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广西北部湾海丝路风情水彩画展”述评
2023-01-05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广西北部湾海丝路风情水彩画展”述评


2022年8月14日至24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广西北部湾海丝路风情水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美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广西水彩现象”。该展览从广西南宁预展中遴选出87幅优秀水彩画作品晋京展出,分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代表性场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海新通道建设场景”“广西北部湾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场景”“北部湾生态文明场景建设”四个单元。


来自广西的水彩画展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其聚焦的是历史悠久且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海丝路。“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船队从大陆海岸线最西端的广西合浦出发,开启了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以来,“风卷千层浪,潮涌北部湾”,八桂大地正以北部湾港口群为基点,加快推进与东盟47个港口的海上互联互通,呈现出热潮涌动、活力迸发的发展态势,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艺术家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广西的重要指示精神,扎根广西海丝路的第一线,用水彩描绘所见、所闻和所感,展现丝路古港的变迁和新时代广西的壮美风姿。


传承与发展


广西水彩画发展到今日的水准并非偶然。从历史渊源来看,北海作为开放地带,中西文化艺术融合在此由来已久。18至19世纪很多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内地,水彩画由此在珠三角区域传播开来。而后,一些西画艺术家抵达北海,为北海水彩画的传播奠定了历史基础。抗战以来,徐悲鸿、关山月、白雪石、吴冠中等艺术家的广西寓居经历及名作留存,对广西“漓江画派”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画派开拓者阳太阳创作了大量富有民族韵味的水彩画,拓展了水彩画的民族化融合。并且,作为广西美术教育的领航人,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水彩画家,这些水彩画家在创作观念和手法上积极探索,拓宽了水彩画的表现空间。从在地环境来看,广西自北向南跨三个气候带,喀斯特地貌、滨海海域、原始森林等地域自然生态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水彩画家们提供了创作的丰厚沃土。展出的《碧海蓝天》《白头叶猴》《北部湾之春》等作品,正是八桂大地的生态景观呈现。从民族特色来看,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多民族和谐聚居的壮乡、丰富而质朴的少数民族风土民情提供了多元的地域呈现视角。从海洋文化来看,北部湾人民向海而生,绵延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所给予的海洋元素与亲水特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奠定了先天润养和未来空间。正因为有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水彩画发展成为广西的优势画种。


此次展览不仅得到广西老中青三代水彩画家的倾情支持,更离不开广西政协的出色组织。广西政协从展览立意、展览策划到创作选题、创作组织、作品筛选等环节层层把关,展开全过程服务。并且,对该展览引发的“广西水彩现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政协在文化艺术交流传播方面树立了示范案例。具体来看,一是广泛联系,为艺术展览搭建平台。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各部门配合艺术家的选题创作,组织艺术家听取广西合浦博物馆馆长讲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广西发改委专家讲解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意义,广西民委专家阐述打造全国少数民族示范区的具体工作,还邀请广西电视台记者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具体细节等一一与艺术家们进行分享,帮助艺术家开阔视野、开拓思路;二是充分协商,为艺术家提供创作支持。广西政协领导带领艺术家们赴广西各地充分调研、搜集素材、组织创作。筹备工作中特设创作督导组,由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担任组长,负责联络全广西艺术家,并对题材选取、创作起草、样稿确立、深化修改等给予全过程指导。这一方面充分尊重了艺术家的艺术表达诉求,另一方面发挥其团结统战作用,极大调动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深化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


守正与创新


艺术家们为呈现海丝路这一宏大题材,充分激发出艺术智慧与创作热情。众所周知,水彩画一般尺幅不大,其风格本身也非常适合描绘小桥流水、风轻云淡等自然题材。可是,如果仅仅是清一色的小幅作品,即使艺术水准很高,也很难彰显海丝路博大精深的底蕴。而大幅水彩画在内容上能够更充分发挥,用笔上更加自由活泼,但在画面的整体把控上更具有挑战性。此次展出的87幅作品中近一半是宏篇巨作,由此可见参展艺术家勇于挑战的精神与深厚的创作积累。除尺幅拓展之外,艺术家还在以下三个层面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其一,从单一技法到综合材料的叠加运用。水彩基本上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色在纸上完成的。轻薄透明、水溶性强、灵活多变、不易修改等是水彩的基本特点。长期以来,水彩画家对画面纸张与颜料质地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国内的水性材料与水彩画册印刷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着水彩画创作的固有认知,这也导致水彩创作相较其他画种而言在材料的使用上更加固化。而从此次展览可以看到,作品在材料和技法使用上有了很大拓展。比如国画颜料、水粉、丙烯、马克笔、矿物质颜料等均在画面中有不同程度的叠加运用。在探索综合材料多样表现的同时,又很好地保留了水彩自身特性中最为重要的流动性与透明感,汲取不同绘画门类的营养,最终形成新时代广西水彩独特的绘画语言。


