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在设区市政协主席座谈会上强调 全面提升政协履职效能 更好服务我区高质量发展
- 自治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9次专题学习进行集中研讨
- 徐绍川在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 费志荣率队赴梧州市开展政协委员联动协商时提出 持续为推进工业园区科创平台建设献计出力
- 钱学明在全区政协“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 深化拓展委员行动 联动助推产业振兴
- 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举办“委员经济沙龙·微协商”活动
为经济稳进提质聚智添力
——忻城县政协助推经济工作侧记
组织委员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进行专题视察监督、“微”监督14次。
委员及委员企业“牵线搭桥”引进企业(项目)18个,织委员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等下基层活动100多场次,受益群众1万多人次。
……
2023年以来,忻城县政协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中心和发展大局,全面落实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用一项项调研成果、一次次协商议政、一件件委员提案、一条条创新举措,助推忻城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精彩履职答卷。
以协商之能紧扣中心助发展
县政协聚焦“工贸强县、农业稳县、城建塑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振兴等重点课题,深耕细作调研协商主业,开展课题调研、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协商、对口协商等各类调研、协商活动40余次。成立由县政协领导担任组长,专委会、界别委员、有关部门参与的课题调研小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到先进县(市、区)考察学习,精准调研剖析忻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办法对策。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走访忻城中投牧业有限公司、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与企业及部门负责人就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招商引资政策措施落实、政府服务保障工作等情况进行交流探讨。以提案办理为抓手,围绕现代农业、绿色经济、文旅康养等产业,组织办理协商,助推提案落实,推动全县经济运行加快回升向好。同时,依托乡镇委员联络站、委员工作室等平台载体,组织委员协商,提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意见建议,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以建言之力聚焦短板强弱项
县政协始终紧盯事关全县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聚焦亟待解决的短板弱项献计出力。围绕“聚焦产业发展,打造桑蚕全产业链”协商专题,组织委员赴县内外学习考察,走访桑蚕企业(基地)、种养植户125户,召开座谈会5场,提出对策建议7条。围绕重大项目、工业振兴、产业发展等课题深入调研,梳理出各类问题28个、提出工作建议25条。形成《忻城县发展桑蚕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对策》《忻城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与对策》等多篇调研报告和协商成果,报县委、县政府作决策参考。围绕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现代农业、牛羊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交《关于加强秸秆收储加工力度,促进牛羊养殖业发展的提案》《关于做强农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等提案11件,获党委政府采纳,促进品牌农业做大做强,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组织委员参加各种建言资政和调研活动,围绕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畅谈真知灼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84条,许多意见建议得到采纳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以监督之效把准政策促落实
县政协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协商式民主监督,持续深化民主监督效能,以务实高效的履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组织委员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进行专题视察监督5次、“微”监督9次,引导委员到乡镇、村屯开展监督性调研、视察活动20余次。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开展重大项目、县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监督性专题视察。视察组先后对城关镇下才屯新农村建设、贺巴高速项目、古蓬镇上浪村桑蚕培育示范基地、红渡镇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种养示范基地、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建设项目等情况进行视察,不断推动产业优势基础,释放区域产业发展潜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委员之为彰显担当聚合力
县政协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着力做好凝心聚力这篇大文章。一是加强委员联络站、委员工作室建设,开展委员大走访活动,构建桥梁纽带,推动委员深入基层、走进企业、走进群众,密切联系、增进团结、凝心聚力。二是发挥经济界政协委员和委员企业特色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持续引导32家委员企业帮扶联系32个脱贫村,支持帮扶各村发展产业。三是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深化拓展“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科教振兴”等系列委员行动。组织委员深入各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就茧丝绸、碳酸钙、木业加工等产业发展开展调研服务57次,帮助解决问题13个。开展“委员招商”、以商招商行动,县政协主要领导带领经济界委员赴浙江等地开展招商引资考察活动,洽谈合作意向,推动地方和企业进一步加强协作、共赢发展。2023年,县政协委员及委员企业“牵线搭桥”引进企业(项目)18个,推动引入的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生产企业稳增长。组织委员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等下基层活动100多场次,受益群众1万多人次。组织农业界委员开展农技培训辅导,引导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蚕桑种植,指导发展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产业。□ 本报通讯员 韦云香 覃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