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区政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第十组举行2024年第四次学习座谈会
- 黄俊华率调研组赴河池市调研
- 彭健铭率九三学社界别政协委员赴梧州市开展调研
- 自治区政协机关开展“玫瑰书香”读书分享会
- 孙大伟深入崇左调研并主持召开协调会
- 钱学明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厚植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推动边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自广西的青蒿素成为全球抵抗疟疾的主力,在广西广泛使用的针灸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遍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当下,包括壮瑶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国际范”十足,在造福人类健康事业上大放异彩。
那么,如何把“名声在外”的中医药充分利用起来,推动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呢?
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召开前夕,农工党广西区委发挥自身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优势,组织动员自治区政协农工党界别委员,深入开展调研,深层次探讨中医药“下乡进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自古以来,包括壮瑶医药在内的中医药是广西各族人民防治疾病的有效独特手段,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全区医疗卫生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1月21日,出席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自治区政协委员、农工党广西区委一级调研员庞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基层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网络”“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提供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等内容,但目前,全区基层中医药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其疗效和特色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近几年,基层中医力量不断增强,但是很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仍未超过20%。”来自贵港市人民医院的自治区政协委员、农工党成员冯洁美谈到,不少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的仅开设了中医治疗室,部分即使开设了中医诊室、牵引治疗室、康复科、中医病房,但未开设其他中医专科及中医综合病区,导致基层开展中医药治疗服务多停留在常见疾病简单治疗上。
“因缺少针对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基层医务人员缺乏进修学习和提升技能的渠道。”根据农工党广西区委最新一项对基层医疗机构3070人次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基层医务人员愿意参加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但超过半数人员并不了解中医药相关适宜技术,而这与基层群众愿意选择使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愿望相差甚远。
为确保人民群众能“方便看中医、放心看中医、看上好中医”,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农工党广西区委以及来自农工党界别的自治区政协委员积极发声,建议启动中医药强基层“十百千”专项行动,实施“自治区包县、设区市包乡、县一级包村”下沉帮扶,切实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的优势作用,共同守护乡村振兴“健康线”——
成立10个自治区级中医专家团队,遴选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专家,每月到各县区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讲座。
组建100个由市级三级中医医院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团队,与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坐诊带教关系,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开展县级“千名中医”联村帮扶活动,由各县区统筹辖区中医医疗资源,选派中医师下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月驻点坐诊一天,开展培训指导。
在中医药基础条件较好的市县,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合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其疗效和特色优势。□ 本报记者 潘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