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在线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关注 > 正文
乡村振兴的幸福模样——广西政协报社到天等县开展走基层主题采访活动见闻
2024-07-04 | 来源:广西政协报

  穿过天等立屯隧道,眼前豁然开朗,只见田间的辣椒、甘蔗、南瓜等特色农作物长势喜人,山脚下一栋栋白色的居民楼格外醒目……

 

  6月27日至28日,广西政协报社采访组深入天等县,实地了解该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聆听“天等人不等天”,践行“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感人故事,采撷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委员之为”。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生动实践

 

  “出门三道岭,看天来吃粮,大雨水齐腰,滴水贵如油。”

 

  这,曾经是天等县驮堪乡道念村立屯的老百姓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无奈而艰难生活的写照。

 

  地处大石山区的立屯,四面环山,属于“地上没有河、地下难存水”典型喀斯特地貌,生存条件异常艰苦。过去,苦于没有出山的道路,每一次出行,当地群众横竖都得翻越几座大山。大石山不仅阻隔了立屯通往外界的道路,也阻断了立屯人脱贫致富的梦想。

 

  穷则思变,变则通。为了改变这种困境,从1973年开始,立屯人不等不靠,在三任党支部书记带领下,以铁锤、钢钎等最简陋的工具,开山凿路、接续奋斗,历时24年艰苦努力,打通一条长460米的出山隧道,从此也打通了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走进立屯事迹纪念馆,一张张震撼人心的图片和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向大家展现了立屯隧道开凿的艰苦历程。

 

  如今的立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不断在产业延伸、村民就业、村容村貌建设、乡村文化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立屯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山还是这山,依然横亘在那里,但早已挡不住立屯人奔向幸福生活的出路。”天等县政协主席方向阳感慨道,立屯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深入践行“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新时代奋斗精神,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脱贫路子,不仅是“天等人不等天”的生动诠释,也是全县脱贫攻坚的缩影标杆。“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政协和广大委员需要有立屯人的魄力和韧劲,接续奋斗、勇往直前、久久为功。”

 

小车间托起“幸福梦”

 

 

  龙岩社区——天等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是该县“十三五”易地搬迁重点项目,共安置1869户8627人。

 

  走进位于社区就业帮扶车间一条街的迎丰服装厂,但见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忙着裁剪、缝纫、熨烫、分拣、装袋……一派忙碌景象中,每个人的脸上除了一丝不苟的认真,还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既能照顾好老人和小孩,又能安心工作,每个月还能挣到5000多块,我觉得特别好。”接受采访中,工人玉萍幸福感满满。

 

  “目前,我们社区共有17个车间,就业人数达1100多人,绝大部分都是安置点的群众。”龙岩社区第一书记陈新告诉记者,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社区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目标,积极引导有能力、有实力、有干劲的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做足就业帮扶文章。

 

  在这些返乡创业的致富能人中,天等县政协常委、迎丰服装厂负责人冯有强是其中的模范代表。2019年,冯有强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先后创建13家就业帮扶车间,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累计吸纳脱贫户就业600多人,以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天等县紧抓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机遇,结合粤桂协作契机,通过“易地搬迁+帮扶车间”模式,积极引进创办就业帮扶车间,打造帮扶车间一条街,打通搬迁户从“挪穷窝”到“断穷根”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目前,龙岩社区的17家帮扶车间,涉及手工外发、服装皮具加工、首饰加工及电子元件组装等,让8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上楼住新房,下楼有班上”成为了安置点群众常挂在嘴边的幸福口头禅。

 

  据记者了解,不只是龙岩社区,就业帮扶车间早已在天等县的大石山区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发展壮大,全面激活了该县稳就业的“一池春水”,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2023年,天等县《就业“小车间”撬动乡村“大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就业帮扶车间案例》成功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为就业增收促减贫提供了“中国样本”。

 

壮族霜降节在天等

 

  天等历史悠久,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霜降节”便是其中之一。

 

  2014年11月,天等壮族霜降节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扩展项目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走进壮族霜降节博物馆,壮族风韵扑面而来。

 

  壮族霜降节集祭祀、民歌、戏剧、服饰、体育、手工艺制作、传统饮食、商贸等于一体,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诸多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等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的信仰礼仪、歌舞习俗等精神文化交融共生,是壮族霜降节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在全区政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中,天等县政协发挥优势,积极行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助推霜降文化旅游发展。

 

  永不消逝的电波,永远坚定的信念,永远飘扬的党旗。清风岩是原广州军区306部队通信连驻地旧址。“如果人生终要有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那我的这个记忆、这场旅行,必定在306、在清风岩那段难忘的岁月里。”这是一位女战士覃国荣的留言。广西政协报社党支部与县政协机关党支部的党员聆听战士们15年默默坚守、把青春岁月奉献给军旅通信事业、以零事故零差错守护边疆安宁的感人事迹,并在此重温入党誓词。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最可爱的人在默默地负重前行。”土生土长的清风岩屯人、天等县政协委员农爱珠告诉记者,为更好传承306部队通信连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甘于寂寞勇于奉献的精神,她以清风岩革命教育为主线,积极将岩林山庄打造成为军事研学、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旅游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临近村屯群众就业增收,以“委员之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记者 文/李依依 黄海怡  图/黄骏

通讯员 黄胜松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