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有声杂志
当前位置:首页 > 有声杂志 > 正文
【朱德情注烈士与烈属】
2020-10-15 | 来源:《文史春秋》

朱德情注烈士与烈属

● 孟  红


英雄是每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朱德力所能及关心照顾烈属,其情亦真亦浓,堪见其高尚情操品质。


终生怀念“井冈兰”


烈士伍若兰(1903—1929),是一位性格刚烈的湖南耒阳县奇女子,被根据地军民誉为“双枪女将”。她从小性格倔强,胆量过人,8岁进私塾读书,12岁考进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入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与毛泽东堂妹毛泽建是同学。在邓宗海等人撮合下,1928年2月底,她与朱德在耒阳水东江梁家祠堂结为革命伉俪。随后,她陪伴朱德会师井冈山,建立红四军,血战新七溪岭,经历“八月失败”,三次反“进剿”、两次反“会剿”。萧克曾作诗:“朱伍才貌正相当,邂逅相逢于耒阳。”

1929年1月,蒋介石纠集湘、赣两省6个旅3万多人向井冈山进攻。1月14日,伍若兰跟随朱德和3000多名红四军官兵离开井冈山。在转战途中,敌人对红四军穷追不舍。2月2日,在江西寻乌县的一个村子,天还没亮,敌追兵赶到。战斗十分惨烈,敌人倚仗兵力优势围追堵截。为摆脱敌人纠缠,掩护朱德和军部,伍若兰带领警卫排边打边退,不幸腿部中弹,但她坚决不投降,趴在地上狙击敌人。最后,敌人从她身后绕过来,用枪托把她打得头破血流。她被俘后,敌人一开始并不知其身份,后被另一被俘者指认:“这是我们军长的妻子。”敌人对她施以重刑,但她刚强不屈。2月12日,伍若兰在赣州被国民党残忍杀害。

当时通讯落后信息不通,直到2月17日,朱德才从报纸上看到妻子牺牲的消息,不禁撕心裂肺,悲涌心头。《粟裕战争回忆录》一书提到,听说伍若兰被俘时,朱德心里就明白凶多吉少,因他了解妻子性格,知她宁死也不会投降。他们没有孩子,朱德手里只有伍若兰一针一线亲手做好的一双布鞋。他什么都没说,拿着这双鞋独自一人走进树林里。“我们看到朱军长把伍若兰同志为他做的一双鞋子一直带着,很受感动。”

自此,朱德独爱兰花。伍若兰牺牲时,她和朱德结婚还未满一年,但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朱德后来曾经向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如此介绍:“她在农民里无人不知,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

早年在井冈山时期,朱德便把一种野生的兰花取名为“井冈兰”。1962年3月,已是76岁高龄的朱德重上井冈山时,亲自在山野俯身挖出几株“井冈兰”带走,以寄托他对第二故乡——井冈山的眷恋和对革命烈士、爱妻伍若兰的怀念。为表达对“井冈兰”深深的眷念之情,他赋诗一首《咏兰》:

井冈山上产幽兰,

乔木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

寻芳万里几回看。


关爱烈属并嘱托遗孤

继承先烈遗志


1934年春节前夕,朱德率领红军总司令部机关又一次来到福建省泰宁县城,住在陈家大院。他每次来泰宁,都要问起地方工作和群众疾苦,有时还走家串户,嘘寒问暖,特别是对军烈属的柴米油盐,桩桩件件他都记在心上。

这天早饭过后,朱德有点空闲便决定去砍柴。出了城就是山,但要砍柴还得走一段山路,这难不倒行伍出身的朱德,对他来说,翻山越岭是家常便饭。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是砍柴老手,时近中午,大家把砍下的柴火捆好收场,朱德挑起一大担柴走在前面。

进城后,朱德不急着回陈家大院,而是挑着柴直奔烈属李大妈的院子。原来,眼看临近过大年,他惦记着要帮李大妈家备点柴呢。

李大妈认得这位“大官”,上一次他到她家,和蔼地问长问短,知道她缺劳力。这一回还亲自把柴送上门来,李大妈被感动得不知所措,朱德则平静地微笑着说:“军民一家人,砍点柴不算什么!你就不要见外喽。”

