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有声杂志
当前位置:首页 > 有声杂志 > 正文
【鲜为人知的程思远旧事】
2024-01-12 | 来源:广西政协报

 

鲜为人知的程思远旧事

蒙成干

 

  已故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中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自1930 年以来,担任了李宗仁的机要秘书,一直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成为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风云人物。本文记述他的几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

 

笔名“心园”颇具匠心

 

  程思远的“思远”之名及别字“近之”的由来,报端时有刊载,在一部分人中耳熟能详,但对其笔名“心园”的来历,知道的人并不多。

 

  程思远的笔名“心园”颇具匠心:一是“心园”与“思远”谐音颇近,作点文字游戏,富有雅趣;二是字面典雅,意为心如园地,腹有经纶,倾情而吐。

 

  “心园”的笔名,最早见于1948年《万象》第一期杂志中的《石泓女士生活日记》。1947年深秋,时任国民党立法院立法委员的程思远,在南京认识刚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来南京找工作的石泓小姐,两人一见如故谈起了恋爱,并不断升温。石泓喜欢弄点笔墨,把她与程思远的爱情发展经历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1948 年1月1日,她在日记中写道:“得心园从上海来信,得知伊须在沪耽误二日,才能返京并说从明年元旦起,开始我的新生命,获得我的爱与归宿,骄傲地享受我的美丽与青春,一切都如我的意愿向前发展......”

 

  1949年,程思远夫妇寄居香港。入港之初,程思远无所事事,以其与李宗仁的关系及其特殊的阅历,每天为在港的林露民、张思健主持的《正午报》撰写一篇《政海秘辛》的稿件,以“心园”的笔名在专栏里刊登.在港产生了巨大影响,程思远也因此得了一笔丰厚的稿酬来补贴生活。

 

  关于这个笔名,还曾发生过一次有趣的误会。程思远的老挚友,著名作家、记者、杰出的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在《程思远别来无恙 》一文中说:“本报(指《正午报》)创刊时,他曾替我们写过人物谈,而我呢,也算和他做搭档。用“心园’笔名的是他。我呢,则用沁园’来补白。这个“沁’字,倒不和“心’字同音。可是外间不知道,有人以为“心园是我,也有人以为“沁园是他,闹了许多有趣的笑话我曾接了一些骂我的信,其实是程兄的事,和我不相干的。还有一场毁谤官司,几乎打到我的身上来。”

 

代李宗仁写的一封亲笔函

 

  程思远长期担任李宗仁机要秘书,在民国时期或是李宗仁从海外归来后,为李宗仁受理过文件信函数以千计。这里所说的是李宗仁回国后,他代李宗仁写的一封亲笔函。

 

  1966年春节前夕,按中央有关部门安排,程思远与李宗仁夫妇赴南方参观访问,从广东到海南,最后回到故乡广西。行前,因健康原因,曾让李宗仁夫人郭德洁留在北京住院治疗,但她坚持与大家同行。春节过后,程思远和李宗仁夫妇回到了故乡广西。他们参观了南宁、柳州等地之后,回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3月19日,郭德洁因劳累致病情恶化,倒在了她下榻的桂林宾馆的房间里。当地政府立即组织了抢救,但由于癌细胞扩散,乳腺癌已转移为肝癌和其他部分的癌症,病情不可遏制地继续恶化下去。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获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专机把郭德洁女士接回北京治疗。3月21日,多方抢救仍然无效,郭德洁女士辞世。

 

  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长达40多年的妻子郭德洁逝世后,李宗仁悲痛万分,孤独静寞、苦闷不断向他袭来为了消除心中积闷,李宗仁即令程思远代他写信给远在香港的故旧何柏林先生,让他来京叙旧。

 

  何柏林,原名叫何福荣,又名何荫棠,别号鲁衮,1905年7月出生广西上林县协和乡六门村。7岁读小学,及长,在宾阳县城就读中学中学毕业后,考人南宁军校经理科就读。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军政部经理学校1932年8月毕业。毕业后长期在新桂系营垒中经理部门供职,多是主管军需、财务、器械等工作。由于他工作卖力,善于理财,多得主官赏识,由少尉见习做起后被李宗仁提携他为总统府会计长、总统府第六局局长(中将衔),主管总统府总务、财务、交通及招待之责1949 年,是国民党政府动荡剧烈的一年。4月,代总统李宗仁将总统府从南京迁往一州。10月,由广州再迁重庆。11月,时任总统府第六局局长的何柏林,持李宗仁的亲笔信,向军政部刘航琛部长提支美钞 10 万元,为李宗仁日后飞美就医打下了经济基础,然后遵命由渝飞港由于这层关系,李宗仁念念不忘属下忠实幕僚何柏林。

 

  程思远受命后,欣然提笔,以李宗仁的语调,写下封亲笔信:柏林兄惠鉴:

 

