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在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指出 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持续涵养优良作风
- 何辛幸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织密应急处置“防护网” 筑牢社会发展“安全线”
- 刘咏梅深入梧州市开展调研时提出 党建引领聚合力 融合赋能促发展
- 以良法善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第八期“委员经济沙龙·微协商”活动侧记
- 彭健铭赴东兴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时提出 聚焦特色产业 绘就边境幸福村新画卷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闭幕 孙大伟出席并讲话
15件教育提案的“回响”
——岑溪市落实委员建议推动“学在岑溪”品牌建设小记
□ 本报通讯员 陆此伟
从完善学校配套设施到促进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从乡村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到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从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到消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教育始终是岑溪市广大政协委员关注的“心头事”。
2024年以来,该市政协委员撰写的15件带着温度与思考的教育类提案,得到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采纳,部分建议还写入了新制定的《岑溪市教育提质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学在岑溪”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课后尽情“动起来”
“以前孩子一放学就窝在家里打游戏,叫都叫不动。现在可好,每天放学就往篮球场跑,晒得黝黑却精神十足!”家住龙井社区的张女士一边帮孩子擦汗,一边笑得合不拢嘴。孩子的改变,源自市政协委员李志梅提交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提升青少年体质的建议》提案。
李志梅在调研中发现,2023、2024年,岑溪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分别为49.5%、51.3%,约有一半人不达标。这组数据让她坐不住了:“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天天对着屏幕怎么行?”她在提案中提出的“既要加快课程改革,也要强化社会的宣传引导,还应盘活社区闲置场地建设体育设施”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
在市教育局的统筹办理下,市第六小学将牛娘戏融入课间活动,让非遗在校园里“活”起来;明都小学将课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各班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趣味活动;市第一小学在课后开设AI编程、程序设计、科技社团等一系列科创类课程,点燃学生创新思维;市第五小学举办寒假体育特色作业展,激发学生假期体育锻炼积极性……该市文广体旅局还与中小学校共建联办体育训练点,完善村级体育设施,新建健身步道45公里、体育公园1个,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行为习惯“好起来”
除了“动起来”,孩子们的日常习惯养成同样牵动着委员们的心。市政协委员刘浪燕在《关于多方联动促习惯养成,凝心聚力助学生成长的建议》提案中提出:“有的孩子书包乱成‘杂物堆’,有的连基本的课堂坐姿都不规范,这些看似日常的小事,实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课前准备,准备准备”“书本摆放,摆放到位”“小小手,放桌面”……走进市第二小学的课堂,同学们头正、肩平、端正,聚精会神听课。市教育局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开学“第一课”,纳入教学常规管理检查,鼓励学校通过开展课堂评比、实践教育、科研创新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委员建议落地见效。
“我们建设4000平方米躬耕园和鹤山百草园,设计跨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真正从‘课本’走向‘实践’。”在市第二中学,校长罗展坤带着市政协调研组参观新改造的劳动实践基地时介绍说。
在市实验小学,走廊墙面贴着学生们手绘的“整理书包小妙招”手抄报,教室里摆放着“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该校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创新“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构建“4+”评价体系,探索劳动教育评价新路径。
心理素质“强起来”
“全市还有80%的学校没有专职心理教师,孩子们的‘心事’该向谁诉说?”市政协委员魏滟欢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提案中提出。
市政协把该件提案列为重点提案,联动市委编办、教育局督办落实。如今,全市138所中小学校实现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室配备全覆盖,其中有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55名。
“我校打造了‘五心’联动育人体系,学生们特别喜欢情景模拟和团体辅导。”岑溪中学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孔凡华一边介绍一边展示学生们制作的“曼陀罗绘画”说:“看到学生们有了倾诉的对象,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
“这些都是提案承办部门落实委员意见建议的亮丽‘成绩单’。”岑溪市政协主席韦学文在调研中指出:“市政协通过成立提案协商党小组,由班子成员领衔督办提案,推动提案办理工作落实落地,助推‘学在岑溪’建设不断提质升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