朱德回到陈家大院,换下脏衣服扔进木盆,通讯员匆匆赶来报告说前线指挥部来电话,朱德二话没说拔腿就走。这时,苏区干部李火凤路过,顺手把木盆端走,正巧,李大妈后脚跟来,趁李火凤把木盆放在门口转身去挑水时,悄悄把木盆里的衣服抱走。一会儿,朱德回来见衣服不翼而飞正纳闷,小李挑着两桶水进来也发现衣服不见,查来查去才知是李大妈拿走了,两人急忙赶过去,一进门见大妈正在搓洗衣服。朱德看着小李和李大妈推来推去抢洗衣服,笑了。

朱德率八路军总部人员驻扎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期间,一次,警卫班战士小李送信回来,见老乡正在采集榆钱,小李便也采了满满一碗榆钱,放点盐、醋拌了拌,端给朱德吃。朱德看着这碗榆钱,对小李说:“老乡们的生活非常困难,拿榆钱当饭吃,我们吃了,老乡们吃啥?我们八路军是工农子弟兵,要爱护百姓。哪怕是一碗榆钱,也要首先想到老乡。”随后,朱德让小李把这碗榆钱饭送给烈属韩奶奶。

1938年初夏的一天,朱德找来女战士阎平,郑重其事地说:你现在长大成人了,有些事情,该说给你听听啦。

阎平惊奇地讨教道:总司令大人,您要说的是什么事?

朱德沉痛地讲述了一段秘密家史:阎平原本姓李,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军阀残忍地杀害了,她自己也是幸得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才从监狱里解救出来的。为防止再遭敌人残害,大家把她东躲西藏,最后选定寄养在一户姓阎的穷人家中,改姓阎。

朱德沉吟片刻,语重心长地说:“反动派要斩草除根,可是,共产党是永远杀不绝的。你要记住,是党给了你第二次生命,是许许多多无名的革命父母把你养大成人。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千万不要辜负革命前辈对你的期望,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朱德这殷切期望的话语给阎平以深深的震动,更加坚定了她跟着共产党革命一辈子的决心。


派人绕道看望英雄母亲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与副总司令彭德怀的智囊团骨干、得力助手,3人多年默契配合,屡立战功,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深厚革命情谊。在朱德的热心牵线下,左权将军和貌美知性的女干部刘志兰在山西省五台县潞城北村相爱、结婚并生下女儿左太北。

刘志兰,北京人,与彭德怀夫人浦安修是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属中学的同学和好友,是“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被朱德赞为“女同志中的佼佼者”。左权极为珍惜自己的婚姻,对妻子呵护有加。刘志兰自幼丧父,在她眼里,左权不只是丈夫,还是老师、兄长。

然而,这个幸福之家不久就被侵华日军无情毁于一旦。1942年5月,侵华日军纠结3万多兵力对太行山之麓的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首脑机关进行“铁壁合围”。在奋不顾身指挥突围中,左权将军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十字岭与敌激战时,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

身在延安的朱德得悉这一噩耗后,不胜悲恸。1942年6月2日,朱德将左权的爱人刘志兰从中央研究院接到延安,告知她这一不幸消息,并且挥泪提笔悲愤赋诗《吊左权同志》,赠予刘志兰: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朱德这首慷慨悲壮的七绝诗词,既对左权将军的英勇捐躯寄托由衷的赞佩与深切的哀悼,又充分表达自己为民族解放而战的坚定信心。

不久,朱德写专文《悼左权》,称赞这位烈士“他是钢铁般的坚强,狮虎般的勇敢”,号召全体边区军民向这位伟大的抗日将领看齐。

1943年,朱德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左权将军牺牲1周年追悼会上庄重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随后数年,左权母亲一直不知儿子已血战捐躯,大家这是有意瞒她,怕年迈的她一下子承受不了失子的打击和创痛。

1949年夏至,左权将军牺牲7年后,人民解放军挥师湖南时,朱德指示路过左权家乡的部队派人绕道醴陵看望英雄的母亲。

当进入醴陵的部队高唱《左权将军》之歌,告诉老人家:“左权没有回来,我们都是您的儿子。”老母亲这才知道自己日思夜想的小儿子已为国捐躯7年。她略显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苦痛和失落,但没有恸哭,很快恢复平静。也许她从遥远的记忆里瞬间找到安慰与理解:早在1937年9月18日晚,左权在山西稷山县给叔父左铭山写了一封信:“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的母亲对我的恩爱……我今日即在上前线途中。我们将以游击运动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我军已准备以最大艰苦斗争来与日军周旋……没有坚持的持久艰苦斗争的精神,抗日胜利是无保障的。”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洪洞县又给母亲写去一封长信,其中写道:“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后来,左权母亲请人代笔撰文悼念儿子:“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写信勉励英雄的布田人民


