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史海钩沉
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2019-07-15 | 来源:文史春秋

31.jpg


        湘江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征中的红军在广西北部的全州、兴安、灌阳湘江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长征途中最大的一次血战。广大红军指战员,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在战略被动的情况下,历经铁血阻击、生死抢渡、绝命后卫,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正如《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所说“湘江战役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6 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胜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32.jpg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结合桂林市全州县正在建设的红军烈士陵园项目,已规划建设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目前,该纪念馆已建成,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文物布展工作,相关配套设施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开馆在即。 

定址全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众所周知,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所写的《长征》律诗中的一句,指点江山,气势雄浑,博大的胸襟令人叹服,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查阅地方志可知,所谓五岭,其实指的是横亘在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等南方诸省之间的一系列横断山脉,包括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是史称南岭的主要构成。五岭大致呈东西走向,横断南北,地势复杂,形成了一道道地理上的天然屏障,难以逾越。

        毛泽东亲历长征,跨越了南方诸省,将众多的崇山峻岭踩在脚下,连耸入云天一向为畏途的南方五岭,在他眼中也不过是微微腾起的“细浪”而已。

        翻开地图,都庞岭和越城岭之间的破碎低洼处,恰好形成了一条狭长的谷地平原,这条谷地被称为湘桂走廊,是中原进入岭南地区最为便捷的交通孔道。全州,扼守湘桂走廊之要隘,为中原进入岭南之咽喉,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书称全州为“广西门户,北连湘楚,南蔽桂林,扼要筹防,向称重镇”。历代兵家欲进军广西或挥师中原,必首取全州,如秦始皇发兵征服岭南、太平天国北上进占南京,莫不如此。

        至近代,攸关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即发生在这条湘桂走廊之间的狭长地带。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长征转移途中的中央红军8万多人,在以全州为中心的全州、兴安、灌阳三县之间的三角地带,生死抢渡、迭经血战,最终以损失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了蒋介石调集中央军、湘军、桂军、粤军30万部队凭借湘江天险精心构筑的第四道封锁线,胜利渡过湘江,粉碎了国民党军“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至于战役的具体过程,各种资料俯拾皆是,笔者在此不作赘述。

        湘江之战的惨胜和血的教训,标志着“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失败,是中央红军浴火重生的关键之战。中央红军从此摆脱了敌军重兵的围追堵截,保存了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和中坚力量,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重新确立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对红军长征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十分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全州,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但足迹遍及全县11个乡镇。红军渡江的大坪渡、屏山渡、凤凰嘴渡口悉在境内,连中央军委纵队渡江的界首渡口区域,彼时还没划归兴安,尚属全州管辖。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脚山阻击战,牺牲人员最多、场面最悲惨的凤凰嘴渡口,以及断后的红三十四师最悲壮的文塘突围战,都发生在全州县境内。经多方考证,牺牲的近2万红军战士绝大部分就长眠在全州这片红色热土上。

        数十年来,全州县为保护红军长征湘江战役遗址遗存做出了不懈努力。如在重要战场遗址点树立保护标志,红军渡过湘江四大渡口都纳入了保护范畴,并积极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加强维修,还新建了一批纪念地,建成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大西江炎井温泉的红七军纪念园,安和龙井的红军堂等。组织人员对境内的文物史料进行抢救性挖掘和整理,出版了一系列与湘江战役有关的史料书籍,如《红军三过全州》《喋血湘江》《湘江战役重要遗址点简介》等。征集了许多保存在群众家中的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可移动文物,如迫击炮、手雷、刺刀、布告等文物。

展馆内容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坐落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的脚山阻击战旧址。这里距离全州县城 11 公里、高铁全州南站 12 公里、全州西高速路口 8.3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当年硝烟弥漫,鏖战正急,如今则绿树成丛,嫩草如茵,一派生机。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外形是十面红旗,左右各五面,迎风舒展,簇拥着中间闪闪发光的五角红星。它们象征着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克服万难,勇往直前,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纪念馆前面的大理石台阶,左右两边都宽为12.1米,寓意着中央红军和军委纵队在12月1日成功渡过湘江,走向全国胜利的彼岸。台阶中央的花圃中共有19团圆球绿植、3棵迎客松、6块石头,组合在一起象征着红军三大主力在1936年成功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失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最终的胜利。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占地面积 222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7479 平方米。其中,第一、二、三层为展陈区,展陈面积约 3800 平方米。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拟将2016 年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主题展览”整体移植到馆内,对红军长征全貌进行常设展陈。展陈内容共分战略转移踏征程、血战湘江突重围、伟大转折定航向、浴血奋战勇向前、革命理想高于天、胜利会师开新局、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7个部分。

        馆内还设有一个专题展厅,拟从军史角度,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全面展示湘江战役的重要战斗和主要场景,以情景式、体验式、动态式地呈现红军长征血战湘江的宏大主题,突出“湘桂古道红军路,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的意境,彰显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展览前言如此记载:“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光辉篇章,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主题展览,充分反映红军长征胜利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旨在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的长征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意义深远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记载着红军长征的英雄史诗,在桂北全州大地上耸立了一座不朽丰碑,红军忠魂得以与草木同春、山川同秀、日月同辉,可谓意义重大,也必将影响深远。

        史鉴往,物载史。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建成,传承着红色文化,弥补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的缺失,告慰了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将士,无论是于全州、还是于桂林,甚至于广西、全国都是一件大事和盛事。

        红色文化是指以红色道路、红色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于一体的内容体系,也可以概括为革命年代的“人、物、事、魂”。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建设教育的重要教材。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坐落在工农业蒸蒸日上、旅游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全州县,无疑是桂北红色文化最为集中的基地,为大桂林旅游圈添置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为旅游龙头,可以把桂林区域内的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结合起来,打造“长征品牌”,形成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的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大格局,人们可在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中进行红色旅游,接受精神文化洗礼。

        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为培训和教育基地,可以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起来,化桂林红色资源优势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特色品牌,争取融入到桂林正在建设的“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工程中,丰富桂林的旅游内涵,提升其内在价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责任在肩。文

 (作者为全州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