其二,从速写习作到主题创作的题材担当。以往水彩画的表现对象以风景、静物为主,通常速写、习作与写生作品居多。以海洋题材为例,渔船、海浪、白鹭、沙滩是其永恒的题材。而此次展览则有着鲜明的主题意识和强烈的时代感体现:87幅水彩作品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专题7幅、“西部陆海新通道”专题9幅、“小康生活”专题49幅、“民族团结”专题5幅、“生态文明”专题17幅。这些作品显然跳出以往传统的题材,如《盛世海丝》《浦汉物语》《逝去》等再现了合浦在海丝文化交流之路的历史意义;《丝路古港》《北部湾港》《夕照老街》等回溯了北部湾地域的人文历史变迁;《钢铁战士》《民心工程》等则力图构筑当代社会发展的时代风貌;《渔歌》《疍家珠女》等记录了疍家文化与八桂风光。水彩画以丰富多彩、平实生动的艺术语言,担负起重大题材的描绘。


其三,从传统写实到现代构成的多元重构。比如艺术家根据作品题材和空间需求将画面形象进行主观处理,又借力现代媒介图像与其他绘画门类,对不同元素进行新的组合,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形式与内涵,使作品从传统构图转向平面构成和装饰语言进行呈现。《海丝路古城之合浦》构图打破常规,画面以明显的线条感进行平面构成,并将油画的肌理融入房屋墙壁。《归来鱼满仓》《开海节》《大海牧歌》等作品中的装饰美感也颇有意蕴。再如内容上从再现记录转向多层时空的拼接。展厅的第一幅作品是黄华兆创作的巨幅三联画《盛世海丝》,这是一种具有密集叙事性的历史主题画面。艺术家在尊重客观历史的基础上,对郑和下西洋途经各国夹道欢迎的盛况进行再现,但又跨越历史,加入艺术想象的创造力,使作品的意象得以延展,既具备强烈的叙事性,又兼具浪漫的抒情性;既有东方传统水墨的空间营造,又有西方绘画的光影表现。多元组构的探索让画面呈现出多样性与层次感:写实又写意、传统又现代、厚重又轻盈。


热议与期待


此次展览是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为数不多的以单一水彩画种呈现重大主题的展览,并在首都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引发学界对“广西水彩现象”的关注。


吴为山认为,参展艺术家们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中心系生活、心系人民,把目光注视到新时代的发展中,在表现人民豪迈、江山壮丽、大海辽阔的主题中发挥出水彩的巨大作用。徐里表示,广西水彩画在创作上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风格,在中国美术版图上创立了一个独特的群体语言。水彩画群体艺术家是中国美术界不可忽视的创作群体之一,是一支很有分量的队伍。陈洪武认为,此次展览将水彩画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尚辉将广西水彩画与广西现当代美术的关系并置在20世纪水彩坐标中,认为此次展览用艺术语言的现代性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现代性,这是艺术语言和思想内涵相结合的展现,肯定了广西对当代水彩画的贡献。丁宁认为,此次展览整体上反映了广西的风情与变化,作品有看点、有水平,尤其推进了“在地性”题材的表现,并表示应在多样性特点上展开进一步探索。陈坚认为,整个展览生动鲜活,饱含真情实感,广西不仅有历史、有名人、有榜样,还有传承的水彩创作团队。朱万章表示,此次展览的作品让人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看到时代高速发展的势头。邵晓峰从地域性深意、综合性拓展、专题性深入三方面对此次展览进行评价,并对广西水彩大踏步迈进的趋势表示期待。邵军对作品主题、在地特点、艺术语言等方面给予肯定,数量庞大的水彩画家出现在广西是一种良好的艺术群体现象。王雪峰从水彩画语言与展览主题之间的关联切入,认为广西水彩画在多元状态下以统一的地域特色进行呈现,既表达了广西的开放和发展,又显示出广西艺术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朱剑从丰富性、融合性、诗意性、地域性等方面探讨了广西的地域特色对水彩画种生长提供的优越性。于洋表示,北部湾水彩风景展现出水彩画语言的表现张力和能力,让人耳目一新,并对主题性创作及大型多媒介多画种创作中产生水彩佳作表示期待。牛克诚在总结中认为,此次展览让中国美术界眼前一亮,水彩画作为广西的优势画种,孕育出一批热情奔放的创作群体,可以成为水彩画史上的一个群体现象,值得关注。


综上,此次展览呈现了当下广西水彩画艺术发展的可喜面貌,以及未来纵深发展的多种可能,也为中国水彩画如何表现重大题材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