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大伟在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指出 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持续涵养优良作风
- 何辛幸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织密应急处置“防护网” 筑牢社会发展“安全线”
- 刘咏梅深入梧州市开展调研时提出 党建引领聚合力 融合赋能促发展
- 以良法善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第八期“委员经济沙龙·微协商”活动侧记
- 彭健铭赴东兴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时提出 聚焦特色产业 绘就边境幸福村新画卷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闭幕 孙大伟出席并讲话
共绘“伏波三江美玉林”生态画卷
——玉林市政协协商建言助推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
□ 本报通讯员 刘乔芳
“水网建设需强化跨部门协同,破解用地与资金瓶颈,让‘智慧水利’赋能千年水脉。”
“打造‘水网+文旅’融合样板,让南流江畔成为百姓亲水乐水的生态画卷。”
……
近日,玉林市政协围绕“高质量建设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主题,在玉林科技馆水网科普中心开展专题协商。政协委员、部门负责人、水利专家与群众代表齐聚一堂,共谋水网建设良策,助力玉林加快实现“伏波三江美玉林”的美好愿景。
聚焦难点 共谋破题之策
水网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直面问题,建言献策。
玉林市政协常委郭俊卿指出,重大水利工程涉及部门多、用地审批复杂、资金压力大,需加强跨部门协同,优化审批流程。李海艳常委建议,推动传统水网向“智慧水利”转型,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对此,相关部门现场回应。市水利局副局长朱仁表示,将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机制,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市财政局副局长李剑介绍,2023年以来已争取水利国债16.42亿元,覆盖90个项目,并探索‘资源开发+水利’投融资模式。市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陈波则以龙云灌区为例,说明通过优化服务,仅用3个月完成用地审批,创下新速度。
科技赋能 共筑“智慧水网”
如何让水网工程更智能、更安全?政协委员与专家展开深度协商。
科大讯飞水利专家李水兵提出构建数字孪生平台,推动水网管理智能化。市住建局副局长陈进介绍,2024年已建成82公里排涝管网,消除8个积水点,下一步将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生态安全始终是水网建设的底线。市生态环境局和水利局表示,要强化水质检测与生态修复,多管齐下,编织一张集防洪排涝、生态保护、质量安全于一体的综合防护网。
龙云灌区项目经理张正刚通过连线介绍,工程已完成投资34亿元,进度达75.11%,2026年全面竣工后将惠及百万群众。
水网融合 激发发展活力
围绕水资源高效配置与产业融合,与会嘉宾深入讨论。
市水利局提出,要通过郁江引水、新建水库、南北连通工程,破解资源性缺水难题。市政协委员李海艳建议,发展“水网+工业”分质供水,打造玉东湖文旅带,激活水经济产业链。现场嘉宾还提出,激活水经济产业链,保障装备制造、新材料、香料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纺织服装5个主导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以水兴产”“以水兴城”的样板示范。
民生始终是水网建设的落脚点。北流市副市长王春玮介绍,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农村自来水全覆盖,水质达标率100%。玉东新区金榜小学校长邱春兰表示,将组织学生参观水网科普中心,培养节水护水意识。
从协同攻坚到智慧赋能,从生态保护到惠民兴业,此次协商会凝聚共识,为玉林市水网建设提供了务实可行的建议。下一步,各方将协同推进,共同绘就“水清、城美、产旺、文淳、民安”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