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深入崇左调研并主持召开协调会
- 钱学明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厚植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推动边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活动举行
- 费志荣在自治区政协相机协商会上提出 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 全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进会暨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体会议在桂林召开
- 自治区政协召开“桂在协商”全媒体协商工作专题研讨暨播出100期座谈会
香飘千年的三江侗族打油茶
● 梁旋云
“梦萦三江,茶香千载。”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香飘万里。三江茶品种繁多,品质上乘;三江人喝茶形式多样,茶味无穷。由于地处僻远山区,三江茶远不及西湖龙井知名,但三江油茶作为侗族独特的饮食方式,其醇香的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倍受美食大众的青睐。如果说“品茶三江,留香万代”,那侗家油茶不仅是三江茶文化香飘千年的代表,更是侗族同胞热情好客的一块“金字招牌”。
油茶的前世今生
据史料记载,三江油茶始于唐代。侗族人接触油茶,源于1000多年前一位侗寨“阿萨”(侗语:祖母)的意外发现。据说,古时候,一个阿萨上山劳作,发现一丛长于山野中的嘉木(青翠的树木),她采其叶回家,晒干烹煮,发现香气四溢,喝下其汤水后,清凉甘苦之感通透全身,舒心沁脾、神清气爽。于是,阿萨将该植物移栽至菜园,每年清明前后采摘,加工制成茶饼,天天制作油茶。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喝油茶的习惯便在侗族人家中流传开来。
现在三江洋溪乡高露村还有许多高大的古茶树,据《三江县古树名录》记载,这些古树属于山茶科类,已有上千年历史。高露村的加雷茶是传统上等好茶,三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已名声在外。如果想吃三江色正味美的油茶,加雷茶叶是首选。
笔者小时候听奶奶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位外地客商,绕道三江侗族自治县准备去贵州做生意,翻山越岭走到溶江河一带,不知不觉迷路了。山路弯弯,云雾缭绕,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在愁眉不展、万分着急之际,忽然,山那边飘来一股诱人的香味,商人寻香而去,走进侗寨。热情的侗家人接待他,带他来到吊脚木楼,为疲惫的他送上香喷喷、热乎乎的侗家油茶。
侗家油茶美食
三江侗族打油茶源于溶江河一带,洋溪和良口人最喜食油茶,当地有句顺口溜可以形容,大概意思是:高安人喜食沙虫,勇伟人喜食蚂蚱,良口洋溪人没油茶睡不着。
品尝油茶为何叫“吃油茶”而不叫“喝油茶”?是因为侗家人把油茶视为正餐。过去生活较苦,一日三餐没什么菜肴,人们就用油茶泡饭吃,天长日久就形成一种饮食习惯。现在生活好了,就算桌上摆有12大碗菜,但对于侗家人来说,那一碗油茶也是必不可少的,既吃饭也吃油茶。
又为何制作油茶叫“打”而不叫“煮”?是因为过去的侗家人真的是将茶叶放进锅里使劲打。以前生产不发达,人们还不能大面积的种茶叶,大都上山去采摘野生茶。而野生茶可遇不可求,一旦遇上,人们就不管是老茶还是嫩茶都采摘回家,其实采摘到的大都是以茶梗为主的老茶,而老茶煮时先要用力捶打才能出茶味,“打油茶”的说法就由此而来并沿袭至今。
所谓油茶,顾名思义,离不开油和茶。三江侗族自治县盛产茶叶,截至2018年底,全县茶园面积18.2万亩,年产值14.27亿元,四季常青的茶园被当地农民称为“绿色银行”,“三江春”茶叶品牌享誉区内外。三江同时还是茶油的原产地,物美价廉,目前市场售价每公斤百元以上。三江茶油和三江茶叶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被列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
侗族是南方百越民族的后裔,自古以稻作为生,特别喜种糯谷,喜吃糯食。因此,油茶的基本配料阴米(糯米饭阴干油炸而成)、油果(糯米粉混合白糖和成面团切成小球油炸而成)都是以糯米作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油茶的主料糯米饭、汤圆、糍粑也都是纯粹的糯米制品。