湖南省资兴县布田村是一个英雄的村庄。这里曾军旗招展,是朱德的整军之所,也是八一南昌起义后的首庆之地;这里曾血腥遍地,107名革命干部和群众在这里英勇牺牲。

朱德部队在布田休整期间,布田村村民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资兴游击独立团将士一起,四处打探敌情,收容部队失散人员;前往周边的旧县、渡头、坪石等地打土豪、斗劣绅,为部队筹集资金;攻入资兴县城,打开粮仓为红军筹集粮草。1928年8月1日,朱德、陈毅召开简朴而隆重的南昌起义周年纪念大会。朱德在会上的演讲激情洋溢,他回顾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战斗历程,讲述自己3次来到资兴,同资兴中共党组织、游击队开展革命的斗争经历,特别盛赞布田村人民“为我军护伤员、筹粮草、探敌情,日夜辛劳帮助我军搞好休整。这种帮助与拥护,稳固了军心,增强了红四军的志气与信心,对革命前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布田的这种贡献,我党我军将切记不忘……”资兴、汝城、桂东的中共党组织、游击队负责人和布田村村民代表先后登台讲话,数千军民掌声雷动。8月2日清晨,朱德、陈毅率领休整了几天的部队离开布田,经桂东回师井冈山。离别之际,布田人民扶老携幼送别亲人,并将多方筹集到的一批粮食送给红军。

布田人民与红军鱼水情深,正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之源。红军一走,该村遭灭顶之灾。1928年9月17日,国民党第八军第二师王兆英团纠集地方武装3000余人,分4路趁夜包围该村。仅当天就有600多间房子被烧毁,87名革命干部和群众被杀,加上随后被烧的房屋和被杀的革命干部群众,共有千余间房被烧成废墟,107人遇难。屠杀和鲜血更加激起革命斗志。在杜修经、唐天际、黄义藻、陈奇等领导下,更多布田儿女参加游击队。黎晋文、黎龙恩、黎守安等30多名布田儿女将热血洒在龙溪游击区深山老林里……

1950年11月,始终未忘那些舍身为革命的烈士的朱德,百忙中提笔给布田人民写了一封信:

你村1928年为我军休整,护伤员、筹军粮,作出重大贡献。后被焚毁,遭屠杀,仍坚持斗争,这是值得钦佩的,望你们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村民激动万分地聚集在一起,聆听识字的干部反复宣读这封来信,感动地说:“党没有忘记我们!新中国没有忘记我们!朱德军长没有忘记我们!”

1965年,资兴县拨款在布田村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内安放百余名布田烈士的遗骨,供后人瞻仰纪念。


重返井冈山 走访老战士慰问烈军属


1962年3月3日至6日,在江西视察工作的朱德和夫人康克清乘车从吉安出发,经泰和县从拿山到石狮口,重上井冈山。在车到桐木岭哨口再向茨坪驶去的路上,朱德与陪同者亲热地拉起家常,不仅问到山区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搞得好不好,还急切问起当年的红军老战士、特别是山上的烈军属过得怎样。途经泰和时,朱德感慨地说:“这里是吉泰大平原,只要你们把水利解决好了,这里就能变成一个大粮仓啊!”放眼眺望,他意味深长地提到:“江西人民为革命出了很大力量,付出很大代价,也牺牲了很多同志,现在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老根据地的人民,更不能忘记这些为党为革命牺牲的同志呀!”

朱德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各革命旧址、瞻仰烈士纪念塔、参观井冈山大小五井、会见当年的老赤卫队员,与井冈山人民一起度过难忘祥和的4天。其间,朱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老人十分激动,热情地鼓掌欢迎。朱德亲切地向大家嘘寒问暖:“你们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还有什么困难?”老人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托毛主席的福,托共产党的福,都好,都好!”接着,朱德对井冈山管理局的干部说:“敬老院不仅要收鳏寡孤独、丧失劳动力的人,而且要注意收在战争年代牺牲了的革命烈士的父母。他们过去对革命都作出过贡献嘛!也可以在这里养起来。”朱德还特别强调要关心烈士家属,搞好烈军属工作,每年要召开几次烈士家属座谈会;并且一再嘱咐:“要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有困难时你们更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该救济的,一定要救济!”

