,至今留存着80年前著名画家徐悲鸿的题匾和时任广西省主席黄旭初等省府地方要员名流的题文题联。
尖峰山摩崖石刻与山下墓碑石刻
尖峰山(原叫凤凰山),位于今贺州市八步区八步街道厦良村点灯寨,尖峰山东南面山腰峭壁上的摩崖石刻,下沿距山坡地面约2.6米,北距临江河约100米。石刻总长5.3米,总高1.4米,上书“瑞应来仪”四个繁体大字,右读横书,阴刻楷体,每字高1.2米,宽1米。落阴刻竖读双款,上款为“文山先生遗阡”,下款为“浙江徐悲鸿并书”。字体雄浑,行笔刚劲有力,结构严谨端庄,摹刻精美。
徐悲鸿是江苏人,为什么落款浙江?耐人寻味。
在摩崖石刻的下方,有一座建造豪华的砖石封土墓,墓主人就是徐悲鸿先生的摩崖石刻中提到的“文山先生”即梁文山。墓碑石刻有落款为黄旭初撰写的墓志铭,还有多位各界名人撰写的挽(墓)联。
关于墓主人梁文山,时任国民政府广西省主席黄旭初撰写的墓志铭是这样叙述其生平的:
先生姓梁讳绍宗字材号文山,贺县蓝田村人也……考贺县志:蓝田梁氏,实称望族,清初自美先公及其子文蔚、文峰、侄文翰、孙锦堂、庆堂均以岁贡出身,一时有梁氏六明经,暨三世明经之誉,可谓盛矣。先生生当清末,亦以明经显于时,值清廷疏通人才,凡五贡俱得,就职出仕,先生乃以县丞签分本省候补,大府器之,寻借暑东泉巡检,在任年余,政声卓著……
墓碑除有黄旭初敬撰、张廷辅(梁文山嫡传弟子)谨书的共1156个字的墓志铭外,还刻有多位各界名人撰写的题联(挽联),如:
第五路军军长张淦题:
风雅犹存伫看风采陈雅什 瑞云近接预徽应瑞启云礽
第五路军副军长王赞斌题:
文冠童军笔能扛鼎 经传学子人尽成材
留日学士、清末甲辰科进士徐培题:
白头偕老生多福 黄土同封卒不孤
嫡传弟子、总统顾问张廷辅题:
我尚愧高材 衣钵早传承溢誉
师真多厚福 云山坐领续豪吟
如此多的名人要人在梁文山去世后,前来对其悼念题联题横匾,省主席还亲自撰写墓志,可见梁文山先生在当时的贺县颇有声望。
名士梁文山及梁氏家族
贺县(今广西贺州八步区),位于广西东部,处于桂粤湘三省(区)的结合部。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临贺,在今八步区贺街镇西南村和河西村,属苍梧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设置贺州;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改贺州降为贺县属平乐府,隶广西省;贺县县城直到1951年8月才迁到八步。
八步虽然是在1934年正式成为建制镇的,但八步这一地名在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就已经有石刻记载了。清末至民初,八步已是广西近代矿业生产使用先进技术的榜样,发行过自己的钱币,1931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国民政府广西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驻地。
尖峰山上徐悲鸿题“瑞应来仪”摩崖石刻
自古以来,贺州地区以锡矿品位好、产量高而闻名,八步出产的纯锡有“八步响锡”美称,誉满东南亚等地。近代,运锡的商船在贺江流域特别是临江段最多时达三五百艘,来往于八都港线(八步—都城—香港)、八都广港线(八步—都城—广州、香港)、平梧港线(平乐—梧州—香港)之间,去时载运锡锭,回程载运机器,燃料及百业杂货,络绎不绝,百业昌盛、金融活跃、市场繁荣、商贸集散,可谓黄金水道。清末民初时,多次动乱、兵灾和军阀暴政,加上河段遭受的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航道不畅通,船运税收下降减少,更产生连带效应,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民国初,陆荣廷委任广西大学堂教员梁文山为贺县税务局局长。梁文山极尽全力设法疏通境内因战乱而梗塞的江河,使航道恢复,航运顺畅,税收恢复原有额度甚至攀升,据记载,1935年,全广西的锡产量为100万公斤,仅贺县八步就为38.7万公斤,超过整个广西锡产量的1/3,八步一跃成为广西的锡都。特别是1937年和1938年,八步锡矿开采的顶峰时期,矿工人数高峰期达3万余人。也因此,梁文山在贺县乃至广西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所以,黄旭初撰写的墓志铭里还有这样的叙述:
……已而清鼎改革,陆公荣廷统治省局,知其能檄,委贺县统税局局长,时贺乱甫定,河道梗塞,税收短少,固意中事,先生感于知遇,承乏斯职,乃极力设法疏通江河,不逾月而收入如故,且有过之……
