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雅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始喜欢与三五好友或围坐闲聊,或边走边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刻意隐藏某些话题。
其实,闲聊是一种随性而谈,没有条条框框。只聊喜欢的事或人,不说他人是非,也不横说蛮扯。所以,即便是闲聊,也潜在一种雅,显现出文人的“雅味”。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是苏轼的《点绛唇》描写的一种闲。你看不见主角是谁,就是一闲靠在胡床上的背影。然后,镜头慢慢移动过肩,透过庾公楼窗户向外望,看见了远处的山峰。这时,主角出现了,好像在问你,又好像在问自己,与谁同坐?明月、清风,还有我。一种闲雅的画面便呈现在你的面前。即使无人作陪,也有清风明月伴我左右。
闲聊雅谈,是一种惬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汪曾祺的《邂逅集》,其实就是闲聊雅谈的归纳与升华,形成独具汪氏特征的文字。还有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也可能是闲聊时听来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而成。明朝的《菜根谭》还是闲聊,其文看似闲说,却句句良言,便上升到了雅。
去过成都很多次,每次去都会去杜甫草堂。现在那里的游人并不多,即便有一些人,也多是年长者。很多长凳、还有长廊里,都坐有三三两两的人,闲聊。听之言语,也没有定数。听多了,就是闲聊。但多与诗文有关,所以也是雅谈。偶尔与他们聊几句,话题也离不开成都与杜甫。快到饭点了,就说不早了,该找地方吃饭了。挥挥手,就消失在车水马龙中。
还有一次,在湘西的边城,一个小酒馆,四五张桌子,多是来游玩的客人,来自五湖四海。都是出来旅行的,就打个招呼,开始无序无题地聊。来自哪里,来了几天,边城好玩不,离不开这些话题。但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边城,聊到了沈从文、黄永玉,以及湘西的风土人情,还有神秘的赶尸。看吧,说是闲聊,又回到了雅谈上。
最适闲聊的还是在乡下。每每回到老家,总是免不了与乡邻闲聊。而且一般都是边喝边聊,有时喝酒,有时喝茶。聊的话题离不开现在今年的收成,谁家又翻修了房子。偶尔,一只大黄狗也掺和进来,躺在你的脚边,抬起头好像也在听的样子。聊到高兴处,用筷子夹一块骨头,丢给大黄狗。它嗅了好一会儿,才不情愿地慢慢啃食。乡邻说,现在狗子也养刁了,要吃纯肉,光给骨头不行。说完大家哈哈大笑。
在乡下闲聊,最好是小河边,柳树下。若是夏时,更好。河风带来的凉爽,还有潺潺流水声,偶尔一只白鹭飞过,画面很美。乡下最多鬼故事,说不定蒲松龄也是在河边这样聊着聊着,聊出一本《聊斋志异》来,尽是因果报应的鬼怪狐仙的故事。
乡下的闲聊,大多离不开柴米油盐,离不开家长里短。聊地里的庄稼什么时候施肥,聊今年的橙子价格会不会比去年涨一点儿,甚至近些时的天气都是闲聊的内容。这些闲聊中,都可以听见对现在富足的生活感到真心地满意,闲中又见雅了。
之所以是闲聊,就不一定是事先商量好的话题,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参加。闲聊就是遇见谁就是谁,想到什么就聊什么,全凭一时的兴致。这样的聊才是至情至雅。
闲聊有酒最好,外加一碟花生米,或是干土豆片儿。没有酒有茶也行。最好是自制的手工茶,那样的茶有劲道,可以续很多次水而茶味不淡。
闲聊的人,在适合的时间,遇上聊得来的人,话就自然多。话多了,口就有点儿涩。端起茶杯,呷一口,再接着聊。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与合适的人一起,怎么聊都行。聊着聊着,就聊出一片闲情雅致了。
- 第 1 版: 要闻 做有家国情怀的奋斗者 ——自治区政协引导港澳委员和特邀贵宾双向发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 第 2 版: 要闻 “三部曲”奏响团结进步新乐章 ——资源县政协助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侧记
- 第 3 版: 要闻 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解读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第 4 版: 要闻 人烟寒橘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