朱德还亲切会见袁文才等烈士的家属。井冈山的老红军和广大群众纷纷来到朱德的住处,带上最好的礼物送给朱老总。当时群众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只能拿出红薯之类的东西相赠,但都被朱德婉言谢绝,只收了袁文才遗孀谢梅香的一件礼物——“井冈兰”。袁文才、王佐二人原是当地绿林好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积极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他们也愿意向共产党靠拢,把毛泽东和起义部队接上井冈山,率部接受改编。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在永新县含冤牺牲,时年32岁。1950年,袁文才、王佐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深情题词纪念先烈


朱德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虔诚怀念是一如既往的,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深情泼墨挥毫的众多题写珍迹中。

李硕勋(1903—1931),四川省庆符县(今属宜宾市高县)人,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1931年6月,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后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派,前往海南指导武装斗争。李硕勋抵达海口后,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同年9月5日在海口市东校场英勇就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

马本斋(1901—1944),河北献县人,回族。卢沟桥事变后,他举起抗日义勇军大旗,历任回民教导队队长、总队长,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7年间驰骋沙场,身经百战,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敌人抓走马母白文冠,用种种手段逼她给儿写劝降信,但她宁死不屈,义正词严拒绝敌人,为让儿安心抗日,她绝食7天,光荣殉国。朱德曾题词: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杨靖宇(1905—1940),河南省确山县人,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批追捕的日伪军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1957年7月15日,朱德为通化陵园亲笔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戴安澜(1904—1942),安徽省无为县人,著名抗日将领。他曾血战长城古北口,后在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瑞阳公路战)、徐州会战(艾山阵地战)、昆仑关大战等立下战功。1942年,戴安澜率第二〇〇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当年5月殉国。朱德曾写《挽戴安澜》祭悼:“将略冠国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坐落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西部抗日山上的抗日山烈士陵园,是中共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兴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安葬烈士最多的抗日烈士陵园,1941年7月由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在原马鞍山上破土兴建,至1944年7月初步建成,共建有1486座烈士墓,安葬着1626位烈士的忠骨,9座大型纪念碑上镌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1943年落成的纪念堂前广场,正中立有一刺刀形状的纪念塔,塔北面为朱德所作《抗战五周年挽八路军阵亡将士》长诗一阕,全诗22句44行:

吾华好男儿,正好抗日死。

民族赖以立,国亦得所恃。

捍国不惜身,伟哉诸同志。

寰宇播英名,千古传青史。

羞彼汪陈辈,甘作敌犬豕。

腼颜认贼父,臭遗不知耻。

倭焰益以张,侵凌无底止。

毒计施“三光”,屠戮及赤子。

狼烟飞满目,腥膻遍城市。

“扫荡”复“扫荡”,争夺在尺咫。

正谊激同仇,血肉冒锋矢。

相持已五年,战斗难数计。

杀敌逾十万,捷报盈筐纸。

外侮不足危,所惧在内毁。

阋墙安可再,徒为敌者喜。

耿耿我心忧,国人其共弭。

幸者赵燕地,豪侠能继起。

忠勇建奇功,首推诸烈士。

后死者何盟,还我山河是。

热血洗乾坤,建国从此始。

民主真共和,世界皆仁里。

持此慰英灵,光明新世纪。

这首题诗,是1942年7月7日朱德在延安《新中华报》上发表的诗作,雄浑沉郁,荡气回肠,铿铿作金石声,从中可以看到他作为总司令对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烈士的深切悼念和崇敬之情。

六连岭烈士陵园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六连村。六连岭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创建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23年琼崖红旗不倒。莫同荣、徐成章、官天民、王文明、杨学哲、熊侠、杨树兴、郭天亭、王白伦、李振亚等以及许多无名的革命先烈在这里书写了不屈的英雄篇章。1957年1月22日,朱德到海南视察工作时,曾在六连岭下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满怀革命豪情赋诗《六连岭》:

六连岭上现彩云,

竖起红旗革命军。

二十余年游击战,

海南人民树功勋。

1957年10月18日,朱德为董存瑞烈士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这8个镏金大字被镶嵌在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

重庆市铜梁县于1962年10月落成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碑身正面是朱德题写的“邱少云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

雷锋是一位模范执行毛泽东主席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时,年仅22岁。1963年3月1日,朱德为雷锋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1964年3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消息《朱委员长董副主席等分别题词 号召人民解放军全军官兵向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学习》,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等为欧阳海烈士题词。其中,朱德的题词是:学习欧阳海同志高度自我牺牲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的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于1965年开放,其碑身正面镌刻着由朱德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