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行散记·情满苗岭
要了解贵州的风土人情,还得再去看看贵州苗寨,它的火热程度不亚于黄果树瀑布。我是在黄昏时分来到贵州苗寨的,夕阳西照,飞鸟归巢,千树披上了晚霞,几位牧童踏着余辉徐徐归家,好一幅恬静自然的山村夕阳图!这时我自然想起了田园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一些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贵州苗寨此时此景,让我真正体会到陶翁的闲情雅趣和清逸脱俗。
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自强不息的少数民族。据传,苗族先民最早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战国时集居在江淮、荆州以及洞庭湖、沅水流域一带,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迁徙,散布于西南几省,乃至东南亚、欧美等地。其中,贵州苗族最多,遍布全省各地,贵州苗岭一带又是苗族人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苗族有一首古老民歌名叫《跋山涉水》,描绘了苗族先民在刀耕火种的年代,不畏艰难、披荆斩棘地开辟新生活的情景。歌词这样唱到:“日月向西走,山河往东行。我们的祖先啊!顺着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来到西方。西方万重山,山峰顶着天。好地方就在山那边,好生活就在山那边。”
我曾经参观过其他一些地方的苗寨,很多依山而建,层叠而上,房屋、人和自然和谐统一。我接触过的苗族也大多开放包容,如山容万物,似水知进退,我深深地为他们的淳朴和热情所感动。因此,我常常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又有怎样的民族特性?他们虽历经坎坷,却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始终把激情灌注于这漫漫的旅途……
苗族的诗歌颇为丰富,其中尤以情歌最为灿烂耀眼。大胆、热情、奔放是苗族情歌的特点,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苗家有歌千千万,情歌就是小姻缘。恋爱不把歌儿唱,短棍打蛇难拢边。”可见情歌在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些动人的情歌,促使苗族人民相亲相爱、水乳交融,也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实现共存共荣。
我所参观的苗族叫“尖尖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苗族支系繁多,使得苗族文化丰富多彩、风情浓郁。“尖尖苗”的姑娘都顶着顶山峰状的帽子,已婚的是两个“峰”,未婚的是一个“峰”,上装袖长身短,下装是裙子,又称百褶裙,有“百依百顺”的寓意。苗妹们浑身上下散发出青春的气息,她们挑灯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民族舞蹈,落落大方,又含情脉脉。兴致来时,不时美酒敬宾朋、好酒交知己。事实上,有的苗族男女也正是通过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意中人。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坡会,就是苗族男女谈情说爱的聚会,他们在互不相识的场合见面,喜欢用委婉的歌曲试探对方姓名、婚姻、住所等等,通过彼此了解,逐渐产生爱慕之情。成家后的苗族姑娘则会“背着娃,绣着花,护着老,养着家”,这是对她们家庭情结的生动写照。
当我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热情似火的苗寨,离开贵州这片热土时,步履竟显得如此沉重,因为我的行囊里装满了贵州的酒、贵州的美、贵州的情……我想贵州能如此深深地吸引我,显然不在于其繁华,而恰恰在于其远离尘嚣,那是一种原汁原味的体验,这其实更接近于生命的本质。贵州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应验了这样一句话:“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我庆幸曾拥有过贵州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