油茶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第一步,先往铁锅(一定要铁锅,打出的茶水才色黄味正)里倒上茶油,油热过泡(生茶油放进锅里加热时会产生气泡,等气泡完全消失时油才熟透,不会有生油的味道)放入花生米炸开;第二步,锅内放一小勺菜油,放上茶叶(老茶,打油茶的茶叶和泡茶用的茶叶是不同的),翻炒茶叶几分钟后,加温水煮茶,待茶水沸腾,呈现黄色浓汤即可将茶水舀出。第三步,将阴米、花生、葱花、饭豆等配料和糯米饭、糍粑等主料分别放入油茶碗,然后将茶水分舀入碗里,一碗香喷喷的油茶就可以吃了。
侗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寒山区,油茶能御寒防病,还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功效。特别是当人患风寒感冒,鼻塞气堵时,喝下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水,立刻神清气爽,身体的不适感顿时缓解。
油茶之于侗家人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是日常生活里的“盛宴”。如今,三江各地各民族基本上都有用油茶待客的礼仪习俗,打油茶既是侗家人的日常饮食,又是迎客宴庆必不可少的一道礼俗。平日里,只要有客登门,侗家女主人都会生火架锅打油茶。在逢年过节的餐桌上,或是“月也”(村寨之间集体做客)、百家宴的宴席上,都会有一碗热乎乎的油茶递到你手中。
油茶还是侗族人必备的早餐,“吃油茶了吗?”这是侗家人早上约定俗成的招呼语,“去我家打油茶”是三江人对亲朋好友最热情的邀请。侗族普通人家每天早起后,第一件事是打油茶,几碗油茶泡饭下肚才开始一天的忙碌。侗家人说,少了油茶,生活就像乱了套,新的一天不知从何开始。侗乡清晨,必定是茶香满寨。对油茶极其喜爱者,更是一日三餐离不开油茶,餐餐油茶不腻味。
油茶的万种风情
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三江将油茶演绎成独具特色、风情万种的民族文化。打油茶的生活习俗世代传承,每逢过年、过节或有贵客来访,油茶就变成侗家人的一场“风情盛宴”,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讲究。
“一空二圆三方四甜”指的是侗家人传统的四道油茶。“一空”指的是空水油茶,“二圆”指的是油茶里加上侗家自制的汤圆,“三方”指的是油茶里加上剪成小方条形的糍粑,“四甜”指的是将油茶里加上糖。
第一碗空水油茶,只有阴米、花生、油果、香葱、饭豆等油茶的基本配料,吃的时候不拿筷子,也不能用手扒,看谁把自己碗里的油茶吃得最干净,有比赛吃油茶技巧之意。“一空”的寓意为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清空所有私心杂念,回归生活本源,心无旁骛,专心品茶。
第二碗汤圆油茶,除了基本配料,加上汤圆作为主食。“二圆”的寓意为大家有缘相聚,团团圆圆,和和气气。侗家人的汤圆也很有讲究,有灰水汤圆、红薯汤圆、南瓜汤圆等,最好吃的汤圆是纯手工做的,嫩滑爽口。侗家人制作灰水汤圆时,需先将禾秆烧成灰制成灰水,然后用灰水浸泡自产的香糯一整晚,清晨起来用“对”(人工打米和打粉的用具)将糯米舂成粉,再用手搓成汤圆。
第三碗糍粑油茶,除了基本配料,加上糍粑作为主食。“三方”的寓意为亲朋好友间坦诚相待,方正做人,诚信处事。打油茶最好的糍粑是手工做的灰水糍粑,同样用禾秆烧成灰制成的灰水泡糯米,蒸煮后放入石臼,用木槌捶打成绵软柔韧的糍粑。这样的糍粑制作比较麻烦,但特别香软可口,是打油茶的上品主料,一般过年、过节或办喜事才有。
第四碗甜油茶,基本配料不变,只是油茶水里加了糖。“四甜”寓意为喝了侗家的四碗油茶,从此生活甜甜蜜蜜、幸福美满。侗家人办喜事必打甜油茶。
最有意思的是,以前侗家吃有主食的油茶仅用一支筷子,寓意是大家同坐油茶堂,就要同心同德,一心一意。三江侗族喝油茶的礼节也很有意思。喝油茶时,如果主人只给你一支筷子,客人拿起即喝下油茶,表明客人仍单身;如果主人给客人一支筷子,客人又拿一支,表明客人已成双成对,是已婚人士。
油茶的百样文化
油茶融进了侗家人的百样文化。
热情的礼仪文化。在侗寨,不管你走进哪一座吊脚木楼,主人家招待客人的第一道礼节一定是为你打油茶,主客之间边喝油茶边闲聊,不知不觉几碗油茶下肚,主客之间距离拉近,谈笑风生,犹如近亲故友,感情陡升。品尝侗家人打油茶,有这样一句俗语:“吃油茶要吃到底,不吃到底不懂礼。”凡是到侗家做客吃油茶,不能轻易说自己吃饱了,那是对主人家的不敬,当然,如果真的吃不下,就必须在将饱之时告诉主人别打了,提前预告。
和谐的交际文化。侗家人之间常以打油茶为名,叔伯兄弟、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边吃边聊天,既交流生产、生活经验,又进行感情沟通,大家和和睦睦,共享欢乐。三江良口一带有个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兄弟叔伯从早上开始,一家一家轮流打油茶,兄弟多的家族油茶从早打到晚,初一整天都在吃油茶,不再摆桌吃正餐,有的甚至一天轮不完,第二天继续。杀猪过年准备的猪肝粉肠,必定留到大年初一配油茶,还有为过年做的糍粑、油果等很多平时鲜见的油茶料都备齐,可谓“油茶盛宴”。
朴素的恋爱文化。侗族青年男女交往的方式叫“行歌坐夜”,打油茶是其中主要的内容,一般是男生到女生家打油茶,边吃油茶边对情歌,香喷喷的油茶一碗又一碗,火热的情歌一首接一首,情意也随着锅里的茶水越煮越浓。