  仁在桂参观结束后,原定即赴羊城候兄来晤。不幸德洁所患乳癌突发展到肺、肝、胃、肠各部,情势十分严重,特临时改变计划,迳由南宁返京,现德洁已于甘一日凌晨0时州分,因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想吾兄在报上已有所闻。仁经此突然变故,一时不能离京,拟请兄位俪依照原定计划,于四月八日由港返粤,抵穗晤子女后,即乘穗京班机迳飞首都一行。来回旅费由仁负担兄与子女晤叙已请有关实为安排,兄到穗时自有负责同志面告一切。又仁经此事变内心颇受打击,深欲与旧友如高洞、许昌等重聚一堂相与话旧,并从长期计划共同奋斗的途径。如蒙他们惠然于四月底前返国一行,倾吐积帼,固所愿也,有仗乞为此意婉为转达,毋任企幸。

 

  手此顺颂

 

  近祺!

 

  (季宽兄亦愿高、昌两兄来京一行,来去自由,晤面后仍可返港,乘去旅费由仁负担。)

 

  宗仁

 

  三月二十一日

 

  何柏林收到李宗仁信函后,于4月4日由港飞往北京,与李宗仁会晤叙旧。回港后,依李宗仁的嘱托,处理李夫人郭德洁在港的遗产。1991年,何柏林出版《我的浮生片段》一书,该函被收人其中。

 

参加老年历史研究会

 

  1985年2月26日,400 多名耄蒙老人齐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大厅,他们正在举行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与会者大多是各界的名流,其中有史学界、文学界人士,有民主党派成员、归国华侨、台湾同胞,有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此时的程思远79岁,也参加了这次大会。

 

  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历史学家周谷城当选为研究会会长,他讲话时着重指出,这个研究会对于历史的研究,就是要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客观公正地书写历史。以近代、现代历史为例,要全面讲述中华民族20世纪的历史,既要歌颂辛亥革命,又歌颂国共合作:对于抗日战争,既要写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壮举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地记述国民党的英勇抗敌,真实公正地书写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史。

 

  在成立大会上,康克清王光美、溥杰等人先后发言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程思远也发言,介绍自己于1965 年随李宗仁回归祖国后,“不用扬鞭自奋蹄”,在参政议政之余,凭着他与新桂系的特殊关系,以其亲身经历,写成《政坛回忆》《李宗仁晚年》《白崇禧传》等书的经过和体会。对程思远长期担任李宗仁、白崇禧的机要秘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讲话,与会人员报以热烈的掌声。

 

为老舍茶馆馆添新彩

 

  在首都天安门前广场西大街上,有一家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命名的茶馆,因为它古朴典雅,又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风格,世界各国政要、社会名流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这家茶馆大门的正上方,挂着一块留金的匾额“老舍茶馆”四个大字,正是程思远所书。老舍茶馆始建于 1988 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由北京企业家尹盛喜先生一手创办的民俗文化茶馆。老舍茶馆的创办,使京城文化得到了升华,在北京独占整头它的创办,也凝聚了程思远先生的一份心血。

 

  早在1930 年代初,程思远受李宗仁、白崇禧之托,在广西南宁办了个乐群社内设有餐厅、咖啡馆和接待部,为接待各地来广西的客人提供文化活动的场所,也为开展青年康乐活动提供了场地,既有利于观光旅游又有利于广西对外联络。乐群社办得有声有色,备受李宗仁、白崇禧称赞,也为程思远积累了办实业的经验。此后程思远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一直奔走四方.热心于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老舍茶馆创办之前,尹盛喜先生曾就此事征询过程思远的意见。程思远将他创办乐群社的做法,并结合京城的特点,提出了集茶文化、戏剧文化饮食文化为一体,突出京味特色的建议,得到了尹盛喜的采纳。应尹盛喜的盛情邀请,程思远欣然挥毫为茶馆题名,并题写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添新彩”的赠言。

 

  茶馆开张之后,宾朋满座,接待了众多的外国元首、社会名流和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美国前总统布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德国前总理科尔、日本前首相海布俊树、泰国公主诗琳通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夫妇、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等都曾驻足留步,走入茶馆品味中国民族文化。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人们可以欣赏到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该茶馆中,还集有众多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名流题词、赋诗、赠画。而程思远所题的“老舍茶馆”四字特别醒目,让人不禁追忆程思远为茶馆献出力量,更加怀念他为增进各国友谊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

 

台儿庄大战著丰碑

 

  1938 年春,台儿庄大战爆发。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机要秘书的程思远,随白崇禧到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大战,亲历了此次大战的全过程。

 

  1992年10月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政府,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反抗外侮不屈不挠的抗日爱国精神,决定在台儿庄城西南郊的古运河畔上建一座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经过多方筹备及施工,纪念馆在1993年4月胜利落成。为了永志台儿庄大战的伟大意义缅怀先烈的不朽精神,纪念馆筹备委员会盛情邀请了程思远为纪念馆撰写碑文。此时的程思远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接到来函嘱托后,他饱蘸笔墨,一气呵成,写下碑文:

 

  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一九三八年春,日军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欲速取台儿庄以围徐州,贯通津浦。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以汤恩伯在峰北扮敌之背。日军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疯狂进攻。我国将士同仇敌忾,不畏牺牲,浴血奋战。刘震东司令在营县壮烈殉国,王铭璋师长血洒滕县。在台儿庄,日军一度占领城寨四分之三,孙连仲所部寸土必争,死力支撑.使我军完成对敌合围。四月六日,孙汤各部发起攻击,将敌一举击溃。是役,历经月余,歼敌万余,击落日机两架,缴获战车五十余辆大炮三十多门,枪枝万余创八年抗战之伟绩,扬中华民族之雄风。五十五年过去爱国将士冲锋呼喊犹在耳畔惊魂夺魄的场面似在眼前先烈精神不朽。萦怀于斯,勒石永志。

 

  程思远撰写的这段碑文堪称纪念台儿庄大捷的经典铭文。314字,精炼地概述了台儿庄战役的史实和精神透过碑文,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当年抗战的壮烈情怀。

 

  此碑立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门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碑名,著名书法家权希军书写。成文于1993年4月8日,也是纪念馆开馆之时。在当天的揭幕仪式上,程思远为纪念馆揭幕,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为兴建炎黄二帝巨型塑像鼓与呼

 

  在河南郑州黄河之滨京广铁路之旁,有座高 106米的巨型塑像,它就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一-炎黄二帝的光辉形象。如今,它已成为全球华人和国际友人寻根祭祖、观光旅游的胜地。值得一提的是,炎黄二帝巨塑从筹备到兴建经历了较长的时间,程思远参与其中,为之鼓与呼,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智慧、力量的化身,是中国心、民族根、中华魂的象征。1987 年炎黄文化研究专家王仁民发起兴建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全球华人的积极响应,并得到了薄一波、周谷城、肖克、程思远、李政道、杨振宁等海内外各界著名人士的关注与大力支持。经过努力,1988年12月21日,炎黄巨型塑像筹建委员会在京成立。会议通过了筹委会的名称、章程、人选、筹资办法等,推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为会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肖克为第副会长,程思远(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15人为副会长。

 

  兴建炎黄二帝巨塑需要大量的资金。筹委会成立后,草拟了一份筹资倡议书,周谷城以及其他筹委会同志和海内外许多著名人士为倡议书题了词。程思远题写了“情系中华”四字。这倡议书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为筹资捐助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筹资同时,筹委会还认真做好炎黄二帝的形象、选址、材质等工作。在形象上,他们向全国发出炎黄二帝形象征稿函。经专家讨论评定,最后确定的炎黄二帝外观形象体现了中国各民族的特点,炎帝额头饱满、从容、慈祥,两道皱纹完美地体现了神农氏朴实睿智的气质;而黄帝则威武雄健、眉头微蹙,体现了军事家的风采。在选址上,他们反复比较,最后选定黄河游览区东侧向阳山上。这样巨塑面向黄河,距京广铁路大桥 400 米,每几分钟就有一列火车经过黄河大桥,每天有数十万旅客可以观赏到“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起到激励民族感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效果。对于材质,经过大量论证,最后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外挂花岗岩,用 72 根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柱子,构成巨塑的根基,体现了永久性、民族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炎黄二帝巨塑工程浩大,除了巨塑主体工程外,还建立一个15 万平方米的大广场和8000平方米的纪念坊,两侧分别刻放钟鼓鼎和上下五千年的百位文人墨客豪杰的塑像。

 

  1994年9月12日,炎黄二帝巨塑工程在郑州举行开工典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思远亲临施工现场参加典礼,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炎黄二帝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民族感情的支柱载体,分布在海内外的十几亿华人多以炎黄子孙自诣,他们不分国籍、族氏、宗教及政治信仰,都把炎黄二帝尊崇为中华人文始祖,由此而产生的强大的中华民族向心力是坚不可摧的,也必将对促进祖国四化建设和统一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随后,他朗诵了特意为炎黄二帝巨塑而作的诗歌《炎黄颂》。

 

  程思远的讲话和题词,高举爱国团结大旗,大力弘扬中国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了与会人员高度的赞扬,大大地鼓舞人心,对加快炎黄二帝巨塑的兴建步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998年6月,程思远当选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会长,并为轩辕故里题写了“人文初祖”匾额。

 

  2007年3月,炎黄二帝巨塑首期工程竣工。滔滔黄河奔流东去,极目苍穹,慈祥智慧的炎帝与威严刚武的黄帝并肩而立,见证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程思远为炎黄二帝巨塑的兴建功不可没。它的竣工,可以告慰程老先生在天之灵。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