梁文山的妻子蔡蔚青(1888—1978),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一完全师范学校,1914年到贺县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维护慈善机构“梁爱日堂”。梁文山的长子梁任邦是清末廪生,历任龙州地方检察官、合浦、谅山、曲江等县承审员,钦廉镇守使,广西边防陆军第三支队副官,湖南任用县知事,阳朔县知事以及贵县、贺县教育局局长,桂林县长等职。二子梁傑邦,毕业于广西桂林陆军小学堂第三期,与李宗仁、徐启明同窗,历任抗战时贺信怀游击队上校联队长暨第二集训游击队副司令,广西绥靖公署上校参议,怀集县副县长,贺县上校民团副司令等职。
梁文山墓
抗战之初,地处抗战后方的贺县青年和青年学生在政府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宣传、动员、鼓励下,踊跃投身军中和参加广西学生军到保家卫国的抗日洪流中。史料记载,当国民政府招考广西学生军时,贺县中学考取广西学生军的就有40多人(其中7人是女生),1938年11月在桂林正式成立的广西学生军第一团第三大队第十一中队里,贺县籍的学生军就有57人;梁氏宗亲有多人或从军或报读军校投身抗日战场,参加淞沪会战、蒙城保卫战等。
1937年10月7日,梁文山卒于贺县县城贺街家中,1939年9月29日,葬于八步尖峰山。
因梁文山在当地德高望重,一直以来都主张积极抗日,受到广西省府和地方要员及从各地流落到桂林的文化界名人的尊敬。所以,在他去世后两年间,广西省府和地方要员及从各地流落到桂林的文化界名人陆陆续续前来悼念,留下了题联(挽联);黄旭初也前来八步悼念并为其撰写了墓志铭。后来这些墓志铭和挽联,由时任临桂县县长的梁文山长孙梁家瑞请石匠将前来悼念的要员题写的悼联(挽联)刻成碑,立在梁文山的墓前。
徐悲鸿题匾“瑞应来仪”之由
徐悲鸿(1895—1953)与广西“二李”(李宗仁、李济深)的关系都很要好,他第一次到桂林后,新桂系当局就为他举办了首次在桂画展,聘任他为广西美术会名誉会长。尔后,鉴于他的个人名望,还请他担任广西省政府顾问。从1935年11月到1942年12月,徐悲鸿先后来往广西10次。其间,徐悲鸿在桂林办学,筹建“桂林美术学院”;兴办夜校形式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进行讲学;进行艺术创作;多次筹备个展与群展等各种美术活动。1939年1月,徐悲鸿赴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举办筹赈画展、宣传抗战,他将筹赈救亡义卖画展所得的1.5万多元交由星华筹赈会汇交广西,作为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抗日阵亡将士遗孤抚养之用。
梁文山一家积极为抗战而出力,其长子梁任邦和其孙梁家瑞在桂林政界威望很高,有深切爱国之心的徐悲鸿与梁任邦父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梁文山逝世后,当时在广西阳朔归隐创作的徐悲鸿也顺江而下先到梧州。徐悲鸿不露声色地到了梧州,入住时任广西梧州省立医院院长易敦吾家,其兄长易钦吾与徐悲鸿有同窗之谊,且是他向徐悲鸿推介广西桂林山水风光的。易敦吾把他安排在自己寓所的厢房里居住,为他保密,保他安全。为表答谢,徐悲鸿在易院长寓所客厅里创作了《奔马图》,至今仍由易敦吾后人收存。
1938年初,徐悲鸿离开梧州乘坐商船由西江入贺江(封水)逆流而上穿过信都县(今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然后过两江汇合处的浮山,沿临江傍贺县县城北上,最后到达八步。近40天的商船航行,徐悲鸿沿途写生,创作了《贺江景色》等作品。
徐悲鸿到达八步后,即前往蓝田寨的梁氏宗祠悼念梁文山。他为梁氏宗祠书写了一幅对联(据梁氏后人梁世远口述,对联后来被人拿走,已遗失)和“瑞应来仪”横匾一幅。徐悲鸿的墨宝“瑞应来仪”4个大字,是由梁氏家人另请工匠摹刻在梁文山墓后被磨平的崖壁上的。徐悲鸿是江苏人,为什么落款浙江?笔者认为,这与他的不公开之行有关。
《西京杂记》卷三:“瑞者,宝也,信也。天以宝为信,应人之德,故曰瑞应。”来仪,比喻杰出人物的降临。题匾“瑞应来仪”,应该是徐悲鸿对梁文山及其家族声望和贡献的充分肯定。
徐悲鸿到八步后,还到了八步的财源地富贺钟矿业公会,在那里留下了作品《蟹》。徐悲鸿在八步期间,还创作了《八步写生·晨》《马·无题》等作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