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在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指出 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持续涵养优良作风
- 何辛幸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织密应急处置“防护网” 筑牢社会发展“安全线”
- 刘咏梅深入梧州市开展调研时提出 党建引领聚合力 融合赋能促发展
- 以良法善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第八期“委员经济沙龙·微协商”活动侧记
- 彭健铭赴东兴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时提出 聚焦特色产业 绘就边境幸福村新画卷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闭幕 孙大伟出席并讲话
一场关于灵芝的“双向奔赴”
——田林县政协助推村企“联姻”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 本报通讯员 李仕军
在田林县,一场关于灵芝的“双向奔赴”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田林县政协深入开展“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积极创新履职方式,把助企纾困和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的重点,而推动广西伟健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健药业)与那度村合作建设灵芝种植基地的故事,正是这一行动的生动写照。
从“案头调研”到“一线问需”
走进田林县政协设在伟健药业的界别委员工作室,墙上一幅幅照片记录着委员们忙碌的身影。2021年初,在一次界别委员开展的助企纾困活动中,该县政协委员与企业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倾听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县政协委员、伟健药业负责人冯晓阳愁眉不展地说出了企业的困境:“公司每年生产需要灵芝350吨左右,但目前田林及周边供应的野生灵芝不足100吨,原材料缺口太大,严重影响公司灵芝系列健康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得知这一情况后,县政协委员、县林业局副局长蔡村旺以及驻旧州镇县政协委员迅速行动,下沉一线。他们穿梭在山林间,走访农户,与乡村干部座谈,开展调研视察和专题协商。每到一处,委员们都详细记录大家的想法和建议,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经过集思广议,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成形——在生态公益林下建设灵芝种植基地,让企业、村集体和农户携手合作。
从“调研账本”到“合作方案”
在县政协的积极牵线下,2021年初夏,冯晓阳第一次走进那度村。“这里的林下环境简直是‘天然灵芝工厂’,但缺的是标准化种植和深加工链条。”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伟健药业联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将目光投向了那度村的生态公益林。在2021年8月的签约仪式上,那度村党支部书记李星华握着企业代表的手,笑得格外灿烂。双方约定:企业提供菌种、技术和保底收购,那度村以集体林地入股,村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参与,收益按比例分红。
2025年6月7日,走进那度村连片林下灵芝种植基地,灵芝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菌棒上簇拥着饱满的灵芝孢子,村民黄大姐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菌盖肥厚的赤芝,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以前我只能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种灵芝挣钱,还能照顾家人,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她的感慨,道出了深山村庄与药企“联姻”后的蜕变。“每年6月是灵芝收获季节,今年灵芝市场行情不错,价格比较稳定,村集体和农户将实现持续增收。”冯晓阳说。
从“牵线搭桥”到“链式服务”
合作第二年,“化学反应”迅速显现。伟健药业派出技术团队驻点指导,推广“仿野生椴木栽培”技术,灵芝孢子粉含量从0.8%提升至1.5%,达到药用级标准;县政协协调县农业专家开设 “田间课堂”,全年培训农户200余人次,病虫害防治率提升90%。2024年,旧州镇14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仅灵芝产业一项就达到80多万元,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达100万元。
产业链延伸让“小灵芝”释放大能量。2025年,伟健药业投资5900余万元建设现代化中草药提取车间。该项目建成以后,公司的产能翻5倍,产值增加到3亿元,年利税2000万元以上。那度村顺势推出“灵芝采摘体验游”,带动农家乐增收15万元,形成“种植—加工—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为确保合作行稳致远,田林县政协建立“三联三促”机制:委员联企业,促政策落地;专家联基地,促技术升级;界别联农户,促权益保障。2024年,政协委员协调金融机构为农户发放“灵芝贷”300万元,解决扩大生产资金难题。
“村企合作不是‘一次性买卖’,政协要当好‘永不卸任的牵线人’。”田林县政协联系乡村振兴工作的副主席罗胜益说。如今,那度村的成功模式已复制到周边乡镇。2024年,田林县灵芝基地已发展100亩大棚灵芝、1000多亩林下仿野生灵芝。曾经藏在深闺的“山货”,正通过政协搭起的“金桥”,走向全国市场。
从“分散种植难致富”到“村企联姻奔小康”田林县的灵芝产业蜕变,是县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当“政协之能”对接“群众之需”,当企业资本激活乡村资源,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新画卷,正在田林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