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传承 用匠心制一杯好茶
——记“全国乡村工匠”、苍梧县政协委员谭爱云
□ 龙创辉 倪喜柳 张 姬
“我们这里生态好、海拔高,适合六堡茶的生长,又有独特的六堡茶制作技艺,出产的茶叶口感香醇、回甘味浓。现在交通便利了,很多东盟客商来采购,我通过电商就能把货送到他们家门口。”苍梧县政协委员、沁怡六堡茶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爱云说。
通常陈化时间越长的六堡茶,在市场上便越显“金贵”。谭爱云介绍:“一斤茶存一年价格涨30多元。这一间茶仓里面的茶叶全部被茶商订下,出口到马来西亚,我答应帮客人再存一年……”
小小茶叶,让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谭爱云是苍梧县六堡镇四柳村人,从小跟着父辈以传统的方式种茶制茶。她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获“全国乡村工匠”称号,她的合作社被列入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近年来,通过种茶、制茶、售茶,她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有机茶的致富路。在致富的同时,她也不忘父老乡亲,发动村民加入合作社一起种植原种六堡茶,并以高出市场价3至5元的价格收购鲜茶叶。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保证茶叶的有机品质,她聘请两名茶农负责巡查合作社茶农的茶园,确保收购回来的茶叶不含化肥农药,同时聘请50多名村民到她的茶园和茶厂务工,还免费发放原种茶苗给困难户种植,并以赊销肥料的形式,带动周边村组30多户困难户种植六堡茶200多亩。此外,谭爱云每年以每只10至30元的价格,与周边乡镇村民协议订购竹编竹笠5000多只,在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带动周边乡镇富余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收。截至目前,她免费提供原种茶苗5万多株,带动本村及附近村组的茶农增收致富。
“我之前在市区开有一家农家茶销售店,但收购到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售价偏低。后来,我回到家乡自己种植生产,确保品质和产量。”谭爱云说。创业之初,她建了200亩有机茶园,2011年成立六堡茶专业合作社,随后创建了自己的茶厂。如今,谭爱云注册了自己的六堡茶商标,并将茶园扩展到800亩,合作社农户有263户,茶园面积2560亩。
传承创新,让“百年老茶”焕发生机
为了实现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加工全过程流水线作业,提升茶叶的产量,并让茶叶从鲜叶到成品“不沾地、不沾手”,进而提升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市场竞争力,谭爱云早就将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熟记于心,从2017年开始构思传统工艺六堡茶生产线的配置。她从一台杀青机获得灵感,把传统制作工艺每个步骤所需的工序列出来,结合自身制茶经验,花费一年多时间,设计出一张生产流程工序图。2018年,谭爱云拿着工序图到浙江,找到一家专业机械制造厂商,询问能否按照工序图打造出传统工艺六堡茶的生产线。谭爱云说,一开始,她担心没有厂家愿意承接这条生产线的制作。幸好,一个月后,对方答复称,这条生产线可以按照设计打造。为了让工程师能更精准地制作生产线的各部分配件,在生产线打造过程中,谭爱云不断与工程师沟通,讲述制茶原理。“传统+创新”是谭爱云坚持的方向,“要做一个合格的工匠,不仅要将传统工艺传承下来,还要学会创新。”谭爱云说,要让传承具有生命力,就要取其精髓、不断升华,在保留古韵的同时赋予时代气息。
经过近一年时间沟通磨合,谭爱云前后3次修改设计。2019年春,一条传统工艺六堡茶生产线终于组装完成,并投入2019年秋茶制作。“原来茶叶收购季节根本忙不过来,现在有这条生产线,日加工鲜茶叶1.5万斤,既实现了自动化、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又保留了传统口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促进传统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意义。”谭爱云说,为保持农家茶口味,这条自动化生产线依然采用柴火烘烤茶叶,并能实现不同级别茶叶的分拣,通过分级,一斤茶叶的收益相当于过去好几斤。
在茶厂门口,谭爱云一边接电话,一边检查入库的六堡茶质量。“我们与茶农合作,他们按照协议规定种茶,种茶过程中不喷洒农药和除草剂,施有机肥,采取人工除草,确保茶叶的原生态品质。目前和我们合作的茶农有263户,还有很多茶农想加入合作社。”
融合发展,让振兴步伐行稳致远
“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打造梧州市茶产业‘双半壁’茶园建设大会战的战略目标,以及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围绕六堡茶产业发展,提出要从‘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大关键环节着手,系统推进六堡茶产业做强做大,这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我带领茶企做大做强的信心。”谭爱云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主导产业,找准产业发展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充分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和六堡茶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探索“茶文旅”发展模式,把自然生态优势、产业发展和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做好“茶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带动周边村民、茶农致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贡献。
- 第 1 版:要闻 走好新的长征路
- 第 2 版:要闻 让“书香养德,读书励志”尉然成风——龙州县政协打造“书香政协”侧记
- 第 3 版:要闻 新职业教育法5月1日起施行,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 职业教育法首次大修,带来哪些重要改变
- 第 4 版:要闻 走好新的长征路