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校额如何“消肿”?
河池市政协委员建议:坚持“富规划”和“强建设”齐步走
河池讯“随着城区人口激增,大班额、大校额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教育优质均衡如何实现?”
在河池市政协8月9日召开的对口协商会上,该市政协委员与市教育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宜州新区以及教育投资集团等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就“优化‘一城两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巩固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议题开展面对面协商交流,共同为更加科学合理优化城区中小学校布局,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方”。
随着河池市行政办公中心搬迁至宜州区,中心城区由“单核”发展模式转为金城江区、宜州区“双核”驱动发展,城区人口激增,学校学位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大班额、大校额等现象普遍存在。加快“一城两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巩固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在眉睫。
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牵动着广大政协委员的心。今年5月以来,河池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分别深入金城江区、宜州区各中小学校,就“优化‘一城两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巩固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并赴桂林市、来宾市等地学习考察,结合调研和考察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聚智献策。
“坚持先谋而后动,高标准做好规划,严格按规划采取新建、改(扩)建、合建等方式和途径实施学校项目,不断解决布局不够合理以及‘择校热’、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从而实现教育资源扩容提质、优质均衡发展。”市政协委员、宜州区政协副主席莫秋婷建议。
“我们不仅要坚持‘富规划’和‘强建设’齐步走,还要提功能、稳师资、重均衡。”市政协委员、金城江区政协副主席周新汉说道。
“人员编制的盘活可以解决不少问题。是否可以拿出一定名额由师资学区、集团校区统筹使用,保障城区学校的师资供给。”市政协常委、宜州区实验小学校长黄素慧提出建议。
委员们建议,坚持教育优先、教师优先、教事优先,不断调整优化城区教育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与会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充分肯定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要认真研究、积极吸纳,尽快落实到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来解决问题。”市政协副主席韦懿格说,市政协将继续关注这一议题,继续围绕这一议题,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优质普惠均衡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