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史海钩沉
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古代姓氏一瞥
2020-10-10 | 来源:《文史春秋》

古代姓氏一瞥

● 郭新庆


古时,姓和氏不是一回事。最早女人用姓,男人用氏。姓是母系社会女人独有的,用来区分血缘关系;是家族系统的称号,代代相传。古从母姓,所以古人造字时,姓从女、从生。远古人的姓,如姒、妫、姬、姜、嬴等,皆从“女”。上古时代的氏,是姓的分支,是用来区别子孙出处的。姓是同一血统的人,氏是同居一地的人。

《左传》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古代姓氏错综复杂,一祖可以衍出许多姓,一姓可以衍出许多氏。随着人口增多,土地扩大,加之字形字音的变迁,古姓氏的错乱在所难免。据学者考证,古姓有百,今可考者仅五十有余。对春秋前的古姓,后人有二十二姓说,还有五十二姓说。随姓而来的氏,与姓相比,更富于变化。

古时一般民众有名无氏,有氏者大都是些读书人或有官爵的人。他们用官名、封地名,也有用自己的号为氏。名号是变化的,氏也是变化的,姓则是不变的。单个人称“氏”,合在一起曰“族”。最早时的姓氏是统治者专有的,姓氏之族是些利益集团。《后汉书·朱穆传》说:“臣闻汉家归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族姓。”柳宗元的远祖柳下惠就是以封地和谥号为氏。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高辛,也是以号为氏的。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国名或国号,一般都冠以“氏”字。如伏羲氏、神农氏、夏后氏、塗山氏等。《史记·夏纪》说:“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塗山氏之女也。”这里的夏后是国号,塗山是国名。《通志·氏族略序》说:“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这里说的地望,是权势显赫一方的家族。古代民无姓,只能用名称之。有爵位的百官称“百姓”。郑玄笺说:“百姓,百官族姓也。”这是春秋以前的事。《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说尧让家族和睦,家族和睦之后又协调百姓使社会和睦,社会和睦后又再协调万邦诸侯。

到后来,普通民众也开始有姓氏。《辞海》:“百姓,战国以后用为平民的通称。”其实春秋时,孔子和老子已这样使用。《论语·宪问》:“修己以安百姓。”《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里说的“百姓”显然不是指百官,而是指平民和庶人。但以“百姓”称百官,后来还有人在用,如《四书》“百姓如丧考妣三年”,这是说百官为父母守丧3年之礼。

古时对结婚的女人也称氏,常放在其父姓之后,《仪礼·士昏礼》《左传》《世说新语》等有记载。受汉人影响,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支系也有用氏为称号的,如鲜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等。

顾炎武《日知录·氏族》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秦汉以后,姓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