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辛幸出席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暨全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工作经验交流会
- 2025年“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活动举行
- 自治区政协机关召开2025年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暨2024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议
- 何辛幸赴桂林、百色调研时提出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助力托举幸福“夕阳红”
- 彭健铭赴梧州市调研时提出 强服务 抓机遇 担使命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费志荣出席全区政协“科教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经验交流会暨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全体会议
激发“海丝文旅”新动能
——合浦县政协助推“海丝非遗+”融合发展
□ 何本业
“今天我带外地几个朋友一起来海丝非遗馆参观,赶上了‘海丝非遗周六圩’大集市,品尝到了合浦乾江沙谷米、竹壳籺、盖籺等特色小吃,还购买了合浦海鸭蛋、现场烘焙的合浦月饼等伴手礼,这个周末过得惬意充实。”2月8日,在合浦县“海丝非遗周六圩”大集市出口,来自北海市的李女士兴高采烈地说。
“海丝非遗周六圩”大集市是合浦县打造以海丝非遗馆为载体的消费品牌,通过以圩带旅、以圩促销,做火“圩日经济”。
搞活合浦“海丝非遗+”业态,促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这是合浦县政协发挥职能优势,以高水平履职服务发展大局的工作成效。
2021年以来,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合浦县政协敢担当善作为,依托合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多层次调研、多形式协商、全过程参与,以政协智慧、政协力量助推合浦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合浦,意为江河汇集于海的地方。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海丝文化、汉代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是合浦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推动合浦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2年,县政协开展“合浦县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合浦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专题调研视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政协提案形式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充分发挥月饼小镇资源优势,建设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加快合浦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实施。
在自治区文旅厅和北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浦县委、县政府精心谋划,指定由县政协牵头,于2023年初在月饼小镇启动建设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当年7月建成开馆。作为广西首个大型综合性非物质文化体验馆,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共有21个非遗传承保护单位或工作室入驻,涵盖贝雕、角雕、银雕、木雕、陶瓷等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和特色工艺美术类别,荟萃北部湾地区各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23位。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市民进馆参观13万多人次。
围绕“把海丝非遗馆打造成北部湾地区市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出行目的地”这个目标,县政协既做协商建言的“出题者”,也做推动发展的“答题人”,充分发挥月饼小镇政协委员联络站优势,组织政协委员广泛联系界别群众,多次开展协商议政,引导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呼吁发声,提出了打造“海丝非遗+大集市”“海丝非遗+研学”“海丝非遗+旅游”等一系列农文旅融合新业态的意见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采纳,成立以县政协主席为组长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专班,推动农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培育发展。
位于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二楼的“海丝非遗周六圩”大集市,每周六开市,采用公助民办的形式运营,县相关部门、乡镇、有关企业可参与承办主题活动,设置有农产品展销、非遗美食和特色小吃品鉴、非遗及传统曲艺文化艺术展演等特色专区近40个摊位。2024年10月1日至今,大集市已连续开市10多期,共进驻商家、个体商户500多家,逛市集游客、市民超2万多人次。合浦“海丝非遗馆+大集市”已成为游客、市民“吃非遗”“玩非遗”“赏非遗”“购非遗”的休闲出行目的地,大大提升了游客、市民对合浦非遗文化的体验感和美誉度。目前,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已入选广西非遗形象体验店。
青少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非遗研学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内容。合浦县政协多次开展专题调研、考察,聚焦丰富文旅融合新路径献计出力,提出了“搭建非遗研学平台,在挖掘、保护、展示非遗作品的同时,通过‘海丝非遗+研学’传播非遗故事,让中小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合浦及周边地区非遗文化及历史,培养其传承及创新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协商意见,获相关部门采纳落实。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依托实力雄厚的非遗传承人团队,开发和设立20多项非遗研学课程,中小学生在馆内可沉浸式体验独特的海丝文化,开展品种丰富的非遗研学活动,自2024年7月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中小学师生研学2万多人次。
“县政协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持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助推合浦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县政协主席林德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