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打造面向东盟市场经营便利地和国家产业基地
2023-03-09 | 来源:广西政协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中国与东盟合作。如何更好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对于建设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两会上,聚焦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由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孙大伟牵头,来自广西、四川、贵州、辽宁、重庆的33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提案,呼吁——


打造面向东盟市场经营便利地和国家产业基地

 

3月5日,广西南宁。

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组装车间里,身着统一服装的工人们正埋头苦干,忙着装配一款新能源客车。而旁边的测试车间内,工程师们正在对一款即将上市的新能源重卡进行全方位检测。待完成出厂合格检测所有程序后,这些车辆将很快被销往海外市场。


申龙是一家进驻南宁时间不长的汽车制造企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已出口至东盟、南美等海外6个国家和地区,不久前又成功取得了向泰国出口新能源客车的新突破。“2022年我们实现出口产值2000多万元。随着我们的新产品上市,今年公司预计实现出口产值2亿元以上。”


申龙汽车的出口产值猛增,是我国持续深化与东盟产业合作的一个缩影。


中国与东盟是全球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近年来,双方聚焦汽车、绿色化工、高端金属新材料、机械等关键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合作、深度对接,双边贸易往来保持着良好增长势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3年里,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巨大冲击,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东盟贸易却逆势增长,双边贸易额连创新高。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规模达6.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双方继续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中国与东盟合作,指出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产业合作极为重要。加强双方产业合作,有利于打造优势互补的新产业链,提升区域生产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还有助于共同应对产业链遭到冲击、破坏的挑战。如何助力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心心念念的“国之大事”。


为了在全国两会上发出好声音、提出好建议,去年以来,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做足了前期调研功课,先后深入自治区商务厅、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崇左、百色、防城港等广西沿边沿海城市的保税区、边境口岸、开放开发实验区进行走访,了解中国与东盟在跨境产业合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市场经营便利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后,自治区政协又组织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到贵州、云南、重庆、四川等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沿线省区市进行相关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在扎实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孙大伟作为第一提案人,和同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四川省政协主席田向利、贵州省政协主席赵永清、辽宁省政协主席周波、重庆市政协主席唐方裕,以及来自广西、四川、贵州、辽宁、重庆共33位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提案呼吁,打造面向东盟市场经营便利地和国家产业基地。


“广西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条件。国务院去年出台的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重要文件中,明确支持广西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自由便利地。”委员们认为,广西在深化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在广西等边境省区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面向东盟的国家产业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两个循环”,探索建立制度型开放先行区和试验田,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


目标明确,政策为先。委员们在提案中建议,从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建立通关便利化新机制、进一步降低通关成本、加快跨境金融业务创新等方面着手,深化落实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系列政策。同时,建立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机制,推进国务院文件中关于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自由便利地、构建安全的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竞争力控制力等一系列政策落地落实。


“支持广西、云南等边境省区构建产业安全屏障。”委员们呼吁,制定出台面向东盟的国家产业基地发展规划,重点布局汽车、电子信息、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等关键产业链,大力发展机械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特色产业链,并纳入国家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布局建设沿边沿海临港产业园区,把国内转移产业的上游材料和关键环节留在国内,着力构建产业越顶转移的“拦河坝”“蓄水池”,促进东盟、东南亚更好融入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循环;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各省区市以及东西部地区开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打造“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东盟资源+北部湾制造+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等产业链开放合作新模式,带动国内市场大循环;加强国际产业合作,支持广西、云南等边境省区创建一批国家产业跨境转移合作试验区,鼓励国内企业在试验区内建设面向东盟的出口制造基地和利用东盟原材料的进口制造基地;大力推进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广西、云南边境地区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集群。


记者 覃文宇 黄富强

编辑:黄治中    责编:李华毅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