古朴的礼教文化。侗家人打油茶的习惯是大家围着火塘吃,油茶碗从靠近锅边的人依次传递,先得者不能独自先吃,碗先捧着或放下,等主人或者年长者说开吃,大家才开始一起吃。
最为有趣的是打新娘油茶。这是三江溶江河一带侗家自古流传的一种婚俗习惯,新娘进新郎家门时,要先打油茶。这餐油茶只打3道,这种讲究也许来源于中国茶文化中的“茶三酒四”。能吃上这餐油茶的只有新郎家的家人及近亲家属,其中寓意是:新娘从当天起就是这一大家子的女主人了,打油茶将成为她最基本的生活日常,以后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天天自觉早起挑水煮茶做家务。三江林溪一带还流传年轻人“闹新娘油茶”的婚俗,即吃罢新郎喜酒后,新郎的同伴陆续去闹新娘。原在火塘边陪着新娘的老人见后生来了,便悄悄避开,新娘也溜进房间。这时,后生互相挤眉弄眼,故意大声说:“响雷了!”然后将楼板踩得“咚咚咚”响,还夹杂着阵阵鞭炮声;接着后生又继续起哄:“我们要吃油茶,新娘快出来打油茶呀!”如果新娘仍不出房门,后生又来另一招,在三脚灶下烧起旺旺的大火,架上铁锅,不放水和油,把锅烧得冒火烟,一些人假装阻止:“不要添柴加火了,锅裂啦!锅裂啦!”更有甚者还把鞭炮扔进铁锅,“噼里啪啦”作响,闹得屋子里烟雾弥漫,新娘恐怕弄裂婆家的锅,终于出来打油茶。后生喝罢闹新娘的油茶,掏出一些礼钱放在碗里,或者夹在筷子上,作为赠给新娘的“针线钱”。
新娘出嫁后回门,也要打油茶,谓之回门油茶,把全村各家各户的妇女都请来吃油茶。由于是新娘掌勺把碗,谁能喝上,都视为幸运,分享到一份幸福。因此,每每遇到有新娘回门油茶,村寨里的阿婆阿奶、大婶大嫂,纷纷携儿带女,欣然前往,把新娘家挤得满满的。
油茶的传承发展
2000年,三江县城开发河东新区,群众在自建房屋里开起油茶店。油茶的色香味美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油茶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名声越传越广,许许多多到三江游玩的客人常闻香而来。从此,三江油茶开始走出农家门。油茶店渐渐多起来,以至于原名河东芙蓉小区北街的两条街,被民间称为“油茶街”。随着“油茶街”生意的兴隆,三江油茶店遍布县城的大街小巷,三江油茶的美名由此口口相传,声名远播。
围着火塘打油茶
2014年,“侗族打油茶”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江油茶得到更好、更系统的传承和传播。2015年12月,三江良口乡良口村的杨春环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打油茶”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2017年9月,良口乡和里村的杨应溪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打油茶”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为进一步传承和传播民族传统非遗文化,2017年5月27日,县举办首届打油茶技能竞赛活动。当日,多耶广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数十支侗族妇女打油茶队伍架起铁锅,摆开阵势,展技艺、比技术,通过打油茶来积极展示和大力传承侗族传统的饮食文化。2018年3月8日,县举办第二届打油茶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侗族打油茶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油茶成为外地游客必尝的特色风味,也成为侗家人热情好客的一块“金字招牌”。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侗家的油茶也从简单到丰富。猪肝粉肠百草汤、酸鱼、酸肉和酸鸭,这些美味佳肴,油茶桌上应有尽有。油茶的寓意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它既是美食,也是民情,它承载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身边所有人和事的美好憧憬和祝愿。
“三江的油茶,中国的茶,世界再大也少不了它。”对于生活和工作在外的三江人,油茶像是流淌在血脉里的记忆,如影随形,变成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有三江人的地方,就有油茶;有油茶的地方,乡愁就有停泊的港湾。如今,三江油茶店已开到柳州、南宁甚至全国各地,三江游子可一解乡愁。侗家油茶厚重的乡情、纯朴的民风同样也感染着各民族兄弟姐妹,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希望与
油茶来一场美丽的邂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