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史海钩沉
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让致敬追怀成为永远
2020-07-10 | 来源:《文史春秋》

让致敬追怀成为永远

● 黄祖松


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什么样的人致敬追怀。2020年是王力先生诞辰120周年,选择对王力先生的致敬追怀,参与王力先生雕像建造的过程,是我最为难忘的一件往事。

2001年9月7日上午9时,玉林市文化广场,艳阳高照,树绿花红。随着一块红布被徐徐揭开,一尊金光闪闪的铜像展现在人们眼前。铜像高2.8米,人物呈半坐形,一只手轻按着膝上的一本书,宽边眼镜下的一双眼睛深情地注视着脚下这片土地,形态慈祥睿智,一派学者风范。

这就是王力,从玉林博白走出去的世界赫赫有名的汉语言学大师、文学家、翻译家。

王力先生是世纪性的学界名人,在与他同时代的中国学者中,他无疑是杰出的。先生的导师、 国学大师、“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梁启超对王力的评价是:推倒千古,开拓一时。获得梁启超如此高评价的人,绝无仅有!王力先生对中国古汉语研究的博大精深,对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开拓性构建,前无古人。他学识渊博,硕果累累,著作等身,学子遍布世界。

每个人都怀有故乡崇拜的情结,我亦不例外。我因与王力先生同乡,从小就知道王力先生的大名,及至上广西大学中文系,在第一次领到的课本中,先生的《古代汉语》便赫然其中,倍觉亲切和荣耀。在大学期间,又有幸亲耳聆听王力先生的儿子——广西大学中文系主任秦似(王缉和)教授讲授《古音韵》和《现代诗韵》。目睹教授的大家风采,并有机会以老乡的身份多次到教授家请教知识、叙乡情,并得以从教授口中获知许多关于他父亲的故事,因而更增添了对王力先生的崇敬!在与外人谈及故乡时,王力先生的名字常常被我挂在嘴边,满满的自豪洋溢在脸上。虽然作为王力的同乡人,我等后辈在学识上、成就上不能望其项背,但总以能为先生做点事而感到荣幸和快意。

有一年年底,与老朋友玉林市委副书记韦克义闲聊中,谈到玉林的文化品牌,自然而然地谈到王力先生。韦书记说,王力先生是世界级文化品牌,这样的文化品牌广西不多,但对王力文化的弘扬力度不足,对王力文化的建设更是缺乏,以致很多后来者对先生不熟悉,甚至陌生,作为故乡人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为弘扬王力精神、教育激励后代、塑造民族品格做点事。于是他提出在玉林市文化广场树立王力先生铜像的设想。韦书记语重心长,情真意切,我听后激动不已,当即表示愿意参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韦书记和玉林方面当即把这件事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很快,王力先生雕像筹建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在筹备工作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困难是寻找王力先生的资料。因不知其后代和亲友的联系方式,玉林方面一时找不到先生的图像文字资料,雕像创作设计工作无法开展。韦克义书记委托我寻找王力先生的资料,我想到了王力先生的女婿张谷先生。张先生是我任职的《广西日报》文艺部原领导,他的夫人王缉国就是王力先生的大女儿。我大学毕业刚进报社工作时,正好与王缉国同在《广西日报》农业部编辑室工作,有幸共事近半年。在共事的时间里,我目睹了她的风采、文采,深受感染,获益颇丰。在与她的交谈中,了解了许多关于王力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故事,这种精神真传到她的身上,她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这些后来者。在工作中,我得到她许多教诲和帮助,撰写的文章许多是经过她亲自指点、修改后发表见报的。从她的每一处细致有见地的修改文字中,我读出了她的认真、博大、高度、深刻,这些成为我得以迅速适应编辑工作和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人的一生好机缘鲜有,能与王缉国共事,实属幸事!

于是,我择日上家门找到了张谷先生,说明了玉林筹建王力先生雕像的决定和遇到的困难,希望他能给予帮助支持。张老先生见到我这个“外家老乡”格外高兴,并对建造雕像这件事赞不绝口,他说:“我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现在终于来了!”他小心翼翼地把珍藏的王力先生的照片取出来,精心挑选了几张最有代表性的照片送给我,并对王力先生的性格特征作了高度的概括和形象生动的描述。他说,王力先生的性格特征表现在:做人真,性情真,学识真,治学真;博学、睿智、淡泊、从容、仁慈的大家风范。张谷希望雕像要尽量体现王力先生的这些性格特征。同时,张谷还对树立雕像的其他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临别时,他赠送我一本他撰写出版的《王力传》,嘱咐我读一读会对把握王力的性格特征有所帮助。

我把王力先生的照片资料转给玉林方面,玉林市成立了雕像建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迅速推进实施雕像建造工作。时任玉林市规划局局长的黄祖源具体负责设计、招标、筹资和建设工作。黄祖源亦是博白人,与我同宗,出于对故乡名人王力先生的崇敬热爱,工作格外投入,亲自组织征集设计图案和招标工作,并深入社会各界筹措建设资金。由于宣传发动工作做得充分,加上王力先生的崇高声誉,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大力支持,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资金很快落实到位。这期间,我则为雕像的图案设计奔走,联系广西艺术学院的朱光中教授。朱教授是著名雕塑家,曾为博白家乡设计建造了《绿珠女》雕像,立于博白县城街口。朱教授创作格外热情投入,我每隔几天便到他的工作室,观摩他设计、制作模型,与他切磋雕像创作的理解和细节呈现。模型制成后,我又先后两次陪同张谷到朱教授的工作室,让他现场观摩指导,并根据他的意见建议,作了多处精心修改。经过数月的创作、修改、完善,雕像模型终于定稿并获通过。然而,铜像的浇铸又碰到了困难,由于当时广西没有浇铸大型铜雕的技术能力,无法就近铸造,朱光中教授和玉林方面又联系了广州, 千里迢迢将模型运往广州浇铸。最后,铜像在广州铸造成功,并顺利运回玉林。

2001年,是王力先生逝世1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先生的铜像终于矗立在玉林文化广场。当日,玉林市为雕像落成举行隆重的落成揭幕仪式,市里四家班子的成员、各部门领导、各界代表、王力先生的亲属代表等数百人出席,气氛极为隆重热烈。

王力先生的铜像,作为玉林文化的一个重要地标,将在那里矗立千秋万载,王力精神也因此在这片土地得到永生。在雕像竖立后的10多年间,王力铜像成为学子、教师、学者及民众励志教育的圣地,入学考试、成年礼、教师节等时间节点,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自发到此瞻仰铜像,虔诚宣誓,感受思考,寻找信心和力量。由于千万人的虔诚抚摸,铜像上的一本书变得金光铮亮。

铜像,使故乡人民以及王力先生的所有弟子、学子对于王力先生的致敬追怀有了寄托,使王力故乡一代代人能源源不断地从中感受、汲取文化的滋养和文化的力量,从而使对王力先生的致敬追怀变得永远。文


(作者为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